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 卓
南昌SOS国际儿童村1993年建村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儿童村一批年长的老妈妈相继退休(儿童村妈妈的工作年限为20年),新妈妈陆续接棒。
不过,由于与孩子们相处时间不长,教育经验不够丰富,新妈妈在与孩子磨合、教育、心理辅导方面遇到困惑,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指点和帮助。
新妈妈盼“教子有方”
4月12日11时许,儿童村4号家庭的袁妈妈已做好了饭,等待孩子们放学回家。
今年30多岁的袁妈妈于2012年来到儿童村工作,算是一名“新妈妈”。这几年,袁妈妈一直希望和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与感情。在她看来,常带孩子们出去玩是一个联络感情的方法。如今,大家相处得不错。但袁妈妈依然有困惑,一些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有时就是听不进良言。
为了更好地与青春期孩子交流,袁妈妈尝试了许多方法,“我查过资料,还与个别孩子谈心。”袁妈妈坦言,由于缺乏教育专业知识和方法,感觉效果不明显。尽管如此,袁妈妈还是感觉有点吃力。“我自学了社工知识,曾尝试从社工的角度与孩子对话,发现有点作用。所以,我相信掌握正确方法,与孩子相处、交流一定会更顺利、融洽。”
当日,记者在儿童村2号家庭看到,朱妈妈将房间打扫得干净整洁。据了解,2号家庭的干净整洁在村里出了名。“整体而言,朱妈妈把居室打理得很好,但不善表达。”儿童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感觉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没有完全打开,自己不太懂该怎么处理。”朱妈妈坦言自己有困惑,“有时,问孩子涉及心里想法等深入的问题,他们总说‘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怎么接话。”
[1] [2] 下一页 尾页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