3月30日,江西省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厅举行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新闻发布会。会议由江西省委网信办专职副主任周森昆主持,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徐南凯介绍并发布了江西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起草过程、主要内容、创新举措,并与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三秋,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忠一道回答了记者的相关提问。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新闻发布会。(摄影:王健)
刘三秋告诉记者,现在的江西,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江西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省战略,在人才引进、选拔、培养、使用、激励上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此外,还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搭平台。加快建设院士工作站,全省已建立省级院士工作站76家,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03名,团队专家800余人,实施合作项目300余项,取得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117家,累计招收博士后726人,完成科研项目944项,博士后科研项目转化的经济效益达9.5亿元。
二是重研修。通过争取中央支持,每年选派20余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赴中央部属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参加为期一年的研修,已累计选派269人;实施“百人远航工程”,每年选拔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人才出国研修,开展学术交流,已选拔413人。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研修,形成省级层面每年500人次以上的培训规模。
三是优环境。建立了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开展领导走访人才活动;开展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评选表彰;抓好特殊一线岗位人才的医疗保健,定期组织专家培训、休假和咨询服务,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引导和激励各类专家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
刘三秋说,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江西省引进和留住了一批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对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也在逐年提升。刘三秋指出,2016年,全省专利申请受理总量突破6万件,列全国第15位,增幅居全国首位;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数量和质量也不断刷新历史,2015年、2016年获奖项目数都达了12项,特别是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花落江西。刘三秋表示,下一步,江西要深入贯彻实施好《实施意见》,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引进更多的高层次和紧缺人才,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扎根赣鄱大地。
记者了解到,现在全国各地对人才工作都非常重视,特别是围绕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方面,纷纷出台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工作举措,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江西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独创性的举措。徐忠告诉记者,江西省在人才工作考核机制建设方面一直是走在前列的。前几年,为加大人才工作推动力度,切实传递压力、激发活力,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徐忠说,从今年起,江西省又将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市县三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即: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和各设区市市委组织部部长向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述职;设区市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和县(市、区)委组织部部长向本设区市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述职;县(市、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向本县(市、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述职。
徐忠表示,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述职,是我省人才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创新,得到了中组部人才局的肯定和大力指导,但述职不是目的,只是推动人才工作的有力抓手,要通过述职,推动各地各部门切实把人才工作的责任真正抓在手上、扛在肩上,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有记者问《实施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引才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是否会导致引进人才“喜笑颜开”,本土人才 “愁眉不展”,甚至出现“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情况。对此,刘三秋厅长表示,“手心手背都是肉”。江西省在推出系列引才举措,增强对省外人才吸引力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对本土人才的培养、挖潜和使用。
刘三秋强调,关于这点,《实施意见》中都有具体体现,特别是在实施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培养、人才服务方面,对省内外各类人才都是通用的。
一是人才工程“一才通”。今年,江西省将启动实施含金量十足的“三大人才计划”,分别是院士后备人选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支持优秀人才团队科研成果转化计划。其中,对院士后备人选分梯队给予200-500万元的项目资助,对青年拔尖人才分领域给予20-50万元的项目经费资助,对优秀人才团队给予50-100万元的转化项目资助。在抓好“三大人才计划”的同时,还将立足省内,继续深入实施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一批人才计划。针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在省级人才工程项目中设立青年专项或向青年人才倾斜,定向选拔、重点培养,形成结构优良的后备人才梯队。
二是领军人才培养“一才通”。《实施意见》提出着力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重点聚焦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培养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科技领军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施“技兴赣鄱”专项行动,开展校(院)企联合培养试点,推进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加快培养一批优秀赣鄱工匠。
三是人才服务“一才通”。《实施意见》中许多政策对省内外各类人才都是一样适用的,比如,提出要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建设省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受理省内外高层次人才的服务申请,帮助协调解决人才工作、生活中的后顾之忧,让高层次人才能够心无旁鹜、全身心投入创新创业。
刘三秋表示,对“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相信,只要落实好《实施意见》的“唯才论”,“女婿”和“儿子”不但能和谐相处、密切合作,还能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谈到“十三五”时期江西人才发展的目标,徐忠副部长说,为适应江西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最大程度地释放人才红利,打造支撑和引领创新发展的人才高地,经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去年12月出台了《江西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在重大产业、重点领域集聚和培养若干在国际有影响力的拔尖人才、一批在国内有竞争力的领军人才、一大批在本职岗位创新创业创造的优秀人才;人才队伍规模更加宏大,人才素质结构更加优化,人才使用效能更加显著,人才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具体来说,一是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到2020年,全省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58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17.6%左右。二是人才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2%,从事R&D活动人员超过10万人,折合全时当量达到5.5万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三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到2020年,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管理体制更加科学高效,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全社会爱才敬才用才氛围更加浓厚。四是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形成与省内区域构建、产业布局良性互动的人才集聚格局,极具竞争力、特色鲜明的人才高地基本建成。
关于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方面,江西省的具体打算,刘三秋厅长说,江西省正在深入调研,研究制定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总的思路是围绕“放权”、“松绑”、“提高”做文章。
一是放权。进一步简政放权,满足用人单位选才用才需要。全日制本科高校自定标准、自主评审、自发证书,政府人社部门事后备案。下放高职高专、大型医院、大型企业高级职称评审权。目前我省已授予27所高等院校、3家科研院所、11家企业职称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向11个设区市下放中小学教师、卫生副高级职称评审权。
二是松绑。科学客观公正精准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分类修订评价标准,破除人才评价“一刀切现象”。淡化论文、课题,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作要求。对基层专技人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引导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
三是提高。最大限度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双创活力。对没有正高职称系列的设置正高,拓展了专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突出以品德、能力、业绩和贡献为主的评价导向,将技术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发明专利以及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纳入评价指标。对留学回国人员、有突出贡献人才、博士后研究人员等特殊人才开辟职称评定“绿色通道”,让做出贡献的人才有荣誉感、成就感和获得感。同时,推进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建设,增强职称评审的阳光透明度,提高服务水平。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