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中外记者走进南丰采访傩面具雕刻传承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8-23 09:24:25
分享

818日,记者陪中国日报美籍记者大卫布莱尔来到南丰傩面具雕刻展示馆,采访“民间工艺美术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丰傩面具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张宜祥,以及汉傩王文化传播公司,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丰傩面具雕刻技艺的传承。

中国日报中外记者走进南丰采访傩面具雕刻传承人

“民间工艺美术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丰傩面具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张宜祥正在雕刻“开山”傩面具。(摄影:王健)

南丰傩面具雕刻展示馆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丰傩面具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张宜祥雕刻大师为首,集聚南丰傩文化爱好者、学者、相关收藏人士及工艺师等,以傩面具雕刻为交流主旨。展馆一层为精品傩面具展区,展示雕刻工艺师经典作品,进行现场雕刻表演。

中国日报中外记者走进南丰采访傩面具雕刻传承人

南丰傩面具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张宜祥正向中国日报外籍记者大卫布莱尔介绍他的代表性作品傩面具“关公”。(摄影:王健)

南丰傩面具雕刻展示馆二层为古傩面具展区,展示不同年代的傩面具雕刻作品;三层为傩面具制作工序展区,介绍傩面具制作过程及实物展示,设计创意展示,设计创意体验等。

据介绍,张宜祥是南丰傩面具雕塑名人。

张宜祥告诉记者,他未曾从师学艺和经过学校培训,凭着数十年艰辛摸索和天生悟性,创作出在国内外获奖的大量雕塑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师的称号。曾经担任多年南丰县政协常委。他授徒15人,徒弟又带了徒弟,已经有30多人继承了他的雕塑事业。

张宜祥说,第一个请张宜祥雕傩面具的是一个叫汤家窠的村。张宜祥在小时候见过傩面具,此时已经记不清了。他打听到下考坑村还保留着一套几十年前的傩面具,便托熟人带着去偷看了一回。25个傩面具,看一个默记下一个,回家便凭着记忆慢慢画出草图。1988年正月初一,汤家窠村25脚傩就跳了出去。他们到各处去跳,就像做广告一样,张宜祥会雕傩面具的名声就传开了。慢慢地他就成了傩面具雕塑的第一人,足迹遍及全县20多个村和江西、福建的邻近县,雕出了数以千计的傩面具,并且不断有所创新。他把《西游记》、《封神榜》上的人物充实进去,最多的一套傩面具已达到了34脚。

傩面具的雕塑,使张宜祥的创作想像力变得丰富。他以大胆夸张的手法,进入一个游刃有余的艺术空间。

傩舞本来是驱邪逐疫祭祀性舞蹈,后来才融入娱乐成分,所以傩面具大都显得凶煞。

中国日报中外记者走进南丰采访傩面具雕刻传承人

傩面具“火神”。(摄影:王健)

中国日报中外记者走进南丰采访傩面具雕刻传承人

傩面具“傩王”。(摄影:王健)

张宜祥雕出的傩面具也是这种风格,没有见过他的人,都以为他的相貌肯定也很“恶”。听到这种议论,张宜祥觉得应当变一变。他在雕弥勒佛面具时,吃饭走路都在想,应当雕出个什么模样,而且不能与众多已有的面相雷同。

中国日报中外记者走进南丰采访傩面具雕刻传承人

张宜祥雕刻的傩面具《弥勒佛》。(摄影:王健)

正当他冥思苦想之时,晚上就梦见笑弥勒扑在他脸上,扯得老开的嘴,阔得遮了他的脸,眼睛笑得眯了,鼻子也是扁扁的。这个特点鲜明的模样,第二天他还清晰地记得,就照着这个样子雕出了他心中的弥勒佛。1990年江西(傩)摄影作品展览,他选送的《弥勒佛》、《开山》、《一对和合》、《雷公》、《钟馗》等全部获奖,其中《弥勒佛》、《开山》两件作品获得一等奖。

据张宜祥介绍,他曾在南丰河边天然岩体上,雕刻一丈八高的石佛,花了近两年的时光,无论寒暑都连续不辍。在进入一种迷醉状态之时,常常雕到天亮而不自觉。就这样,他完成了南丰县地藏寺、寿昌寺等所有《佛像》、《罗汉》的雕塑,以及南城县麻姑山《麻姑仙女》、山东济南曾巩寺《曾巩塑像》的雕塑,还有大量傩面具和工艺品的制作。其中一些作品已经漂洋过海,成为世界性的艺术珍品。

中国日报中外记者走进南丰采访傩面具雕刻传承人

汉傩王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老板、傩雕师王栖次先生向记者展示他收藏的古傩面具。(摄影:王健)

在南丰县国安商业部,记者和大卫·布莱尔见到了汉傩王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老板、傩雕师王栖次先生。

王栖次告诉记者,南丰汉傩王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江西省十佳特色旅游商品企业。公司聚焦文化创新产业,依托南丰千年古傩文化,南丰千年蜜橘文化和传统泥炉文化,以“精雕+文化”的模式,推出了融入南丰蜜桔文化的“桔乡季”伴手礼,各种材质傩面具,琴台炉韵,和合团圆南丰泥炉,橘花茗茶,橘仙草等特色文创产品。

中国日报中外记者走进南丰采访傩面具雕刻传承人

王栖次的南丰县国安商业部展示的傩面具。(摄影:王健)

据介绍,王栖次先后获得了“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高级根艺美术师”、“抚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参加过20多次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博览会,曾被邀赴台湾两岸文化交流会。

中国日报中外记者走进南丰采访傩面具雕刻传承人

王栖次向记者大卫布莱尔介绍他的作品“远古的记忆”。(摄影:王健)

据介绍,他的雕刻作品“翁之乐”、“远古的记忆”,蚁穴雕刻作品“一点也不能少”,还有一张张或狰狞威武、或耄耋和善的傩面具,每项作品都形神并具、寓意深刻,体现出雕刻艺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雕刻技艺。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