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6-14 08:57:28
分享

613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共同在江西教育发展大厦举行《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会议由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陈惠龙主持,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发布,《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并主要介绍《实施方案》起草的背景、起草基本情况以及《实施方案》的基本构架、主要特点、主要内容和下一步的重点工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王晓阳、省教育厅财务处处长肖德征、省政府学位办主任杨波、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胡永红、省教育厅国际处处长雷杰华一道答记者问。

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摄影:王健)

叶仁荪表示,江西省《实施方案》是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贯彻落实,是“十三五”时期促进江西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提升江西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打造江西高等教育升级版,支撑江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地服务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摄影:王健)

叶仁荪就《实施方案》起草背景做了简要介绍。一是中央有要求。201510月,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当中明确提出,地方高校开展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由各地结合实际推进。为了落实中央总体方案,20171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又联合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实施办法中提出,省级政府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基础条件,统筹推进区域内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积极探索不同类型高校的统筹建设之路。所以,我们这次制定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这就是中央有要求。二是江西有需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江西省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二五”期间,江西高等教育实现了四个零的突破——本土院士的突破、本土培养长江学者和杰青的突破、实现主持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突破(南昌大学江风益)、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突破(江西中医药大学)。四个突破说明江西高等教育确实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此外,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也实现了不断调整。

叶仁荪强调,这种发展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和兄弟省市高等教育相比还比较弱,江西高等教育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不高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江西高校在全国学术地位也没有根本改变。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争取在此轮“双一流”建设中解放思想、奋起直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缩小差距,提升高等教育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根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江西省“双一流”建设的指示精神,对标中央要求,结合江西实际,起草了《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一流建设重大部署的需要,也是江西社会经济发展对江西高等教育的内在需要。

据叶仁荪介绍,201510月,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颁布后,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即启动了《实施方案》的起草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摸清家底。赴省内研究生培养单位等相关高校对一流学科建设问题进行实地调研。

2.外出取经。2015年至2016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分别带队赴上海、广东、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山东等省市进行学习调研,并于201512月,起草了《实施方案》初稿。

3.集思广益。针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问题,召开了专题调研座谈会,为《实施方案》的起草奠定了初步基础。起草小组先后进行了15次集中研讨,学习国家最新相关文件,分析兄弟省份做法,结合江西实际,认真研究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期间,省教育厅总共收到123份意见书,其中有95条修改意见。《实施方案》采纳了其中绝大部分意见,未采纳的,也向建议者做了解释沟通。先后两次咨询“江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智库”专家的意见,50多位智库专家对《实施方案》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3次征求了省内所有高校、37个省直部门、11个设区市的意见,与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进行了多次商讨。

4.高层决策。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4次召开会议,对《实施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先后向省委、省政府领导专题汇报,根据领导指示精神,对《实施方案》作了修改完善。201747日召开的省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和413日召开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2次全体会议,先后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实施方案》。根据会上提出的意见,我们对《实施方案》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最后提请以省政府名义正式印发。

据悉,《实施方案》共分八个部分,一是在指导思想上,紧扣江西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奋斗目标和“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的省委工作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争创一流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通过重点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推动若干高校和学科专业进入国内或世界一流行列,为实现江西与全国同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二是在基本原则上,提出“服务江西,重点建设;特色发展,分层建设;问题导向,创新建设;绩效约束,动态建设;政府引导,协同建设”五条原则。三是在建设目标上,既规划了总体目标,又设定了2020年和2030年的具体目标。四是在建设思路上,提出紧密结合国家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以学科专业为抓手,分层次、分阶段实施,通过重点建设若干所大学和30个左右学科、50个左右专业,推动一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强特色、上水平、增贡献。五是在建设举措上,把大力构建一流人才高地,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竭力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努力锻造文化育人环境,强力推动综合改革进程作为重要举措。六是在遴选程序上,坚持公平公正、开放竞争,采取由专家委员会依据第三方评价结果、结合省内产业需求和江西省高校基本情况、论证确定认定标准的方式确定一流学科和专业建设对象。七是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动态监测和过程评价机制,实行“ 一年一次数据报告、三年阶段成效考核、五年周期总体验收”,根据建设成效调整经费支持力度。八是在保障措施上,强调落实资金、制度、组织三方面保障。在资金保障方面,强调多方筹措资金、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和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其中省财政统筹安排资金40亿元;在制度保障方面,强调改革完善经费使用政策、相关人事政策、国际交流审批制度和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在组织保障方面,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省委省政府高位统筹推进和社会各方协同跟进等。

叶仁荪指出,同兄弟省市已经出台的《实施方案》相比,本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突出了整体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已出台双一流建设方案的省份,有的只进行高校整体建设或只进行一流学科建设,江西省除了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外,还同步推进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江西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在全国虽然处于中等偏后水平,但是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数量较多,特别是一些学科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且特色鲜明。因此,《实施方案》除了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外,还重点突出学科建设。同时基于江西省本科教学水平亟待提高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实施方案》将一流专业建设也纳入其中。

二是分类与分层、分阶段相结合。整体建设分为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和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一流学科分为优势学科、成长学科和培育学科;一流专业分为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时间上分为到2020和到2030两个阶段。

三是提升学术水平与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施方案》将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产业需求作为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理念贯穿始终;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型光电、航空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高端服务业等行业产业集群作为一流学科专业选择的重要考量。比如:对产业需求紧迫,但学科基础离国内一流学科有一定距离的学科作为培育学科予以重点培育,体现需求导向、产业引领。

四是财政资金引导和社会资金筹措相结合。在资金筹措方面,我们提出除省财政资金外,还通过支持高校争取国家相关项目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鼓励高校自筹资金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发挥省财政资金的引导、聚集、放大作用和高校内部资金整合、盘活的综合效应。同时,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专项资金实行分类、分档、分级支持的办法。

叶仁荪强调,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是“十三五”时期促进江西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关系重大而又复杂敏感。下一步,江西省教育厅将根据国家有关要求,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统筹开展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一是成立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研究制定《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实施办法》,确定具体的遴选方案,并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三部门名义印发。三是酝酿设立由省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的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四是配合省财政厅研究制订《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财政投入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五是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纳入建设范围的高校、学科和专业进行实时监测,实施动态管理。

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江西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王晓阳。(摄影:王健)

关于《实施方案》为什么用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而不用一流大学?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王晓阳说,世界一流大学与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对两类大学群体的特征进行的描述。世界一流大学通常指的是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高水平大学,其在大学排行榜上的位置总能处在前100位,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享有一批顶尖的学者、产出高水平的成果、培养杰出的人才,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尤为出色。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是高水平大学,但高水平大学并不一定是世界一流大学。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是指在某一个或一类学科中表现出色的高水平大学。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办学水平较高的行业院校,一类是在个别学科上办学水平较高的综合高校。

根据江西高校的实际,实事求是地说,近几年内还很难有高校能达到一流大学的要求,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对大学的建设,否则江西省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大潮中就会落后。因此,江西省确定进行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通过持续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不仅可以推进一批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还能推动个别高校跻身国内一流大学行列,从而整体带动提升江西省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

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江西省政府学位办主任杨波。(摄影:王健)

谈到“十二五”期间,江西省高水平学科和重点学科的建设与此轮“双一流”的“一流学科”建设与其有什么不同,省政府学位办主任杨波说,学科建设是现代大学基础性、全局性和关键性的建设工程,是承载大学各项功能的基础平台,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因此,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永恒任务。正因为如此,“十二五”期间,江西省评选并开展了高水平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工作。要谈到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三方面的不同。一是建设范围不同。“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建设了30个高水平学科、70个重点一级学科和35个重点二级学科,涉及所有研究生培养单位,还涉及部分一般本科高校,覆盖面广。而此轮一流学科的建设范围是全省重点建设30个左右学科,突出“扶优扶需扶特扶新”的指导思想,不考虑覆盖面的问题,只有有实力、有特色,与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学科才能进入。二是支持力度不同。“十二五”期间的高水平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省财政投入资金共计4.8亿元。而此轮“双一流”建设省财政投入资金五年共计40亿元,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三是要求不同。“十二五”期间的高水平学科和重点学科主要是高校和学科本身对应提出一些建设目标,而此轮“双一流”建设,入选的整体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要根据自身实际,编制建设方案,确定标杆高校和学科,明确建设目标,并经“双一流”专家委员会审核同意后,与省教育厅签订建设责任书,(实行动态管理)。

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告诉记者,《实施方案》中提出建设30个左右一流学科和50个左右一流专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基于江西省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现有的学科专业基础。在学科方面,“十二五”期间江西省重点建设了135个重点学科和56个协同创新中心,这些学科的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同时具备了一定的服务江西省产业需求的基础。与全国相比,目前,江西省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另有5个学科接近全球排名前1%,同时有“十二五”国家重点学科4个。考虑重复的因素,这些学科总量12个左右,所以我们将优势型学科数量定为10个左右,这些学科目标是跻身国内或世界一流。考虑发展的需要,将成长型学科数量定为10个左右,主要是为优势型学科储备后备力量,使这些学科在今后12个五年计划中有可能进入国内或世界一流,同时更好地服务江西省行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将培育型学科数量定为10个左右,就是要面对江西省急需发展的相关产业,助其尽快增强实力,形成特色。在专业建设方面,江西省现有42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9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从中确定优势型专业20个左右进行重点打造,目标是塑造江西高校品牌,跻身国内或世界一流;将特色专业数量定为30个,主要是围绕江西省特色产业发展急需培养应用型人才考虑的。

二是基于江西省的财力状况。目前,江西省GDP在全国排17位左右,仍处于经济欠发达地位,省财政比较紧张。尽管如此,省委、省政府仍然下决心拿出40亿,这样的投入力度在已公布方案的15个省份中已经属于中游水平。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双一流”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提升江西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殷切希望。但是建设数量也不能太多,太多了,一是财力承受问题,二也不符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

三是基于“扶优扶需扶特扶新”的指导思想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投入原则。我们提出资金投入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不搞平均主义,进行重点建设,就不能把建设范围定得太宽。当然,同时也考虑了兼顾更多学校创建一流的积极性。因此,就确定了目前的这个建设数量。

杨波说,《实施方案》中明确回答了如何产生整体建设高校的问题。明确将南昌大学列为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是为了策应国家中西部高校“一省一校”重点建设计划的实施,南昌大学也是江西唯一的211高校。现在除了已明确南昌大学列入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以外,其他高校能否入选省特色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还要看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遴选的情况来定。

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省教育厅财务处处长肖德征。(摄影:王健)

关于此轮“双一流”建设在在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上的创新,省教育厅财务处处长肖德征说,要使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资金保障是关键。因此,江西省在资金的投入上采取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的方法,具体是省财政资金投入引导,大力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捐赠,着力推动学校自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统筹安排资金的引导、聚集和放大效应。预计共同筹措建设资金90亿元,其中省财政资金40亿元,高校争取国家相关项目资金约20亿元,吸引社会资金约15亿元,高校自筹资金15亿元。在资金的投入方式上,实行分类、分档、分级支持,根据学科类别的差异、学科发展水平的不同和建设高校的隶属关系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经费支持。在资金的使用上,我们提出资金投入要重特色、有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撒胡椒面,不搞平均主义,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力求做到“三个倾斜”,即:向整体建设高校倾斜,向优势型学科倾斜,向优势专业倾斜。特别是此次更加注重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双一流”建设成效的重要性,突破了以往一些专项资金使用限制,明确高校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含人才引进和现有人员培养)的经费可占投入资金总额的50%,大大增强了高校财务自主权和统筹安排经费的能力。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我们正配合省财政厅研究制订《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财政资金管理办法》。

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江西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胡永红。(摄影:王健)

关于江西省对一流专业建设的考虑,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胡永红说,江西省出台的《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分批分层立项建设50个一流专业,其中优势专业20个、特色专业30个。将一流专业建设列入江西省实施双一流建设框架,可以说是江西省实施方案的一个特色。

双一流的建设,一流大学是总目标,一流学科是重要条件,一流专业是基础、是根本。专业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高校推进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立足点。专业建设水平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没有一流专业做支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也不会有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全力打造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同时,江西省将一流专业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进行重点建设。我们希望,通过采取措施,加强建设,20个优势专业能够达到塑造江西高校品牌、跻身国内或世界一流的目标;30个特色专业能够达到紧密对接社会需求、做强做特、在学校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中起引领示范作用的目标。

优势专业主要是在师资力量强、办学条件优、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的专业中遴选。特色专业主要是在专业特色明显、社会需求旺盛、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能起重要作用的专业中遴选。专业遴选的主要依据,一是全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得分情况,二是江西省产业需求情况。同等条件下,对与江西省经济发展紧密对接,列入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专业,予以优先支持。

对已列为“高水平和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两个层次的高校,以及被已列为一流学科建设对象的学科,其覆盖的专业,不纳入一流专业建设范围。

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江西省教育厅国际处处长雷杰华。(摄影:王健)

在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国际处处长雷杰华就目前江西省高校的教育国际化程度,围绕江西省“双一流”建设目标江西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做了介绍。雷杰华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教育厅积极推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成效显著。在过去的五年中,江西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日趋频繁。因公出国及赴港澳台访问、学术交流、进修、培训人数5000多人次;各类公派留学累计1000多人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达到120个;建立海外孔子学院12所,孔子课堂6所,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500多人次;外国留学生招收资格院校21所,在校留学生近5400人;聘专资格院校116所,在校外籍教师680多人;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院校有8所;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资格院校有9所。可以说,江西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当然,江西省与发达省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各高校、各地之间发展存在不平衡等问题,教育国际化推进工作既面临挑战又充满机遇,需要我们抢抓机遇,追赶先进。

推进教育国际化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江西省 “双一流”建设方案中6项建设举措,前3项都与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直接相关,包括:大力构建一流人才高地;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围绕江西省“双一流”建设,教育国际化要做先锋、作贡献。具体来说在以下三个方面要下工夫:

一是搭平台。教育国际化主体在各级各类学校,成效也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性、主动性。作为政府部门,应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省教育厅既要发挥好现有平台比如“国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南昌)试验区”等平台的作用,也要充分利用好“江西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江西省汉语国际推广专项资金”、“江西省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地方合作项目经费”的引导作用,更要创新,不断搭建新的平台如全省教育国际资源库等平台为学校服务。与此同时,省教育厅将完善每年开展的江西省本科高校教育国际化评估,以评估促改革,促发展。

二是强服务。省教育厅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精神,改革完善国际交流审批制度,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进一步简化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出国审批权限和程序,执行区别于党政机关的审批制度和经费调控制度,服务好高校国际化和“双一流”建设。

三是重实效。省教育厅将积极引进世界一流大学落户江西合作办学,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省教育厅正在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建设100个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选派1000名左右高校教师赴海外研修学习,至2020年在赣留学生总数达10000人,同时我们还将加大国外智力引进力度。

总之,省教育厅将通过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多种方式,服务于高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战略,确保“双一流”建设健康顺利推进。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