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桂馨是江西省档案局退休干部,现年87岁(1930年出生),江西安远县三百山镇梅屋村人,1951年初就被选调到江西省委机关任机要员,1956年初提为县级干部,1969年任省委机要处长,1972年被安排担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同志的秘书,期间八次见到毛主席,1981年调省委组织部、省档案局工作,1990年退休,之后,又在组织史办公室工作多年。
2006年梅桂馨回家乡梅屋村养老,并很快在帮助家乡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快乐,梅桂馨的同事和老乡都尊称他为“梅老”。自从梅老吿老还乡至今,他把多年积蓄和节省下来的退休金全部奉献给家乡的公益事业。梅老说,“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多为家乡百姓做好事,人生就值。”
梅桂馨回省档案局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摄影:王健)
4月19日上午,听说梅老回到省档案局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记者赶到省档案局,对梅老进行了专访。眼前的梅老,精神矍铄,身穿白色上衣、蓝色裤子,脚蹬一双浅蓝色帆布鞋,上衣兜还别着一支钢笔,干练又朴素,活脱一个老干部的形象。
热心教育事业
退休后,梅老回安远县探亲,看到村里的孩子仍在破旧简陋的教室里上课,他深感不安。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神,触发了老人的爱心,他决定筹措资金建一所新学校,帮助村里改变这种教育设施落后的状况。
梅老经常回到离南昌市600多公里远的故乡调查研究,到处寻找机遇,打通渠道,终于在2007年从中华慈善总会和世界宣明会争取了30万元,跑广州又募来几万元,加上自己捐献8万多元,帮助村里新建小学。工程开工后,梅老亲自坐镇建筑工地240多天,监督和检查施工质量。在梅老的努力下,2008年12月工程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一所拥有崭新教学楼、教工宿舍、篮球场和平坦道路的希望小学--梅屋宣明小学矗立在村里。2008年底梅屋宣明小学正式开学,村里的小朋友能在平安舒适的环境中学习,解决了外出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接着,梅老考虑还有许多幼小儿童没地方管教,便又通过各种渠道,寻求江西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赞助15万元,自己也拿出10万多元,在村里办起了幼儿园,配齐设施,并亲自聘请老师,让儿童有了像城里一样的学习环境。每个学年梅老还向村办幼儿园的每个师生赞助一套校服。梅老语重心长地向老师们提出要求说,“小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是祖国的未来,老师一定要有事业心、有爱心,热心、耐心和细心,精心地把幼教工作做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了支持乡村发展教育事业,梅老拿出1万元,支持成立三百山思源教育基金会并亲自担任会长。看到家乡孩子寒暑假都没有人管,戏水、打闹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充分发挥自己的书法特长,自费购买了桌凳、毛笔和纸张等,在自家房内举办了书法培训班,免费教授附近儿童学习书法。在他的支持下,安远县三百山镇梅屋村的教育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梅桂馨老人的书法。(摄影:王健)
热心公益事业
梅老的爱人在省委办公厅印刷厂当印刷工人,两夫妻工资都不高,养育4个小孩,生活捉襟见肘。上世纪70年代初,小孩都尚未成年,梅老回老家探亲,发现家乡农田水利设施十分落后,立即积极联系解决钢材、水泥,建造好了本村农田水利的大坝和渡槽。后来,梅老发现村里电力设施落后,村民无法正常用电,便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购买了变压器、电线等,组织人员架设了供电线路。这些年,家乡的事他一直装在心里,无论是修祠堂,修桥、铺路等建设事业,他都要出力、出钱。
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增强身心健康,梅老捐赠图书资料,并拿出1万多元帮助办起了梅屋村文化活动室,让村民每天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捐资5000多元,组建了舞龙队,免费为村民提供服装及场所。多方协调联系场所,出资铺设了水泥坪,组织中老年人跳健身广场舞。梅老还捐资1.6万多元在村祠堂前门坪建造两个亭子让村民们休闲纳凉。
为支持三百山旅游设施建设,梅老积极奔走,召集在南昌工作的安远同乡筹集资金,铸造旅游景点观音铜像;联系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赣州市华夏眼科医院,多次为乡民开展义诊,自费安排来义诊医务人员的食宿;主持修缮梅屋宗祠,个人捐资3万多元。
江西梅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华梅氏通谱编纂委员会总督导、宣城中华梅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梅飙先生告诉记者,梅老吃的素多,走的路多,想大家的事多,惟独照顾自己很少,梅老到了基层,很快就和百姓打成一片,被百姓誉为“人民的好干部”。
红土地上的孺子牛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这是与梅老共事十多年的梅氏宗亲梅飙先生对梅老的评价。
梅飙先生告诉记者,梅老在家乡,不但做项目,还要跑前跑后,经常去关顾检查项目。每年来回不下五六次,可梅老来回都是坐火车硬座,下火车后,坐班车,有时还步行,硬是不肯多花一分钱。有时一些干部朋友要派小车接他,梅老满口谢绝,就是不愿麻烦人家。梅老生活简朴,省吃俭用,总想多省下点钱做善事。
梅飙先生说,梅老的家乡三百山,那里的东江源是香港饮用淡水的源头,山青水秀,整个村子二千多人口全都姓梅。村子很漂亮,新建了一条街,还有点小镇的味道,一座美丽雅静温泉山庄就建在村旁。但是,梅老从不去山庄洗澡,而是和老百姓一起在村里的小池泡温泉,完全回归到百姓之中,深受家乡父老的称赞。梅老还多次利用年节假日,组织带领村民走访寻乌、定南、赣州等县市的宗亲,密切了亲情,增强了团结。
当记者问梅老,按说作为一个老干部并不缺钱,但为什么宁愿过简朴的生活而把钱捐献出去呢?梅老告诉记者,“奢糜之风不刹不行,革命前辈过去出生入死,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当干部的,不能多想自己,要多想人民,要让老百姓过得好,才真正是好”。
记者了解到,梅老能把多年积蓄和节省下来的退休金全都奉献给公益事业,这与家人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梅老告诉记者,“我捐的钱,有的是以我的名义捐的,有的是以子女和亲戚的名义捐的。虽然我为家乡建设奉献了我的全部,但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要起一个带头作用,让我周围更多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记者了解到,梅老告老还乡后,老家的土房破旧,也需要资金盖新房。但这些钱又是从哪里出的呢?梅老告诉记者,盖房子的这些钱都是子女们各出12万元凑的。目前梅老的子女除了一个还在单位工作外,其余都已退休,他们身边也有自己的孩子。每到假期,梅老的子孙们会到老家看望梅老。对此,梅老说,“孩子们都支持我做善事,而且也和我一道做善事,我很满足。虽然身体会一天不如一天,但心情和精神一天比一天好。”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