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砥砺奋进奔小康 红土蝶变谱新篇

来源:江西日报
2017-10-19 08:52:00
分享

这是一块积淀着历史与梦想的福地,这是一方跃动着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伴随着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赣州又走过了一个值得骄傲的五年。

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州市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在省委“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富民兴赣”的部署下,全市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发展瓶颈逐步突破,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交出了一张具有赣州特色的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答卷。

展望未来,赣州将继续牢牢把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等多重历史机遇,在解放思想、北上南下、内外兼修,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的道路上,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谱写新华章。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赣州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大力提升城市经济实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赣州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城市百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四年翻番。投资增幅连续五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GDP增速2016年居全省第一,多项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位前移,创下了多年未有的良好态势,成为支撑江西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数据显示,赣州2016年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1.5倍、2.1倍、1.5倍、1.6倍、1.7倍。目前,赣州市稀土钨、家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千亿元,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中国稀金谷”、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去年规划建设的35.2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科技新城,目前已经成功引进国机汽车、台湾昶洧、山东凯马、宝悦新能源、中电新能源等5个整车制造项目和孚能科技等14个产业配套项目,总签约资金超过500亿元,一座“新能源汽车小镇”初具雏形,将打造成为集新能源汽车制造、产学研同步、产居融合、产景兼优的综合型生态新能源汽车科技新城,到2020年,该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此外,赣州农业提质增效,粮食生产“十二连丰”,“赣南脐橙”品牌价值达668.11亿元,居全国同类产品价值榜榜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着眼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赣州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6.7∶46.2∶37.1,调整为2016年的14.6∶42.7∶42.7。三次产业投资比重逐步优化,一产、二产比重较2012年下降,三产比重提高。

振兴发展成绩喜人

2012年,《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赣州全面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162项具体政策得到落实,振兴发展卓有成效,发展动力显著增强。

赣州坚持把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摆在首要位置,财政支出的近七成、新增财力的近八成用于改善民生,五年投入民生类资金1700亿元,民生支出年均增长26.6%。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升级、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等突出民生问题加快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菜篮子”工程等民生实事有效落实,《若干意见》提出的中期目标基本实现,赣州贫困发生率下降21个百分点。

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明显。龙南、瑞金经开区及赣州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建成运行,赣州成为江西乃至全国拥有国家级平台最多的设区市之一。赣州港、航空口岸、综保区等平台优势互补、港区联动、一体发展,赣州致力于建设全国知名的物流集散地,打造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赣州还获批成为全国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成为全省唯一入围国家首批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近几年,赣州围绕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全力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重点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保障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工程,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尤其是通过建立“五一个机制”,即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健全一套服务体系,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纳入产业发展链条,从产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194.88万减少到50.39万人,5年脱贫144.4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6.7%降至6.6%。“五个一”产业扶贫、建设农村保障房、建立疾病医疗四道保障线等扶贫机制形成赣州经验,精准扶贫工作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充分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更实更细,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近日,赣州决定在全市集中开展脱贫攻坚“百日行动”。行动的重点包括聚焦深度贫困发力、狠抓基础信息精准、压实结对帮扶责任、推进产业扶贫全覆盖等12个方面50项具体任务,盯紧深度贫困村,盯牢深度贫困人口,以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抓紧制订落实精准帮扶特殊政策,力求今年全市深度贫困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为赣州全面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奠定良好基础。

城乡面貌明显变化

南康撤市设区、赣县撤县设区、蓉江新区启动建设,市中心城区建成区扩至15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60万......五年来,赣州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区域性中心城市框架正在形成,交通、能源、水利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赣州基础设施短板加速补齐、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围绕建设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赣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频频发力,以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主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加速形成,通车里程不断增加,通航线路不断丰富,一个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不断延伸:赣州高铁建设和动车运营实现零的突破,铁路运营总里程达555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441公里,改造国省道2884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路,老区人民彻底告别了“山路十八弯”;黄金机场步入百万空港行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县县有220千伏输变电站,4G网络覆盖所有城区、乡镇及80%以上行政村。

围绕构建安全、高效、清洁、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赣州加快推进华能瑞金电厂二期工程、信丰煤电项目等一大批能源建设项目,并已建成于都盘古山、信丰大塘埠、寻乌上甲等一批光伏发电项目,装机规模约50万千瓦。“十三五”期间,赣州将基本形成以特高压和500千伏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区域性枢纽电网,实现区域内能源供需平衡,为主攻工业和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目前,全市电力装机267.4万千瓦,比2011年增长64.35%。西气东输三线赣州段工程、樟树—吉安—赣州成品油管道建成投产,泉州—赣州成品油管道、揭阳—梅州—赣州成品油管道建设列入国家相关规划,油气储运体系初步形成。

围绕构建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这一目标,赣州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生态优势得到巩固,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全市已创建27个全国重点镇、22个省百强中心镇和17个示范镇,打造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点1万多个。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7.13%,比2011提高7.8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契机与振兴发展国家战略相互叠加,给赣州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

赣州积极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参加各类招商活动,成功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5年来,引进省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20.8%、11.4%,外贸企业由不到800家增加到2000余家,出口总额实现翻番。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15.15亿美元,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长11.2%。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比重37.2%、8.8%,成为全市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优势产品。

八大国字号平台相继落成、9个专项领域改革齐头并进、600项改革事项达到预期……近年来,赣州按照“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群众得实惠”的思路,聚焦重点领域、统筹协调推进、积极先行先试、打造特色亮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经济领域改革,增添发展动力。赣州在全国首创“险资支农支小”,落实资金规模2亿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组建中国南方稀土集团;积极主动地精简下放权力,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至目前的97项,为全省最少;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窗式”改革,将受理、审批、监管相分离,实行受理标准化;以商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创新工商注册监管方式,市场活力得到激发,市场主体大幅增长。

——社会民生改革,促进公平正义。赣州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风文明行动”,推动移风易俗;以“文化惠民·精品共享”为主体,连续举办两届文化惠民周活动,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品牌;市财政设立10亿元风险缓释金,推动“产业扶贫信贷通”贴息贷款,撬动银行扶贫信贷资金投入产业扶贫,共发放贷款81.51亿元,惠及贫困户14.66万户;全国首创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破解贫困群众“看病贵”问题;赣州探索“农家书屋+电商”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实现从文化平台到经济平台、从文化惠民到文化富民的转变,让“农家书屋+电商”加出了脱贫致富新路子,系列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建立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有奖监护工作机制,该项工作在全国推广。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赣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解放思想主题教育活动,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得到加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赣州好声音”,宣传思想文化阵地进一步巩固壮大。

结合脱贫攻坚,赣州探索开展“党建+精准扶贫”等方式,组织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市各级机关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1419个,6万多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31万户,实施扶贫项目1926个;实施“党建+主攻工业”,全市共向904家工业企业选派人才服务专员736名,收集企业人才或人才工作困难和问题1206个,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工作问题132个,帮助引进各类人才92人;实施“红土地”人才集聚工程,以“赣州籍人才回归行”活动为抓手,开展了人才集聚先行先试工作。

为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赣州在全省率先探索市县巡察工作,深入推进巡察全覆盖,对全市市直重要单位等671个地方(单位)开展55轮巡察,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向好,政治生态明显改善。

赣州还坚持约束与激励并重、惩治与保护结合,出台改作风、提效率“一个意见、两个办法”,支持、激励和保护党员干部改革创新、担当有为,引导干部集中精力干事创业,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