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与往年一样,3月30日,省红十字会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捐献者亲属一起参加了今年的遗体器官捐献者清明追思会,缅怀逝去的器官捐献志愿者。
与往年一样,3月30日,省红十字会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捐献者亲属一起参加了今年的遗体器官捐献者清明追思会,缅怀逝去的器官捐献志愿者。
器官捐献协调员从事的是一个许多人并不了解的“小众”职业,可他们的内心并不“小众”。生的希望让他们担起器官捐献协调员的使命,纵使也曾彷徨失落,但无怨无悔。
与家属一起悲伤落泪
鲜有职业像器官捐献协调员这般频繁地直面生离死别。“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工作9年,见证了200多次生离死别。”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协调员单若毅感慨地说。的确,作为协调员,要讲解政策知识、帮助签署捐献法律文书,要协调一切职责范围内的捐献事宜。这些看似流程化的工作,实施起来并不简单……
“叔叔,救救我们的爸爸!”至今,单若毅仍忘不了那撕心裂肺的呼喊。这是他第一次想要放弃做捐献的案例。那名捐献者有两个可爱的儿子,一个5岁,一个8岁。两个孩子抱着单若毅的腿喊。“那情景让我感觉太残忍太无助,我根本救不了他们的爸爸,还要与其家属签器官捐献同意书。”
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协调员王玮有一个一岁多的孩子,情感上无法面对小捐献者。“捐献者的父母哭,我就跟着一起哭。”
敬畏生命 传递希望
对这份工作,单若毅感触太深,“我们陪伴失去亲人的家属,感受他们的绝望,还有在忍受失去亲人的悲痛中选择捐献亲人遗体和器官的挣扎。我不止一次问自己,为何还坚持?”
正是悲伤过后的希望,给了协调员坚持的理由。
那名有两个孩子的捐献者捐献完成后,他的妻子哭着说,她选择捐献丈夫的身体,是为孩子长大后不要因从小没有爸爸而自卑,要为他们的爸爸捐献了身体用于救人而骄傲。“这就是我们做协调员的意义。”
“这名捐献者捐献了一个肝、两个肾、一对眼角膜,可救治好几个人。”4月1日,王玮说起前几天的一个案例时说。对自己参与过的案例,王玮总能清楚地算出捐献者的捐献可以救治多少人。“这是我坚持的动力。”
省人民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张明也是如此。他告诉记者,他能更直观地接触器官移植成功后恢复健康的患者。“尿毒症患者因换了肾,皮肤从患病时的黝黑转为正常,一些女患者甚至在器官移植康复后生了孩子,那是我感到特别欣慰的时刻。”张明总是告诉康复的患者,做移植手术的那一天是他们新的生日,要永远记住这一天,永远感谢那些他们不知道名字的捐献者。
另外,因观念不同,一些捐献者的亲属认为协调员是“买卖器官”的人,把他们送去派出所。在采访中,协调员都告诉记者,不会因这些原因放弃。
目前,我省共有器官捐献协调员40多名,主要集中在省、市红十字会和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一附院、南昌大学二附院等有开展器官移植手术资质或获取资质的医疗机构。截至3月30日,全省已招募捐献志愿者3390名,实现遗体捐献445例,其中实现器官捐献161例,共捐献大器官475个(10个心脏、2个肺、150个肝脏、313个肾脏),通过器官移植,挽救了474条垂危的生命;实现角膜捐献536个,帮助千余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记者 许卓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