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巧干实干推动萍乡海绵城市建设从试点走向示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8-07 14:48:20
分享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90年后的8月7日,记者随江西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纪念秋收起义90周年采访团来到萍乡,开启了五天的纪念行程。这是一次集中采访,更是一次集中学习,沿途安排了参观革命旧址、欣赏红色剧目、感悟雷锋精神、观看建军大业、聆听主题党课、组织集中座谈等系列学习活动,通过走转改,充分展现新闻工作者弘扬职业精神的优良作风和恪守职业道德的良好形象。

积极探索巧干实干推动萍乡海绵城市建设从试点走向示范

在萍乡海绵城市展示馆,萍乡市海绵办副主任刘民先生向记者介绍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摄影:王健)

8月7日上午,采访团一行来到萍乡海绵城市展示馆,对这座海面示范城市进行了零距离接触,对这座海绵城市有了初步的认知。

记者了解到,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2015年4月,萍乡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萍乡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围绕“建设独具江南特色的海绵城市”这一总体目标,以规章制度为引领,以模式创新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撸起袖子,干出样子,全力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

抓好五个保障

一是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机构上有保障;二是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的7个规划和3个标准导则,技术上有保障;三是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把海绵城市设计和建设要求纳入“两证一书”等行政审批之中,规定新老城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按海绵城市的标准建设,制度上有保障;四是出台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内统筹整合资金,向上积极争取资金,对外吸引社会资本,采取PPP建设模式,资金上有保障;五是积极引导、加大机制创新、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干事氛围,政策上有保障。

突出四个转变

在建设思路上,变“头痛医头”为“五水共治”;在技术体系上,变“终端治理”为“系统治理”;在项目施工上,变“碎片建设”为“系统打包”;在试点范围上,变“区域试点”为“全域试点”。通过系统化组织项目,突出体现连片效益,将全市海绵项目分为7个项目片区,依托原有“山、水、林、田、湖、城”自然环境格局,通过“上截、中蓄、下排”,因地制宜提出海绵城市技术体系和项目系统化安排,重塑城市水生态系统。

探索三个同步

在项目建设上,萍乡大胆探索,积极尝试,同步推进PPP和设计监理招标,同步推进试点建设协调和监管,同步推进非试点区域项目建设。

同步推进PPP和设计监理招标。在按程序组织开展老城区三个项目包PPP招标的同时,市海绵办先行代替项目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了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在设计招标时,改变设计费取费与工程投资挂钩的传统方式,通过评估和论证采用包干价的方式确定总的设计费,有效激发了设计单位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对项目和投资进行优化的积极性,大大减少了项目和工程投资。同时,利用PPP招标的空档期,市海绵办组织完成了项目方案评审、初步设计评审,开展了施工图设计工作,大大缩短了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的前期准备时间。

同步推进试点建设协调和监管。一是简化办事流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对涉及到的手续做到能合并的程序一律合并,能并联的一律同步进行,能走绿色通道的一律挤进去,解决项目建设审批难、审批慢的问题;二是合理控制投资。市海绵办制定了《PPP项目包资金监督管理制度》,每个PPP项目公司均有一名海绵办副主任担任董事,负责审批和监督项目公司资金支付,同时派驻专人任PPP项目公司监事,全面履行监督责任。为控制好项目总投资,PPP项目公司做好各项单项工程预算编制,市海绵办聘请第三方中介进行评审。针对现阶段没有造价信息或市场价明显高于造价信息的材料(设备),由市海绵办牵头财政、重监办、造价等部门及参建各方人员组成询价小组,通过询价确定;三是强化协调监管。制定了《PPP项目工程监督管理制度》,市海绵办各副主任分别“盯包”,每周调度、协调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派驻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监管的同时,邀请市重监办等部门进场进行工程监督,形成了和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全方位的监管体系,有效杜绝了各项目转包分包的可能,保证了未来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同步推进非试点区域项目建设。一是开展示范项目建设。要求试点区外的县区各选择一个项目按照海绵城市标准,打造示范项目,起到以点带面的推广作用;二是打造海绵特色小镇。通过公开申报评审,选定了安源区五陂镇开展全国首个海绵特色小镇建设,目前,五陂海绵小镇已经完成了概念性规划设计,确定了海绵小镇项目PPP咨询机构,启动了核心建设区的征地拆迁工作,拟将海绵特色小镇打造成为一个海绵城市建设体系全要素的展示窗口,一个集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技术服务全过程的中央厨房,一个集海绵产品研发、生产、采购全产业链的集散中心;三是推进海绵惠民工程。结合城区小街小巷“白改黑”工程,对部分条件适宜的小街小巷融入海绵元素进行改造提升,改善老百姓畅通出行的“最后一百米”,让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紧扣目标,试点建设显成效

据萍乡市海绵办副主任刘民先生介绍,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面积32.98平方公里,海绵项目共计15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3亿元。截至2017年7月底,示范区已完工面积19.419平米公里,在建区域面积13.561平米公里,完工项目64个,在建86个、待建9个,完成投资53.64亿元。

目前,萍乡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监测平台已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安装布设4类200余台在线监测设备,进行排水防涝设施数据的实时采集、在线持续监测与预警预报。监测评估显示,试点建设已见成效。

积水点开始消除。新城区通过萍水湿地公园、玉湖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带动,初步形成了田中湖、玉湖和翠湖三个片区的连片效应,排水防涝能力有效增强。老城区经过改造的小区、公园和街道,如金螺峰公园、滨河路、文昌路等地,经受住了多场暴雨的检验,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监测显示,今年以来,试点区内84个积水点未出现内涝预警,已消除或者明显缓解49个。特别是2017年6月萍乡城区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万龙湾、五丰河等地却未发生一次内涝。

水环境逐渐改善。通过小区、道路、公园广场等市政设施海绵改造,加强水环境区域点源、面源的控制,源头削减初见成效。监测结果显示,试点区内各排水分区年径流控制率、SS去除率逐步增大,已建项目的上述监测指标均明显超过设计目标,其中,受益于建设中的田中湖湿地公园,石龙陂排水分区的年径流控制率提高了40个百分点。全市水质采样监测的10个河流断面显示,水质提升明显。

3、老百姓有获得感。一些老旧小区随着海绵化改造的完成,不仅雨涝现象有缓解,小区环境得到改善,品质也大为提升。特别是2017年春节前夕完成海绵改造的玉湖公园广场,惊艳了整个萍城,成为老百姓休闲漫步、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大家逐渐开始了解、认同海绵城市建设,一些原本持观望、怀疑态度的单位和社区,更是主动申请进行海绵化改造,社会参与度大大提升。

萍乡市海绵办副主任刘民先生告诉记者,下一阶段,萍乡将进一步深刻领会“海绵城市”内涵,综合多方力量、撬动多方资金、吸取多方经验,举全市之力把试点城市建成示范城市,为海绵城市向健康、纵深发展,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