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记者随全国20余家知名网络媒体采风团一起走进钓源古村,探访欧阳修后裔聚居地,感受庐陵文化。
古樟树林中的钓源古村。(摄影:王健)
钓源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兴桥镇,距市区十七公里处。据村媳妇向导介绍说,这个村的人主要以欧阳姓氏为主,是欧阳修后裔聚居地。整个钓源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村内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隐含太极八卦的结构布局,形成了钓源古村群落的显著特色,吸引了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近年来,钓源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4A级景区”等称号。
走进钓源古村,记者看到,这里青砖碧瓦,田陌纵横,绿树成荫,处处散发着江南古村独有的神韵。古建筑内外亦有木雕、石雕、木刻、石刻、彩绘和镏金字画。陈列于民居内的顶子床,朱红色的鎏金木雕,分别雕饰了麒麟送子、喜鹊登枝、八仙过海、竹节梅花等图案。
钓源古村,房屋呈丰富多样的风格,隐含太极八卦的结构。据钓源古村的村媳妇向记者说,钓源古村的布局和建筑依照传统的风水学说,将太极八卦的理念运用到村落建设中,显现“天人合一”的道理。其所蕴含祥瑞文化、科举文化、氏族文化、宗教文化、生态环保文化以至藏品文化等。此外,“S”型的长安岭,酷似阴阳太极图,庄山和渭溪自然村座落在东西两个弯环里。由一排水塘和古井形成的“七星伴月”之景,也是古村一重要历史遗物,象征族业如北斗永恒。向西的流水,向着主宰财富的太白金星。这些都是欧阳氏后裔的智慧结晶。这七口水塘,有储水、排涝、防火等功能。一泓泓清池,曾经载满了孩童们的欢笑与嘻闹,妇儒们的忙碌与勤劳。闭上眼,就能感受到江南古村特有的情韵。
钓源欧阳氏祠。(摄影:王健)
钓源欧阳氏祠前的进士石碑。(摄影:王健)
钓源古村村媳妇向导告诉记者,这里自古崇尚文化,明清时代考取进士的人很多,因此这个村又有名的“进士村”。据介绍,钓源欧阳氏祠主体为砖瓦结构,柱子用糯米、石灰和黏土夯实而成,比水泥还坚固。
钓源欧阳氏祠大院。(摄影:王健)
钓源欧阳氏祠钟楼。(摄影:王健)
钓源欧阳氏祠鼓楼。(摄影:王健)
进入村口就是钓源欧阳氏祠总祠,是钓源欧阳氏公祭远祖万公,基祖及五派祖先之堂,明正德年间创建,时称“五族祠”、“大宗祠”。明隆庆、万历间三崖公等扩而新之,清康熙三十六年(1679)重葺,历经四次大修,现存建筑为道光末年遗存。祠堂三进,仿木梁架山墙,卷棚单檐,品字型天井,祠前原建有照壁、牌坊、旗杆石,建筑样式独特。甬道偏右,更为罕见。
村媳妇向导告诉记者,“祠堂主体为清朝建筑风格,其结构特点是“品”字型天井结构。前厅下的大天井,东上厅两边的小天井,组成了一个大大的“品”字。低头是个品,抬头是个品,这种“天呈品,地呈品”的布局,神秘而有韵味。寓意欧阳氏的后裔要有高贵的品质,有品位、有追求、出品官。总祠前面竖起的多块旗杆石,也正是欧阳氏后裔出人才、出品官,代代贤良的佐证。”
钓源欧阳氏祠堂。(摄影:王健)
在忠节第牌坊前,据村媳妇向导告诉记者,忠节第是全村礼派宗祠保留下来的唯一一个重要建筑,庄严而又肃穆,伫立在四季里,历经千年的风吹雨打,传承着庐陵文化“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历史使命。忠节第,浸透着时光,也流淌着钓源人文韬武略的历史往事。
钓源古村犹如一块璞玉,含蓄而又低调,朴实而又静美。一砖一瓦、一池一巷皆古村。巷弄古香古色,青石板铺的路走来光滑而古韵。条条巷道的青石板下都有暗道,均为青砖砌成,雨天不湿绣花鞋。雨水过后,整个村子里没有泞泥,有的只是清新的景象。
钓源古村古池塘以及古代和现代民居。(摄影:王健)
据介绍,欧阳修的祖先欧阳托最先居于庐陵,后经吉水县迁往永丰县然后到此。古村已有1100余年历史。千年的钓源,讲述着欧阳家族的兴衰史,折射着庐陵文化的千年光芒。
楚畹公祠。(摄影:王健)
架廊桥与七星伴月池塘相映成辉。(摄影:王健)
史料记载,钓源古村的第一世祖是欧阳万。古村名字的由来,以及为何选址此处安居,史料都有记载。古村是个历史文化名村,记载的有名有姓的五品官就多达二十多名。比如清代的兵部郎中欧阳模,兵部候补郞中欧阳镇慎,内阁中书欧阳萦等。钓源真是一块风水宝地。睿智的老祖先在钓源植树、耕种、挖塘、凿井、架廊桥……把钓源建成一个自然和谐的村庄。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