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 服务百姓 做群众贴心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7-18 13:44:57
分享

时光似水,岁月如梭,省档案局主任科员邝卓一同志被组织选派到赣州市宁都县青塘镇坳背村担任第一书记已经近两年了。从入村第一天起,他扎根基层,无私付出,甘于奉献,将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献给这片红色土地和村民,他拼在基层,干在实处,用汗水播种着希望,用赤诚浇筑着根基,坚持党建和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凝聚共识、引领发展、服务群众。在两年时间里,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产业项目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这种变化,不仅是村民,只要是对坳背村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为之赞叹。

7月18日,记者采访了江西省档案局曾勤生处长,了解到省档案局主任科员邝卓一同志被组织选派到赣州市宁都县青塘镇坳背村担任第一书记近两年的感人事迹。

倾心党建——扣好精准扶贫的“第一粒扣子”

2015年的9月,村委会召开邝卓一同志到任后的第一次党员见面会。当时的情景是,寥寥无几的党员,充满怀疑的眼神,不着边际的交谈,略带讥讽的言词,还没有等村书记宣布会议开始,部分党员就已经默默离场了。就是这样一场会议,深深地刺痛了这位刚上任的第一书记。邝卓一同志2015年9月20日在驻村工作日记上面写上了这样一段话,“党建就是人心,抓好党建就是抓住了人心,如果连组织党员开会都这么难,就更别说依靠党员为全村的发展出谋划策了;如果连党员都不支持,那么还谈何发展。打蛇要打七寸,病根找到了,就要对症下药。我的工作就要从全村的党员开始,坳背村村脱贫致富就要从抓好村级党建开始。”这就是邝卓一同志驻村工作的真正起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就会有回报。通过努力,邝卓一同志坚持以围绕中心工作重点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推进村党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特别是把加强党员思想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坚持每个月带头上党课、讲述党史趣文以带动党员的兴趣。同时努力抓好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党员阵地建设,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规范党费收缴等制度。

通过规律而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坳背村的党员们表示,增强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认识到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至关重要,自觉把一言一行置于村民的监督之下,努力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

2016年在宁都县委组织部、青塘镇党委的支持下,邝卓一同志带领“村两委”完成坳背村基层党支部规范化示范点创建工作,获得赣州市委组织部检查组的一致好评。在每个月召开的党员大会上都及时通报全村当前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征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号召大家献计献策,群策群力。

据介绍,两年来,全村累计争取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1000万元,累计硬化通村、通组公路7.6公里、投资170万元修建便民桥一座,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问题。大力拆除危旧“空心房”5000多平方米,投资近200万用于农户房屋立面整治,打造2个省级新农村新建点,开工建设3个休闲广场1处村民文化活动室、安装太阳能路灯300余盏。乡村“清洁工程”全面开展,每个自然村安置垃圾回收桶,集中建立垃圾回收处理站。完成2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全村所有农户的安全饮水问题等等。坳背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认可。

“精准识别”——把好贫困人口的识别关

“精准识别”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道关。走村串户是第一书记的基本功,两年来,邝卓一同志的身影总是活跃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施工现场。2017年3月中下旬,宁都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各村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邝卓一同志皮肤严重过敏,但仍坚持用10天的时间走遍了全村所有的贫困户,完成《坳背村“大走访、大调研”情况报告》后才返回南昌,走进省中医院皮肤科进行检查,确诊为“重度荨麻疹”。正是他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深入全村百姓家中讲政策说道理,之前老百姓对扶贫工作存在不正确的看法得到根本性改变。他充分调研,根据“两不愁、三保障”的识别要求,反复核实申请农户收入、住房、义务教育、医疗保障等信息基础,组织村小组集体评议、投票和公示,严格按照精准识别“七步法”程序,不落下一个贫困人口。坳背村的贫困户由15年的102户、275人整改为69户、285人。

帮扶教育——用知识和技能斩断穷根

邝卓一同志始终坚持一个理念“扶贫必先扶智”,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源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2017年2月25日,全国中小学生开学报名的日子,坳背村长岭下村小组贫困户丁小红、丁谷林姐弟(父亲在春节期间不幸因病去世、母亲两年前因病去世)来到村委会门口啼哭。邝卓一同志立即上前了解情况,在得知丁氏孤儿在为新学期的学杂费、生活费担心发愁时,他立即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千元用于姐弟俩的生活费以解燃眉之急,并与学校负责人取得联系说明情况请求暂缓交学杂费。随后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号召全局干部职工捐款捐物,他的行为感动了局机关干部职工,一天内便筹集现金6000元、价值4000元的生活、学习用品。随后分批次交予丁氏孤儿手中,邝卓一同志鼓励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担心,我们一定会帮你们解决后顾之忧!”。他开办农民劳动技能培训班,经常利用晚上时间,为村民讲授生产技能和电商知识。

两年来,省档案局大力支持坳背村的教育扶贫工作,不仅向坳背村小学捐赠13万元用于改善教育、教学设备,还向教育部门争取58万元资金用于全面改善其各项基础设施。看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用上电脑脸上呈现出来的喜悦时,这位第一书记倍受鼓舞。如何关爱贫困户的留守儿童?这也是邝卓一同志日记里面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

邝卓一同志的日记里记录着这样一段文字:2016年6月,我与三十坳村小组贫困户家读二年级小女孩何艺荣结队帮助,在学习上进行辅导、生活上进行资助。能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从2016年9月开始,省档案局机关党委组织机关各个党支部利用“党员活动日”与坳背村留守儿童开展“大手拉小手”结对帮助贫困户留守儿童活动,干部职工累计捐赠资金、物资1.2万元。

发展产业——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

扶贫工作上最难的是找准一条符合全村实际的发展思路,两年的驻村工作,邝卓一同志最难忘的是乡亲们那充满期望、真诚和信任的眼神,最心酸的是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员那噙着泪花的神情,最有成就感的是村里的巨大变化群众竖起来的大拇指,最开心的是每次回到村里,看到群众发自内心的微笑。

坳背村全村1666人,450人常年在外务工。从驻村调查在村人口数据来看,约88%的农户从事水稻种植,约6%的农户从事脐橙、李子等林果等经济作物种植,约6%的农户从事建筑、装修、水果零售等行业,并且多年以来几乎没什么大的变化。全村耕地1287亩,基本为层层梯田、缺少机耕道,耕作不便。山林7350亩,产权到户、责任到人。怎么样科学合理的布局坳背村产业,并建立一套与贫困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带动他们脱贫,这成为邝卓一同志的头等大事。经过一次次上门入户走访了解贫困户发展意愿,根据其自身发展条件,结合自然资源、地利条件制定“一户一策”。通过因户施策,提供公益性岗位8个、帮助30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通过金融扶贫政策帮助15户贫困户解决发展所需资金难题。经过不懈努力,坳背村“产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种养植大户+党员+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方式、布局初步形成,其中包括200亩烤烟种植基地、450亩赣南脐橙基地、200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60亩莲子基地、青塘富民果蔬合作社。2015—2016年有贫困户49户、210人成功脱贫,此外利用产业贷款方式建立150KV光伏发电站、年收益近10万元,彻底改变了村集体无收入来源的状况。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