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追寻只为“一粒种子”

作者:郑 颖 来源:中国江西网
2017-04-26 06:57:42
分享

4月中旬的赣鄱大地,春意盎然,春耕才刚刚开始;此时的海南三亚却烈日炎炎,水稻已进入收获的季节。

在三亚海棠湾江西农业大学水稻繁育基地,经常可以看到一群“草帽哥”打着赤脚,在田间地头忙碌选种。他们不是普通农民,而是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贺浩华和他的科研团队。今年1月,凭借“江西双季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从北京领回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后,贺浩华他们没有停止脚步,而是向着水稻育种的更高目标继续前进。

我省主要种植双季稻,种植面积占全国双季稻面积近四分之一,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输出稻米的唯一省份,我省的双季稻生产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然而,受地理位置和天气气候影响,我省的双季稻种植一直存在“早熟与高产、优质与高产、高产与稳产”难协调的技术瓶颈。“我是农民的孩子,从小在农村长大,我知道水稻对于我们南方农民的意义。”贺浩华说。正是带着这份初心,贺浩华团队1998年开始了双季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工作。

培育优良品种过程非常漫长,一个稳定品种常常需要6至8代,再加上参加区域测试的3年,育成一个品种至少需要8至10年。水稻育种是在与时间赛跑。“你误它一时,它就误你一年”,为了加快品种选育进程,贺浩华团队除了在学校的教学基地,每年还要到海南对水稻进行加代繁育。江西农业大学农产品育种教师傅军如说:“去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海南天气炎热,水稻生长周期短的优势,加代生长。”为此,江西农业大学在海南建设了一个100亩左右的繁育基地,每年种的种子材料数超过1万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