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记者随“红土地上看变化(南昌)”采访团来到南昌市西湖区兴柴北苑社区进行调研采访。记者了解到,自江西省南昌市“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在西湖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丁公路街道积极推广“方案共谋、点位共建、环境共管、服务共享”的“五共”理念,将民生、民主、民需贯穿于改造全过程,把社区环境改造真正变成百姓自己可以做主的“民心工程”。
兴柴北苑社区二号门。(摄影:王健)
改造选址中突出民生
南昌市西湖区丁公路街道办党工委书记熊君毅告诉记者,南昌柴油机厂职工宿舍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1953年成立家属管理委员会。作为南昌工业控股集团下属企业,南昌市柴油机厂于2002年完成改制,并成立新动管理处留守,对南柴宿舍区进行日常管理。2015年9月南柴家委会正式改制为兴柴南苑社区居委会和兴柴北苑社区居委会。特别是北苑社区,环境“破、多、乱”成了目前需要改造的最大问题。
环境“两破”。一是路面破损、绿化荒废。小区主次干道路破损严重,道路坑洼、雨天积水、晴天扬尘,出行环境十分恶劣。公共活动场所仅有一处300㎡的休闲广场,基本没有绿化、植被。二是房屋破烂、设施破旧。小区房屋年代久远,外墙立面破损、管线老化,4栋筒子楼被鉴定为C类危房,健身器材破烂、便民服务设施基本为零。
人员“两多”。一是困难群众多。共有35户低保户,低保户人口57人,低保边缘户30人,残疾人21人,生话比较困难,无力参与环境整治。二是抱怨人员多。许多居民对企业改制、公房改革心存不满、对小区生活环境抱怨多。
管理“三乱”。一是停车乱。小区车辆停放无序,且多为外来车辆,严重侵占居民活动空间。二是搭建乱。房屋楼栋建成年代不同,新旧程度不一,楼与楼之间乱划院落、私设院门现象严重;经初步统计,小区违章搭建就有67处,约986m2。随意扩大阳台、防盗窗用作储物、甚至住人的现象突出,其中有一栋2层的独栋建筑自建围墙形成院中院。三是治安乱。全年各类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非机动车失窃较多,居民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低。
在兴柴北苑社区内带有南柴文化元素的孺子牛雕塑及“南柴印象”文化墙。(摄影:王健)
出于上述实际困难的考虑和民情民意的征集,区委、区政府将居住环境更为恶劣、改造意愿更为急迫的兴柴北苑社区列为综合改造对象。
改造过程中追求民主
熊君毅说,小区综合改造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关系到每一户的切身利益,街道从改造之初就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全方位征求民意、吸纳民情,让群众全程参与到小区的建设中来,做到“方案共谋、点位共建、环境共管、服务共享、效果共评”。
民事民决,依托民意决策“改不改”。智慧源于群众,力量依靠群众,小区改造不能成为政府“剃头挑子一头热”。广大居民是否欢迎改造、是否接受改造等,都需要居民们自己来决策。为了体现民意、尊重民意、反映民意,街道大力倡导“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在南柴南、北两苑组织社区改造“恳谈会”、改造项目“听评会”等一系列意见征集活动,设计了专门的意见征求书,将改造背景、改造内容及改造将面临的问题一一说明,并精心组织200余名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征求意见。哪边的社区更支持改造就在哪边率先启动改造。最终通过南、北两苑居民对社区改造支持率的大比拼,北苑社区的支持率更高,获得了小区改造的优先权。
民事民议,依靠民情规划“怎么改”。一是将意见摆在明处。小区要“改什么,怎么改”,都由居民来谋划,做到一项目一征求、一打造一反馈。改造前连续启动两轮上户征求意见,将即将进行的房屋外立面美化亮化、单元楼道整体美化、地下管网改造、道路硬化、屋顶检修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小区绿化改造、车行线路规划等辅助设施建设,休闲广场建设、休闲座椅、健身器材、功能用房等公众服务设施建设,逐一向群众解释说明并征求意见,收集了群众意见170余条,最终经过梳理向设计方向反馈20余条意见建议。二是将服务落在细处。成立了1个指挥部和7个工作组,与施工单位无缝对接;组建11个工作小分队,实行包干到户协调居民事务;组织南柴居民成立老党员监督团,对施工质量、工程安全进行全程监督;协助南柴老党员义务巡逻对开展好改造施工期间的小区安全巡逻。三是将打造落在实处。社区综合改造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比如4栋筒子楼存在“楼顶楼下小雨、底楼划小船”的情况,在取得居民100%支持的前提下,低成本检修屋顶。同时,为了加强小区的安全与人性化管理,拆除破损影响美观的防盗窗,统一安装防盗门和监控摄像头,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监控。
民事民办,依从民力共同“参与改”。一是发挥社会组织力量。引进一批、培植一批、孵化一批社会组织,发挥民间力量,参与到南柴建设中来,特别是鼓励南柴义工队老同志们对南柴小区进行义务巡逻,并扶持北苑居民成立自治理事会。二是发动驻地单位参与。积极与驻地企业、单位联系,不断深化服务群众内涵。如联合中山学校开办老年大学,与区卫计委、广济医院共建健康小屋等。三是发挥挂点部门优势。加大与市区挂点部门的联系,安排志愿者驻点认领公益岗位;市政协、市工商联累计组织100余名党员到小区定期开展环境清洁活动;联合区民政局共同打造慈善超市,着力形成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共治共管的新局面。
综合整治中注重民需
据熊君毅介绍,在对小区进行综合改造的同时,街道根据“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总体部署和全区老旧小区改造总体要求,因地制宜推行“八个一”环境综合整治举措。
实施一项改造。针对小区环境脏差、设施薄弱、管理混乱的现状,引进有机更新理念,投入7000余万元对小区实施综合改造,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成立一级组织。发动社区老党员、老职工、老同志成立自治理事会,将协商民主、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认领、平安创建、社区文化等全部纳入居民自治共管范畴,切实做到民事民议民决。
发挥一方力量。积极引导白领青年荟走进社区,开展义务劳动和济困助贫活动;大力扶持红苹果舞蹈队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组织居民成立文明劝导队,对小区不文明行为予以劝导;确定社区环境日,发动小区全体居民参与保护、共建社区环境。
规范一个管理。为切实解决小区停车乱、停车难,在小区七个出入口,设立了智能道闸、微循环行车标识和停车泊位,并通过车友会对小区车辆予以规范管理。
开展一批整治。集中对小区的楼道杂物、垃圾广告、空中管线、卫生死角等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治,将整治内容和不文明行为通过社区微信予以曝光,并聘请热心居民担任环境监督员对社区环境予以监督。
优化一套服务。在改造硬件、社区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配套服务,打造“暖心屋、慈善超市、车友会、健康小屋、老友艺术粮仓、快乐学习吧、青年空间”等一批功能用房,并免费为小区70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理发、洗衣及早餐服务。
复兴一脉文化。基于南柴厚重的工业文化底蕴和老职工的工业情结,着力挖掘小区的工业元素,保留建筑原貌,并配以雕塑、故事和精神,着力将小区改造成工业味最浓、特征最鲜明的红墙绿篱式工业宿舍小区。
营造一种氛围。通过设立“兴家风淳民风 正社风”三风墙,张贴家规家训,编制《社区居民公约》和《友爱三字经》,极力营造“社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浓厚氛围。
熊君毅告诉记者,改造后的兴柴北苑社区,既保留了“老南柴”工业文明的原汁原味,又让百姓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更使居民的居住环境、生活品质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社区环境大变样。社区环境一改多年破乱脏的现象,路面平整、环境整洁、设施齐全,配有小绿地、篮球场、健身器材、休闲广场、儿童乐园、工业主题造型等,随处洋溢着现代商品住宅小区的气息,可谓是旧貌换新颜。
二是生活品质大提升。完整的健康档案、定期的健康咨询和体检,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指数。立体式全覆盖的安防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感;智能化的车辆管理系统进一步方便了居民的出行;舞蹈、书法、绘画以及志愿者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现在,小区内居健身、下棋、跳舞的美丽画卷随处可见,美好生活逐步呈现。
三是精神面貌大改善。改造后,居民对企业改制、公房改革的不满及对小区生活环境的抱怨已逐渐消退,对社区管理漠不关心转变为主动参与,过去高空抛物、乱吊乱挂等不文明行为已明显减少。更有南柴职工撰写的《友爱三字经》和业主委员会制定的《社区居民公约》,成为了邻里和睦、团结互助、文明礼貌的遵循和见证,社区居民整体精神面貌有了极大改善。
熊君毅表示,为民服务的脚步永远在路上,丁公路街道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民心至上,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不断探索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的新路径,努力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美丽南昌新样本。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王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