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井冈山接受素能培训不虚此行之一

作者:马成国 来源:中工网
2017-06-22 15:47:45
分享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向全体党员掀起了从严治党和两学一做的教育,为使铁路检察机关在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中,永葆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和为我国国民经济大动脉畅通无阻的铁路运输企业服好务、履好职的坚定信念。日前,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检察官协会铁路检察官分会主办的“铁路检察机关领导干部素能培训班”,在国家检察官学院井冈山分院首次开班授课。

  来自全国十八个铁路运输检察分院和部分基层铁路运输检察院的检察长、领导班子成员、检委会专职委员、以及检委会委员等共50余人参加培训。

  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对本次培训很重视,省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张勇玲和南昌铁路检察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罗庆华专程莅临开班仪式并致辞祝贺。铁路检察官分会副会长曹康受高检院铁检厅领导委托,也代表铁检厅和铁检分会作简短致辞,对搞好这次培训提出了具体要求。开班仪式由学院院长潜艇主持。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开班仪式结束后,全体参训学员着装整齐,在“人民检察第一门”前举行了庄严的“检察官宣誓”仪式。随后在一周的培训学习时间里,紧紧围绕“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疏导与调适”,“理想信念的培养塑造”,“提升能力素质的途径方法”,“媒体沟通艺术”以及检察业务等课程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讲座与现场教学活动。培训结业时,普遍认为学习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来到井冈山学习,不虚此行。

  由于笔者也是这期培训班学员中的一员,和其他学员的心情一样,通过上井冈山的集中培训,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的教学计划,顺利结业返回工作岗位,而且关键是获得了以下重大收获:

  一、身临其境,感触到了传承井冈红色基因的浓郁氛围。

  当下,在党中央、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号召和正确引导下,已全面形成传承井冈山革命精神的红色热。来自全国各地党、团、工会组织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军队官兵、人民团体,乃至政法战线组织的检察官、法官、人民警官等党、团员和骨干,一批批井然有序的前来井冈山革命大熔炉实地考察、学习和体验生活。其活动氛围也都能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凝聚了正能量传递的强大阵容。充分显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薪火相传,喷发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特别是由团中央开展的“井冈情、中国梦”等专项行动以来,在团中央学校部和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共同组织下,各大高校在暑期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精心组织社会实践团队的夏令营,前来井冈山学习,络绎不绝,声势提劲,影响大、感染力强、社会效果好。

  二、培训模式,体现出了是滋养检察官心灵的精神家园

  国家检察官学院井冈山分院(和谐苑),是这次承办我们这个培训班的主体,该院以革命圣地井冈山红色资源为依托,并以珍藏和陈列着的人民检察制度自1931年在江西瑞金诞生以来各个时期的珍贵历史文物为背景,在“人民检察第一门”,向我们这期培训班的全体学员预示了人民检察制度、人民检察事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历史画卷,并以革命传统教育、人民检察史教育为特色,全程培训方案,通过现场教学、体验教学、访谈互动教学等形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使我们感受到接受此次培训,是在过去参加的诸多培训中,触动最深的一次。

  三、访谈教学,成了我们学习井冈山革命精神的生动课堂

  “井冈山精神代代传”的课程,是我们周一报到后,在周二上午开班学习的第一课,由井冈山博物馆知名的张丽老师主持(邀请革命后代进行访谈)。首先,张老师以“追忆”的方式,简短介绍了在毛泽东未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井冈山之前,当时井冈山的基本格局形式,是由山下的袁文才和山上的王佐两位英雄结盟统帅的绿林好汉占山把守(其中袁文才由于受共产党的早期影响,已入党,并经改造领导的是一支当地的农民武装力量)。随及请出了王佐的重孙王华文,以饱含深情地讲述了当年曾祖父王佐义无反顾的参加红军后,在井冈山茨坪大井村,按照当地客家人习俗的迎接仪式,隆重欢迎毛主席上井冈山驻扎到大本营领导闹革命的感人故事;其次,张老师以“传承”的互动形式,讲述井冈山老红军战士江治华革命烈士对其后代的影响力时,只听教室外面有一位女士唱着江治华革命烈士生前写的那首“红军阿哥你慢慢走”的歌曲轻轻的来到了讲台中央,自我介绍说:我是江治华的孙女江满凤。爷爷生前是井冈山红军中的一位文艺兵,喜欢写革命歌曲,他牺牲时,也不知当时葬在了何处?至今没有墓碑。爷爷江治华生前只留给了一本歌曲,成了今天传承的无价之宝。她向我们表示要用歌声一辈子都做井冈山革命精神的传播者;其三,张老师以“缅怀”的主体,将一份魂归井冈山的遗书(曾志过世后,她的女儿在一只旧牛皮纸信袋上,看到妈妈写有这样一行字:“我生命熄灭时的交代”。打开信封是曾志的一份遗嘱: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设灵堂;京外家里人不要来京奔丧;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告打扰;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花;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颗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决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只发消息,不要写生平。我想这样做才是真正做到节约不铺张。人死了,本人什么都不知道,亲友战友们来悼念,对后人安慰也不大,倒是增加了一些悲哀的忙碌,让我死后做一名彻底的丧事改革者!)和87个信封(在抽屉放着87个信封,里边装着她自己除了生活必须之外剩下的工资。上面有一张纸条写道:“把这些钱交给中组部,请组织转赠给其他更需要帮助的孩子。这些钱是干净的。”)的故事。用“忠诚”与“奉献”的事实,向我们讲述了革命前辈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曾志的革命一生,这是一个老共产党人光明磊落、正气浩然的革命风骨!这是洗尽铅华、天地无私的人间大爱!并请出了她的孙子石金龙,以亲身感受,分享其奶奶曾志的高尚品德。

  由于张老师给我们所上的这堂红色教育课程,情真意切的讲解与访谈、幻灯片等互动模式教学,融为一体,在听课学员中,反响强烈,有的感动至深,有的泪流满面,是一次活生生的心灵洗礼,不仅增强了我们对王佐、江治华、曾志三位红军老前辈、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之情,而且对他们的子孙后代中的王华文积极传播、传承王佐等前辈、先烈的井冈山精神的不亦乐乎的精气神;江满凤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慰藉红军的英灵,来自于她从事一名清洁工(保洁员)的那份自信与自豪;石金龙至今还是农村户口,从不怨恨奶奶曾志,生前没有帮助转吃商品粮户口和安排工作的那份情怀。值得我们学习、尊重。

  四、心理健康,使我们懂得是更好工作学习生活的保障

  “领导干部健康心理的培养与调适”,是周二下午的培训课程,由学院邀请的南昌大学教授、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主任、江西省心理咨询师研究协会陈建华秘书长主讲。陈教授从一个人的正常心理往往容易受到“懒、呆、变、忧、虑”五大影响的特征入手,客观的分析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到了从心理层面理解、接纳、规范自我的紧急关头,并列举古今中外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开门见山的指出:人的正常心身健康是需要有合适的情商和智商。健康的心理是心身一体,互为支撑。然而在“领导干部健康心理的培养与调适”方面,陈教授重点讲:一方面要科学认识压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心理压力。并指明了排压的对策:压力调适策略之一:精神分析法。调整自己的人格结构,拥有健康的自我和适度的超我能力,学会给自己一个阳光心情。一是要有博爱之心;二是要学会发现他人的长处;三是要有看到他人的潜力,给予鼓励的胸怀。压力应对策略之二:受得了委屈。人的素质有三种层次。一是吃得了苦;二是受得了委屈;三是既吃得了苦,又受得了委屈。应对策略之三:营造和谐家庭。让自己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由于陈教授在授课时,和蔼可亲,满面笑容,使我们在听课时,既轻松,又愉快,所讲要点,让我们受益匪浅。

  五、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实现奋斗目标的组织保证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一课。是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匡胜教授在周三上午主讲,匡教授的授课以四个力量(即:共产党的力量、信仰的力量、纪律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为开场白,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清醒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永逸无劳的。紧接着他围绕着党性与党性修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党性修养的科学路径与方法等三个方面,剖析出了党要管党、以严治党的重要性。在党性与党性修养方面,匡教授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是提高自己革命品质和能力的需要,是要有最伟大的理想、最伟大的奋斗目标的需要,是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的需要,是维护党的利益的需要。在革命战争年代,党性具体体现在: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在延安时期:党性特别强调: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反对自由主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性修养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党的思想修养;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党的宗旨意识修养;三是以“四个服务”为核心的党的纪律修养;四是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的党的作风修养。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特点:1、自觉性;2、持久性;3、实践性;4、彻底性;5、开放性;6、科学性。在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方面,匡教授强调:一是理想信念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与前途。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的强大,首先是在精神上的强大;二是理想信念决定一个政党的命运与前途。最后在党性修养的科学路径与方法方面,匡教授重点指出:一是学习科学理论。开展两学一做,重点是学习马列主义、学习党章、学习《准则》、学习《条例》,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党员;二是实践。党性修养要以实践为基础;三是总结。总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也是发现和创造的重要环节;四是结合。(1)、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勤政与廉政相统一;(2)、坚持读书与实践相结合;(3)、坚持改造自己与完善自己相结合,抵制和克服错误思想与学习新知识新本领相结合;(4)、坚持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与单位组织和同志们的监督、帮助相结合;(5)、坚持大处着眼和小处着手相结合。

  特别是匡教授在讲座中,字里行间,语重心长,浸透出期待和执着的目光,使我们体会到了每一个共产党员肩上所担负的责任,明确了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党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保证。体现在两学一做教育中,就是要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共产党员,就是要学习党章党规,学习《总则》、《条例》,学习党史、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学习系列讲话,主要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思想,以及学习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做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随后,在周五上午,由高检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缐杰串讲“刑法修正案(九)解读”的课程时,又从纪法如何衔接从严治党、从严惩治腐败、科学设立定罪量刑标准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辅导。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贪污贿赂定罪刑由“具体数额”模式修改为概括性数额或情节模式,标准更加合理化;二是贿赂对象的范围扩大;三是在为他人谋利益的表现形式上更加具体(实际或者承诺为他人谋利益的;明知他人有请托事项的;履职时没有受贿赂,事后收受贿赂的);增设了贿赂犯罪的新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向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或者向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延长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行贿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四是主观故意方面更加明确;五是在数罪并罚上,不是择一重;六是增设了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措施;七是赃款赃物一追到底;八是增加了罚金刑;九是加大了严厉打击行贿犯罪的力度。

  缐主任在向我们介绍“刑(九)”出台前后反复修改的背景中,畅谈并与我们分享自身参与的体会时,向我们阐明了党中央、中纪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把纪律挺在前,从严惩治腐败的决心。从而,激发了我们认真学习好、执行好“刑(九)”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六、提升素质,是正确履行岗位职责的主客观需要

  周三下午,在江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究部主任李才平教授主讲“领导素质与能力提升”时,是李教授面向我们铁检班和江西省院的另一个班组合一起在大教室举行的讲座,他向我们讲授了(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领导干部能力的构成;领导干部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内容。在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上。李教授指出:一是品德。政治品德,包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首先,主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为人还是为己?其次,职业道德:服从服务,协作敬业;社会公道: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家庭美德:尊长爱幼,宽容友爱。二是见识。领导者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规律的能力。良好的见识能力表现在四个方面:(1)、预测的科学性;(2)、决断的准确性;(3)、识别的敏锐性;(4)、应变的灵活性。三是能力。是胜任或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素养。(1)、学习能力;(2)、岗位能力;(3)、创新能力;(4)、反思能力。四是知识。五是身体与心理素质。养身在动,养心在静。(1)、良好的生理状态;(2)、个体的内部和谐;(3)、与外部的和谐;(4)、主观幸福感。在领导干部能力的构成方面。李教授强调:一是要有战略(系统)思维能力。(1)、用系统“大”看要素“小”;(2)、用战略“长”看现实“短”;(3)、用环境“外”看组织“内”;(4)、用效益“正”看影响“负”。二要有科学决策能力。决策是为了寻求满意结果,不是寻求最佳。(1)、打开思路,开阔眼界;(2)、内脑加外脑;(3)、注重成本,理性决策。影响决策正确度的四个要素:(1)、目的,(2)、目标,(3)、途径,(4)、对策。三要有工作执行能力。(1)、明确岗位职责;(2)、关注工作细节;(3)、拒绝任何借口;(4)、加强过程监控;(5)、最终绩效评估。四要有沟通协调能力。(1)、先有沟通,后有认同;(2)、先认同人,后认同事;(3)、外求共同点,内求共鸣感;(4)、深求认同度,实求影响力。五要有危机处理能力。(1)、生命和公众利益至上;(2)、建立预案制度;(3)、领导靠前指挥;(4)、控制事态扩散;(5)、查明事情原因。六要有改革创新能力。最后关于领导干部能力的提升问题。李教授总结出:一是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二是要努力工作,在实践中积累行政经验;三是要加强交流,在互动中借鉴有益经验;四是要良性沟通,融洽周围关系;五是要不断变革,在创新中增强行政能力。

  通过学习李教授“素质与能力提升”的讲座课,使我们感受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特别是条理性、逻辑性、实践性、指导性都很强。对提升我们今后的工作、素质能力,大有帮助。

  七、面对舆情,培养了我们与媒体沟通需要讲究策略艺术的能力

  “媒体沟通艺术”课程,由原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江西省人大内司委副主任、教授陈东有博士在周五下午主讲。即:“善研舆情 善用媒体”,副标题“网络时代的思考与实践”。陈教授重点以发生在铁路部门的正反网络舆情例子来阐明正确应对媒体的必要性。针对网络舆情,陈教授总结了常用的五大方法:(1)、抓住第一时间,争得主动权,有了主动权才有话语权;(2)、不二口径,争取第一时间把最基本的信息发布出来,要真实,不能生发歧义;(3)、30秒策略,又叫简洁原则。讲情况,发消息都要以准确为主;(4)、达到四个目的。一是传播正面信息,二是扩大正面影响,三是抑制负面舆论和谣言,四是消除不利影响;(5)、把握五不原则。一是不可扯皮推诿;二是不可急躁随意;三是不可官腔霸气;四是不可自欺欺人;五是不可上套麻痹。

  陈教授将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加工,提炼的栩栩如生、别开生面,使我们每个学员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听得津津有味,与媒体沟通艺术的技巧熟记入脑,铭记在心。今后面对舆情,就能沉着、冷静、理智、妥善的应对和展开工作。

  八、坚守信念,是我们体验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生活的基石

  理想信念的培养塑造课程。由国家检察官学院井冈山分院教师团队和班主任李学军老师领队,利用周四、周六两个全天时间,所进行的检察官理想信念的室外现场教学教育,其核心是:信念力量,是红军当年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被列为全国检察精品课程。向我们授课的具体方法、步骤是:

  周四上午课程安排:首先,瞻仰。举行纪念革命先烈仪式。为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丰功伟绩,弘扬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让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和表达对井冈山革命先烈的敬意之情,全体学员身着检察装来到青松翠柏,庄严肃穆的北岩峰下落成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主大门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这几个烫金大字是由宋任穷题写,由于此地山体犹如一座罗汉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坛,故此陵园按“佛”型山体因山就势修建而成。

  我们进门后,在学院老师组织下,自觉的排成两纵队,由其中两名学员出列在武警战士协助下拿着花圈前面领队,我们从花坛园庭石级而上,到达纪念堂时,共走过了两组台阶:其中第一组是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可能仔细的人就会发现,怎么数下来只有48级呢?那么还有一级在哪里呢?在这里告诉大家:那就是我们脚下的井冈山,因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奠基石。第二组是60级,寓意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的1987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

  纪念堂大门上挂着彭真题写的“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横幅,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上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在题字的正下方,我们看到很多花圈,最里面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敬献给烈士的花圈,还有许多前来井冈山追悼英杰的各界人士、单位和游客所敬献的花圈。就是在这里,我们在领队的组织下,举行了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鞠躬、肃立、默哀,敬献花圈的隆重仪式,寄托对他们的哀思。

  然后,讲解老师向我们介绍说:纪念堂由瞻仰大厅、吊唁大厅和忠魂大厅三部分组成。瞻仰大厅的左右两个陈列室,右侧陈列室是建国以后逝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主要领导人的肖像,共有51位。最前面的四位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这里面还陈列了十大元帅中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4位;同时也陈列的还有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以及担任党政部分领导工作的同志。左侧陈列室陈列的是建国前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都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老红军、老干部,这里陈列的烈士有54位。吊唁大厅的四周墙上嵌刻着井冈山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名录,一共只有15744位,这都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周边县市的烈士。那么,实际上,我们说井冈山斗争时期总共是牺牲了4.8万烈士,还有许许多多没有流下姓名的革命烈士,我们特地在这里为他们立了一块无名碑,表示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此刻,我们每一个学员都站立在讲解老师的身旁,倾听讲述的这一历史细节,几乎都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可想而知:4.8万人的献身(其中无名烈士3.23余万人),几乎每一寸土地上都浸透着先烈们的足迹和抛洒的热血,每一寸土地上都印证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一草一木都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此时,我们在不停地问自己,当年是什么力量能够使他们这些人如此的不怕牺牲,置自己宝贵的生命于不顾?答案只有一个:他们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只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才是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井冈山革命精神的灵魂。我凝望着无名碑,感慨万千:这些无名的烈士,在革命中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伟大的革命创举和无畏的牺牲精神,更加值得后人永远称颂。而现在他们的英灵长眠于此,将与日月同辉;今天,我们不一定都要记住和寻求他们每一个人是谁,叫什么名字,但一定会要时时刻刻牢记他们的精神,世世代代的永远相传他们的井冈革命斗争精神。......

  讲解老师继续向我们解说:忠魂堂是为安放老红军灵柩而设的。目前已安放5位老红军战士的骨灰,每年清明节他们的亲属和各地的青少年都会来这里吊唁他们。

  虽然讲解老师在纪念馆的讲解课程已经结束,但这一课,使我们深深地懂得:如今,井冈山斗争的硝烟已散去,但革命先辈们为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为我党实现伟大的历史性的大转折,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垂青史,将永远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其次,体味。井冈山碑林红色文化。我们从纪念堂出来,停顿了片刻,调整了一下情绪,又继续下面的课程。我们沿着左侧的这条桂花、翠竹相拥相映的小道往上走,经过一段石级路,顺山而上就来到了井冈山碑林。讲解老师与我们边走边介绍说:整个碑林采用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分为碑廊、碑亭、碑墙三种碑刻陈列形式,因山就势,高低错落,配以亭、台、楼、阁,整体建筑造型别具一格。“井冈山碑林”五个大字,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题写,他被毛泽东誉为“马背上的书法家”。顺山而上,一共陈列有139块精湛的书法碑刻,主要有三个部分内容:一是这里嵌刻着的有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彭真、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井冈山视察工作时的手书;二是有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宋任穷、肖克、谭震林、何长工、唐天际等老红军重上井冈山时的题词;三是还有郭沫若、许德衍、舒同、沈鹏、陆俨少等一代全国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家和知名人士赞颂井冈山的墨词。这里其中有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有朱老总题写的“天下第一山”等等。这些碑林以不同的形式,从各个方面热情讴歌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和英雄业绩与壮丽河山相互辉映的独特的风景名胜。是集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现代人文景观。整个碑林寓意革命传统教育于书法艺术之中。

  使我们感受到:所讲述观赏这些碑林红色文化的课件,她能给人们启迪思想、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奋发向上。

  再次,敬仰。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接下来的课程是由碑林沿着石板路继续攀登至山顶,看到陵园的标志性建筑---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座上的这几个大字是邓小平题写,主碑前的汉白玉浮雕,反映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

  我们列好队形后,讲解老师向我们讲解说: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93年筹建,1997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纪念碑的造型是由全国著名的雕塑家、中央美院教授程允贤、王中设计。

  纪念碑高27米,表示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主碑的造型突出“山”形状,它有几层含义:远看像一团火,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观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将军红”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建成。

  碑座上三组反映井冈山艰苦卓绝斗争的汉白玉浮雕,是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春生设计。

  正面组浮雕的主题为“荟萃井冈”。展示井冈山工农革命军于1928年4月名扬天下的“朱毛会师”和同年12月的红四军与红五军会师的情形,以及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领导人的英姿气概。

  东面组浮雕主题为“红色割据”。展示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即开展土地革命、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政权建设。从浮雕上我们可以看到反映这些内容的的生动场景和画面。

  西面组浮雕主题为“浴血罗霄”,这组浮雕通过反映井冈山斗争中著名的龙源口大捷等战斗和以茨坪为中心的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陇山军事根据地,展示红军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军事“进剿”和“会剿”以及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其中这座单孔石桥就是龙源口大捷的历史见证。1953年发行的3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就是这座石拱桥。

  在碑座的东、西两面墙上各有一枚土地革命时期一级“八一”勋章的标志。

  纪念碑的前沿还摆放了两尊塑像,左边是“母亲”象征着井冈山是革命摇篮。右边是“送郎当红军”的一个情景,表示井冈山前仆后继奔赴战场,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也再现了当年井冈山人民支持井冈山革命的生动场面。

  来这里通过实地现场教学的学习,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是一处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既生动又形象的大好课堂。

  第四,仰慕。坐落于东侧山头的雕塑园。由纪念碑顺山而下,我们来到了井冈山雕塑园。园标是老红军肖克上将题写,讲解介绍说:这座以革命人物群像为题材的雕塑园,共塑造了十九尊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共井冈山前委、红四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的主要领导和著名人士,他们分别是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谭震林、陈正人、张子清、王尔琢、宛希先、李灿、何挺颖、袁文才、王佐、蔡协民、伍若兰、何长工、罗荣桓、滕代远、贺子珍等人的光辉形象。

  讲解老师还向我们解说:雕塑园里陈列雕像的位置也有一定寓意。守上门的是两位“山大王”袁文才、王佐,正中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四周则是三位委员,他们协助这四位主要领导人一起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家可能还注意到了,王佐雕像是骑在马上,这是体现王佐当年迎接毛泽东“望眼欲穿”的心情。1927年10月24日,王佐就是在井冈山大井的双马石骑着马,向前方眺望,等候并迎接毛泽东带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

  这十九尊雕像分别由全国著名雕塑家们,以青铜、汉白玉、花岗石为材料创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艺术之精华,风格各异,正气凛然,再现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时期一代先驱的英雄气概和战将风采,具有历史观瞻和雕塑艺术的双重价值,是难得观瞻到的雕塑珍品。她是全国第一个以革命历史人物群像为题材的雕塑园。

  雕塑园的这一课,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为崇高的信仰献身,为执着的追求流尽鲜血,无怨无悔。为了今天的胜利,付出的宝贵生命代价,谱写的中国革命光辉篇章。再一次体会到了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精神风貌和光辉业绩与井冈山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这一切,展现出的这些伟人在井冈山时期的风采英姿,令人肃然起敬和永远怀念。

  第五、穿越。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犹如穿越时空隧道,博览史实。在班主任李老师带领下,我们又乘车来到了坐落在茨坪红军南路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老师介绍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为纪念当年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而建,如今已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和国家文物局等部委先后命名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是当代名不虚传的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门口6根汉白玉石柱支撑起一个高高的红顶,气势恢宏,正下方馆标“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个金色大字,由朱德亲笔题写。博物馆顶部有尊名为“胜利的起点”大型主题雕塑。刻画了当年朱毛率领工农革命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的欢乐场景。

  我们随领队老师走进展览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幅巨大的井冈山风景图。画的正前方,一盏老式油灯燃起了一同金红色火焰,油灯下刻着一句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表达了毛主席对当时斗争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讲解老师继续解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一所全面陈列和宣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综合馆。馆内基本陈列分七个展室,分为序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坚持井冈山的斗争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等部分。现馆内珍藏革命文物5863件,文献文字资料5000多份,历史图片资料4000多张。此外,还珍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视察井冈山的照片和题词。红军老战士重上井冈山的电视纪录片以及一批全国社会各界著名人士的书画墨宝真迹。

  在这里,可以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了解、掌握、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历史: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随后,朱德、陈毅和彭德怀等人先后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全部展厅还有“序厅”、“黄洋界保卫战”、“红军洞”、“挑粮上山”、“八角楼的灯光”等19个场景。走进场景中的学员,仿佛置身于会师广场前的龙江书院,两支队伍人潮涌动,向广场中央跑去,朱、毛会师的历史瞬间形象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现场感觉极强。

  红军洞复原了一个幽奇深邃的山洞,二条飞瀑倾斜而下,水花四溅,两侧怪石嶙峋,奇锋突兀,学员穿梭其中,如同进入了一个时空隧道,仿佛回到了80年前的井冈山。

  挑粮上山小道,展现出1928年10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毛泽东、朱德等经常与井冈山军民一起往返一百多里到宁冈等地挑粮,他们经常在黄洋界的荷树下憩歇息。场景以井冈山风光为背景,山间小经,大树浓荫,远处的山岗,树下毛泽东、朱德用小憩间隙与战士们亲切交谈,人物与环境切实结合,表现出革命队伍上下一致,同心抗敌的精神。

  由此可见,一个个展厅,一件件遗物使我们肃然起敬。在这里:看到了当年厮杀时用过的大刀、长矛、土炮、土枪,经过无数战斗的军装、军旗、军鞋、布衣,上面带着战场的硝烟,还有带血的遗迹,一张张先烈的照片,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是那样的陌生,又是那样的熟悉。千千万万个红军的遗容,与我们零距离,面对面,凝固在历史的瞬间。还看到了当年苏维埃政府的印章、公文和当年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时用过的油灯、砚台等珍贵的历史遗物。系统地了解了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创立的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支工农红军(红军第四军)、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以及朱德在井冈山挑粮用过的扁担等整个过程。

  尤其是看着朱德用过的那一条普普通通的扁担时,我们大家不由自主的都会去想:当年42岁的朱德带头走在那一条条陡峭而又狭窄的山道上的情景,不禁心潮澎湃,感受到了朱德等红军领导人与“战士一起奋斗,一起抗争”的精神。它时刻提醒着人们:今天,需要我们传承的是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身先士卒,处处起表率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先做到的革命精神;面对困难,敢于担当,需要我们积极去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不是逃避责任。朱毛挑粮上山,就是当年面对生活困难的解决办法。它教育着我们:在任何时候我党的这种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精神,都不能丢掉。

  我们随着讲解老师边讲边走,当讲到伍若兰的革命献身精神时,我们都停下了脚步,讲解老师介绍说:伍若兰,于1906年11月3日出生在湖南耒阳南门外伍家大湾里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1924年考入设在衡阳的湖南省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到耒阳从事农民运动,先后担任过县青年团宣传部长和县女子联合会主席。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攻克耒阳,与朱德相识后结为夫妻,4月随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在井冈山时期,她担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文武双全。后因国民党围剿井冈山,于1929年1月14日,在撤离井冈山的转战途中,由于敌人对红四军穷追不舍,2月2日在江西寻乌县的一个村子,天还没亮,敌人的追兵赶到了,战斗十分惨烈,敌人倚仗兵力优势围追堵截,为了摆脱敌人纠缠,掩护朱德和军部,伍若兰带领警卫排边打边退。当时,因她的腿上中了弹,没法走了,但她坚决不投降,趴在地上阻击敌人,来一个打一个。最后,敌人从她身后绕过来,用枪托把她打得头破血流。被俘后,敌人一开始并不知道她的身份,后来被另一个被俘的战士指认:“这是我们军长的妻子”。敌人才将她押解到赣州,苦刑折磨,用竹签扎她的手,把她吊起来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她都不低头。敌人问她红军在哪里?他说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敌人要她投降。她却说:要我投降,除非赣江水倒流。敌人见她威武不屈,无可奈何。于是,蒋介石亲自下令砍头示众。后来敌人于1929年2月12日将她杀害于赣州卫府里刑场,并将她的头颅割下,挂到赣州城头示众,当时她已有4个月的身孕。伍若兰牺牲时年仅23岁。我们默默地听着讲解,心里十分难过,馆内也立刻肃静下来,大家被伍若兰烈士,为革命,为劳苦大众扬眉吐气、翻身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不顾身的掩护战友的英勇牺牲精神而感动的流下了眼泪。更是为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懂得需要倍加珍惜!

  我们知道,现在我们脚下的每一小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们的脚步因此而显得沉重,我们不愿放过在这博物馆里课程中的每一个历史细节。

  由于有讲解老师详细地介绍展陈资料,以及通过画面、视频、展陈实物等的配套教学,使我们立体、直观、全方位地接触、了解、学习和掌握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和井冈山精神。

  从而,我们进一步深刻的体会到:井冈山就是当年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发源地、是革命力量的核心处。现在我们踏上这片红土地,继承革命先烈的遗愿,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上午11点30分,课程结束后,我们才从博物馆出来,返回学院)。

  说明:(本文的内容,是回到单位在两学一做教育中,又系统地学习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后,根据自己当时在井冈山培训班中记录的学习笔记和记忆综合整理而成。其中配有的图片绝大多数是自己当时在现场所拍,也有少部分是老师和同学所拍;另外,还有部分传递显现正能量的图片是收集来的,能起到激励人、教育人,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井冈精神的作用。相信公开发表后,不仅能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同,也必将能引起在井冈山学习过的其他学员、乃至读者的共鸣)。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