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在抚州市采访,处处感受到这里对人才的渴望。经济欠发达,区位优势又比不上沿海大城市,抚州市如何立足于自身特点、建立与自身相协调的人才战略?答案是情感引人、平台留人,打出引才留才的“组合拳”,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
稳存量,盘活本地人才
“主要是看中这里的研发平台。”谈起作为引进人才,来到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工作的原因,李铭东博士爽朗地笑了。从事医药研究多年的他,先在宁波一家研究机构工作,后回到抚州自主创业。经与学校同行交流,李铭东发现学校的科研平台不错,便被引进到了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抚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温勤介绍,相对于引进的人才,本地人才稳定性更高,他们根在抚州。所以,抚州市格外注重以发展需求为导向,培育本地人才。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对内,由抚州市工信委实施“千名人才培养计划”;对外,抚州市委组织部等20多个部门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
绿藤食品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贤明就是本地人才培养计划的受益者之一。他说,通过接受抚州创业大学的培训,原来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变得更加系统。企业也慢慢做大做强,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专利技术。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抚州市农科所所长孙刚深有体会。作为一个农业科研机构,没有高端人才,要搞研究就很困难。“我们计划把研究生送出去读博,由单位解决费用问题。”这两年,农科所计划选派2名在职人员进一步深造,以缓解所里对人才的需求。
根据今年出台的《抚州市人才强市战略行动计划》,抚州将重点围绕科技、文化、医药、建筑、金融等领域,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人才,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和一批人才工作者,“订单式”培养5000名技术技能人才。
提增量,引进高端人才
抚州是才子之乡,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学者、科技人才,有近百万人走南闯北在外务工经商办企业。如何将他们引回家乡发展?
“广大在外抚商及抚州才子们:游子长思故园事,绿叶总怀故土情。建设幸福抚州,创造美好明天,需要全市上下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更需要抚州内外乡贤志士共同相助……”每到重要节日,抚州籍在外人才都能收到一份《致广大抚州在外英才的倡议书和慰问信》。
这是抚州市“双返双创”行动的一部分。为吸引人才回流,抚州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以“抚商返乡创业,才子返乡创新”为主题的“双返双创”行动。每逢过年过节等重要节日,市、县(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都会主动走访慰问在外人才及其家属,通过他们“牵线搭桥”带动项目、技术、人才落户家乡。今年以来,抚州市抽调四套班子成员组成11个小组,分赴全国各地登门拜访,千方百计“引凤还巢”。
南丰人曾金辉,原来一直在深圳创办企业,是电池领域知名企业家。通过“双返双创”活动,他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也体会到了家乡发展需要。于是,2014年,他回到抚州,投资10亿元创办了江西迪比科股份有限公司。李铭东也坦言,回乡创业的过程中,亲情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父母和家人的支持,最终使他下定决心回来。
主动出击,情感留人,激活了抚州市人才工作的一池春水。目前,全市共采集了5326名在外人才信息,柔性引进8名院士,共吸引300多名抚州籍企业家返乡创业,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119个。
筑平台,让人才踏实留下
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一些地区花了大力气招人,与之相伴的却常是尴尬:费力招来了,“翅膀硬了”又飞走了。
“要让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留下来为地方经济发展所用,离开了平台不行。”抚州市委人才办主任黄雪琴介绍,近几年来,抚州市特别重视平台建设,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200多家科研机构及著名高校开展科技合作,建成8个国家级、84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自立环保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组建了江西省有色金属再生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开展的“复杂锡合金真空蒸馏新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月28日,6家市级院士工作站集中授牌。
通过与抚州籍复旦大学的工程院院士陈芬儿合作,博雅生物投入8000万元在复旦共建博雅——复旦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并在博雅设立院士工作站。由此,博雅生物柔性引进了6名博士人才,新研发的药品有望迅速实现百亿元产值。仅2016年,抚州市就与180多家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合作交流,比上年增长81.8%;达成科技合作项目207个,比上年增长217.89%。得益于平台建设,一批人才留了下来。截至目前,抚州共引进1296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接下来,抚州将深化产学研合作与联盟,新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人才示范点等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引领作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