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突破自我”是景德镇创业者的必然选择——专访景德镇市余寅窑工作室首席设计师余国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4-29 10:55:03
分享

4月24日-25日,记者参加了由国务院新闻办、中国—东盟中心共同主办,由中国报道杂志社承办的2017“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合采访活动”。在随来自东盟10国的20名记者实地采访中国著名瓷都景德镇期间,记者以“产业转型和国际合作”为主题对景德镇高端陶瓷艺术设计名匠、景德镇市余寅窑工作室首席设计师余国旺先生进行了专访,与这位青年才俊一道探讨景德镇高端艺术陶瓷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继承传统、突破自我”是景德镇创业者的必然选择——专访景德镇市余寅窑工作室首席设计师余国旺

景德镇市余寅窑(余国旺)工作室首席设计师余国旺和他的代表作青白瓷。(摄影:王健)

记者:请您谈谈景德镇的陶瓷为什么就该高档,就该贵?

余国旺:景德镇陶瓷业向高端发展是历史的选择。

从整个历史发展面貌看,瓷器从汉代开始,五大名窑官窑、哥窑、汝窑、汝窑、定窑、钧窑都在北方,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在北方。从北宋开始北方战乱,朝廷迁都到南方,宫廷还要大量使用器皿,但由于国力不足,使用金银器已不现实,就开始推崇瓷器。因战乱,北方的瓷器工匠也陆续跑到南方,这时景德镇就出现了瓷器,并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制瓷中心,宋朝皇帝把这里改名为景德镇,虽然当时的哥窑的地位比景德镇还要高,但景德镇在陶瓷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朝时,北方打得一塌糊涂,元朝将景德镇做成行政单位,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制瓷。

中国的陶瓷文化很讲究,有72道工序,几乎涵盖所有工艺品的概念,而且陶瓷被提到很高的地位。

我所说的高端艺术陶瓷文化,包涵“中国”、“工艺”、“美术”、“陶瓷”八个字。“中国”包涵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所有文化,包括地区文化和历史文文化;“工艺”包括雕、画、上色等所有工艺;“美术”包括古今中外的各种美术,美术的含量越高,瓷器越好,美术可以鉴定一个时期陶瓷价值的高低;“陶瓷”,以前采什么土就做什么陶,只要是耐高温的土就行,一般要达到1300多度,工艺很简单,陶是一个统称,不上釉的,材料是一元配方;陶瓷是在瓷石的基础上加上高岭土,粘性和硬度更强,上釉的,更耐高温,叫陶瓷及瓷器,属于二元以上的配方,这三者既有区别,也可混搭,没有绝对的概念。

在古代,有关陶瓷的知识属于常识,但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老祖宗留下的“中国”、“工艺”、“美术”、“陶瓷”四个脉络中的每一个都够我们学习一辈子的,而且72道工序,有些已经断层了。当然72道工序不能完全代表景德镇。

我所说的陶瓷文化,必须是我们中国的传承有序的文化。当然,历史上中西合璧的成功典范也有,例如珐琅彩,但要以中国的为主,以中国为标准。西方的技术和设计,可以参照,内容可以参照。所以要想超越同行,突破自我,必须不断拓展,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我所提倡的创新,是在模仿、继承我们老祖宗的“八个字”的基础上的创新,现在有些年轻人还没模仿和继承,就一味地创新,结果一下子就被冲击掉了。

珐琅彩就是中西合璧的,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珐琅彩在康熙时制作比较粗糙,雍正40多岁才当皇帝,韬光养晦的时间比较长,具有文人气,中国审美以文人审美为最高,当时的瓷器的审美以皇帝为准,因此,雍正时期的瓷器审美到了顶峰。乾隆时期的瓷器就更像现在了。那个时候中国是世界强国,审美标准是中国的,风格气质都以中国为标准,内容可以是西方的,西方人家里放个中国的瓷器,都引以为荣。但有一段时间,我们自己没有形成品牌的概念,都是仿古,没有按品牌的思路走,世界十大品牌没包括中国,被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包揽。虽然我们老祖宗的瓷器,在世界市场外国人认可并愿意高价购买,但我们现在做出的瓷器外国不认,因为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我们都落后。

景德镇一直以来擅长的是手工。解放初期,我们瓷器业的发展方向是快速、低价、大量制造日用陶瓷并占据市场,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由于交通、人工、税收等因素,景德镇不适合做大批量的低价的日用的陶瓷,国家陶瓷业发展重点也不在景德镇,导致景德镇陶瓷业各方面都落后。现在交通、信息快速发展,景德镇的优势又显示出来。因为中国陶瓷的根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底蕴在这里,能工巧匠在这里。中国陶瓷文化在全世界保留最全面的最完善的没有断层的、反映人类陶瓷全貌的手工艺基地,就是景德镇。这里的工匠,1000年一直从事一个工艺,讲究包容万象,大国风范,这在其它地方没有。在这里“中国”、“工艺”、“美术”、“陶瓷”八个字,我们景德镇传承最全,这里什么都可以包容,什么都可以体现。只要我们的国力昌盛了,我们什么都可以做。

古代中国强盛时期,景德镇100多万人,这里通宵达旦烧瓷器,反映当时一个国家的国力。所以,器物的好坏,和国家的经济实力很有关系。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的瓷器,与现代的瓷器又不一样。那个时候粗糙点,偶尔出口东南亚地区。当然,建国后,成立国营企业,也出现一些奇品,类似于官窑。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又解体了。好不容易汇聚在一起,又分散了。很多人都兼职去了。

我所说的高端瓷是艺术瓷。高档的日用陶瓷,不代表景德镇的艺术瓷。日用瓷和艺术瓷,都可以做得很高端,但这两个是截然不同通的概念。景德镇当代80%的艺术大师都跟艺术瓷厂有关系,我父母也是做艺术陶瓷设计的。

景德镇的高端艺术瓷,过去是供皇把玩的。为什么现在也要提倡发展艺术瓷,是因为广大人民的钱多了和情趣高了,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喝茶聊天,谈文化,与瓷器接触的时间就多了,并形成了一种爱好,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记者:如何继承传统,突破自己?

余国旺:家族的传承造就了我的工匠精神。

从我自己的角度看,我自己有瓷厂情结。我们家有三个孩子,我父母都是从事艺术陶瓷设计的,那个时候没人帮着带孩子,我从小就在车间里,天天跟工人在一起,从小就在工厂的氛围长大的,这个工厂就是艺术瓷的氛围。所以对艺术陶瓷的热爱已经融到我的血液里。我从小跟妈妈学陶瓷艺术,基本功都是受父母的影响。在经济落后的时候,从事艺术陶瓷设计的人,被成为“胚帮佬”,经济地位很低。但作为“胚帮佬”,我妈妈那儿时候,“胚帮佬”成为褒义词,地位很高,这和当时的经济发展有关系。现在的“胚帮佬”,很多都被称为“大师”了。我们是景德镇人,靠泥土吃饭,一个产业支持一个城市,确实不容易。国家弱,我们就是“胚帮佬”,经济好,就是“大师”。但我认为,景德镇没有大师,只有工匠,我崇尚的是工匠精神,一辈子做一样东西,且追求极致。

现在经济发展这么好,我还要坚持“工匠精神”。我觉得,我的经历和体会,对现在正在创业的年轻人也有启示作用。

我的体会是,我学成手艺,不是一天两天能出成绩。我从小就跟我妈妈学习艺术陶瓷艺术创作,之后,我妈妈又让我上景德镇陶瓷学院。在建国后的初期,景德镇学院的老师都是各大瓷厂的精英,都有独到的手艺,是瓷厂有独门绝技的老工匠,教学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老师手把手的教我们学手艺。后来陶瓷学院发生了变化,加了很多理论课程。在我看来,就学习陶瓷艺术来说,还不如在一个作坊里打工。现在的学院教出来的学生,到别的城市,从事别的行业能派上用场,因为学习艺术的人目前奇缺,他们有文凭、有光环,有些行业也需要学艺术的人,但毕业后留在景德镇的从事陶瓷行业的人反而没用。

我们毕业了,要生存,要娶妻生子。怎么办?我带着瓷器到全国各地展销,带着金字招牌去,想让我们的瓷器卖个好价钱。但买瓷器的人多了,瓷器杂了,鱼目混珠,被人一冲,我们就没法卖了,我当时就意识到我们没有自己的品牌。我慢慢想着要创自己的品牌。人们不仅能在景德镇买到我们的品牌,在其它地方也能买我们的东西。我不断模仿前人的东西,并不断融入我自己的想法,当我觉得我很牛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这些突破,古人早已做过了。于是,我就开始大量阅读古书记载,收集古人的作品,进行临摹。我在我的作品上打上我的名号“余寅”,自比唐伯虎,在市场上跟别人竞争。我不打价格战,我要做有特点的东西。景德镇千百年来,就有仿古,这不是造假,是临摹。结果发现,效果很好,于是,我就找到更多古人的作品进行临摹。在仿古临摹过程中,进行创新。我的体会是,创新不能凭空想象,必须在仿古、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练就内功的过程。现在,我随便拿一个东西,我都可以模仿,并且我一定要和以前不一样。

一件好的作品出来,是一个团队密切磨合的产物。要想让团队天天在一起配合,这就要有艺术研发中心。古代的御窑厂就具备这个性质。现在没有御窑了,研发中心就尤其显得异常重要。当然一些研究所不作为,重资历和出身,限制了年轻人的创造力。30多岁的年轻人正值艺术创作的爆发期,所以要重视年轻人。

我理想中的研发中心就像建国后轻工业研究所。当时的研究所有最高端的人才,有信仰,有精神支撑。古代御窑的工匠是为皇帝工作,为了光宗耀祖;我妈妈爸爸是为了毛主席,是为了解放全人类。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也要有信仰。我刚开始一个人闯荡的时候,信仰就是多赚钱,当团队有20多个人的时候,我就想着如何让我的团队挣更多的钱,等我的品牌被人认可,有很多的人要买我的东西的时候,我要的是维护我的品牌,要顾忌我的面子。

高端瓷,也就是高端艺术陶瓷分类微妙,产量不大,所以民营企业压力很大,必须团队配合,才能烧出极致的效果。在过去,瓷料甚至配方都要无私贡献给工厂,原料在山上采。现在的陶瓷业很多被台湾人控制着。他们在东莞建厂,在景德镇建分厂,他们有配方,现代材料稳定,但他们的产品不耐看,就像钢笔画的水墨画,没有青花瓷有那么多晕散。

我觉得,作为吃着老祖宗的饭生存的人,我也要为下一代留下一些东西,创造一些东西。

我的这种想法和我从小一直受父母的艺术熏陶有关,也与我一直与模仿、临摹古人的东西,制作传统的东西有关系。

有时候,我研制出一个作品,觉得前无古人了,但一查古籍,发现古人早就做过了。我觉得古人的东西,我们很难超越。我们只不过比古人做得精细些,但韵味,气质,各种文字功底,我们没办法超越。

我们现在的得到的东西,都是碎片化的了。所以,我们现在到处买一些东西回来,进行修复,来还原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我觉得,这样做了,会形成良性循环,形成习惯,并不断挑战。

我觉得当自己有这个能力的时候,收益不是要先考虑的,在模仿古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超越同行,突破自己,这才是首先要考虑的。我模仿做第一个的时候,没有效果,我就做第二个,第三个,坚持一下,效果就有了。我现在选择做小器件,一个小器件做好了,比一个大花瓶价钱还高。

“继承传统、突破自我”是景德镇创业者的必然选择——专访景德镇市余寅窑工作室首席设计师余国旺

余国旺的作品瓷板画《十八罗汉图》。(摄影:王健)

“继承传统、突破自我”是景德镇创业者的必然选择——专访景德镇市余寅窑工作室首席设计师余国旺

余国旺的部分作品。(摄影:王健)

“继承传统、突破自我”是景德镇创业者的必然选择——专访景德镇市余寅窑工作室首席设计师余国旺

余国旺的部分作品。(摄影:王健)

“继承传统、突破自我”是景德镇创业者的必然选择——专访景德镇市余寅窑工作室首席设计师余国旺

余国旺的部分作品。(摄影:王健)

记者:您什么时候发现您的作品突然被认可了?

余国旺:在模仿古人的基础上不断突破,超越同级别的人,然后进入更高的级别。做的时候,我很少考虑效益,我做得比我同级别的对手做得好,剩下的就是突破自己了。有所突破,效益自然就来了。

记者:您的目标是什么?

余国旺:我最终的目标是,让我的作品走向世界。

当下,我的目标是让国内认可我。我认为,如果自己都没有标杆出来,就很难走向世界。2016年12月6日我的一对青白瓷碗参加北京匡时十周年秋季拍卖会,拍卖价格3万元人民币。这在网上都可以查到。这在景德镇,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在目前的形势下,单靠个人的力量走向世界,是非常困难的,但我是有信心的,因为我们国家正在不断强大。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