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点亮困难群众1.6万“微心愿”——江西吉州区“社区精准扶贫”践行“弱有所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11-09 09:07:03
分享

11月8日下午,江西吉州区百名在职党员参与并现场集中认领了困难群众的“微心愿”,党员现场认领微心愿30余份,已被满足的微心愿达170余份。

两年点亮困难群众1.6万“微心愿”——江西吉州区“社区精准扶贫”践行“弱有所扶”

吉州区百名在职党员集中认领微心愿活动仪式现场

两年点亮困难群众1.6万“微心愿”——江西吉州区“社区精准扶贫”践行“弱有所扶”

吉州区纪委干部王芳、光明社区居民易爱英(图中,易润根的姐姐)、永叔街道光明社区书记魏斯琼(图右一)

在认领现场,吉州区纪委干部王芳与吉州区永叔街道光明社区困难居民易润根结成了帮扶对子。据了解,易润根离婚后患中风病,生活不能自理,平常由姐姐一人照顾,姐姐同样也是残疾人,因此照顾弟弟有点力不从心。结成对子之后,王芳女士会经常上门关心帮助易润根,直到他的困难得到全部解决。永叔街道光明社区书记魏斯琼告诉记者,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微心愿”是吉州区的一个特色活动。王芳所在单位和光明社区是共建单位,对于易润根的困难,如果王芳个人能解决更好,个人解决不了,会转告组织帮助解决,如果出差或者调动单位,社区会帮助重新结对认领。

陈福英是吉州区文山街道新村社区特困户。今年暑期,她78岁的老母亲因为天气炎热晚上难以入眠,几次中暑。8月的一天,她满脸焦虑地来到社区,希望能帮助她家装两台吊扇。社区当即将她这个心愿通过发布到“市、区在职党员微信群”,第二天党员王太成等几位志愿者就冒着炎热,带着两台吊扇来到陈福英家,满足了她的心愿。

如今点亮微心愿活动在吉州区已形成常态。从2015年开始,江西吉安市吉州区实施农村和社区同步脱贫战略,鼓励在职党员进社区,建立志愿者队伍,开展“微心愿”征集落实活动,对区内贫困户开展精准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7年9月,全区仅满足困难群众“微心愿”就达近16000份,其中在职党员共认领“微心愿”2600份,受惠群众达6万余人。

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情的落实,让群众感受到社区的人文关怀。新华网采访发现,吉州区在人文社区创建工程中开展的社区精准扶贫工作,充分体现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和“弱有所扶”等精神。

2700人靠低保金生活困难 率先启动城市“社区精准扶贫”

吉州区地处吉安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是农村人口的两倍,在全区35个社区中,低保户、贫困户有1.2万人,仍有800户2700人无法靠低保金维持基本生活。为此,吉州区在抓好农村精准扶贫的同时,将脱贫攻坚从农村向城市社区扩展延伸。在2015年10月,区里出台《城市社区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打出了城乡同步脱贫攻坚的组合拳,在江西省率先启动城市“社区精准扶贫”。

2015年10月,在借鉴农村帮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区里出台了《城市社区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开展了“五看”活动:即一看住房、二看就业、三看健康、四看收入、五看是否有读书郎,精准摸情况、精准找穷因、精准施对策。通过“五看”,区里按照贫困程度把社区贫困户分为两类:通过自身努力无法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特困家庭,定为“红卡户”;家庭共同生活成员里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生活中遇到困难的贫困家庭,定为“蓝卡户”。

对绝对困难的“红卡户”,吉州区提供住房、就医、生活补助等保障。红卡户中的城市“三无”人员,除享受现有低保补助,每人每月再发放600元生活补助。对相对困难的“蓝卡户”,吉州区主要实施政策扶贫,通过购买环卫、保洁、治安巡逻等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对有孩子上学的贫困家庭,学前教育、初高中以及上大学,或实行费用减免或给予助学补贴。

到目前为止,吉州全区筹集资金近2000万元,通过免费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城区500多人实现就业,累计发放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节日慰问金等总额80多万元。全区实施“一个社会组织、一项职业技能、一个就业岗位、一个创业支持”“四个一”城市社区扶贫模式,形成“城乡两线作战,奋力全面攻坚”的良好态势。

在职党员进社区结对帮扶 解决困难群众难题1万个

新思源社区8岁的留守儿童罗靖杨小朋友老家在农村,父母都在外打工,只有70多岁的爷爷奶奶在家。2015年开始,他有了两位“新亲戚”——在职党员文亮夫妇。每逢周末,文亮夫妇都会带着孩子来看他,细心帮他检查作业,还对老人嘘寒问暖。一次,他们在与罗靖杨聊天中得知他特别想吃肯德鸡,可爷爷奶奶不舍得,文亮夫妻又带着罗靖杨和爷爷奶奶到肯德鸡店。

在吉州区,像文亮夫妇这样进社区给困难群众提供一对一帮扶的在职党员还有数千人。

吉州区在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基础上,要求所在社区党员通过自愿结对帮扶或采取认购、认捐的办法进行间接帮助和支持,并建立了干部包户机制,区领导和单位都有帮扶任务。这一做法甚至吸引了吉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参与和支持。

今年6月2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少玄佩戴着党徽,来到吉州区永叔街道青石街社区报到。他拿出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活动证,像一名普通党员一样,接受社区工作人员的信息登记,并拿起笔在社区登记本上填写下自己的报到信息。青石街社区支部书记周志虹说道“没想到王市长会亲自来社区主动认领微心愿,参与社区活动”。同一日,在吉州区古南镇街道火头门社区,吉州区委书记朱谋俊走进社区参与了社区活动,带头捐资助学。

目前,吉安市、吉州区两级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数8054人,其中吉州区3091人。据初步统计,2017年吉州区在职党员进社区共开展活动240余次,参加人次31850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近万个。吉州区探索“党建+志愿服务”理念,融入到社区精准扶贫工作当中,制定了“一支部一特色”工作目标,积极构建“党建+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党员在志愿服务中的骨干作用,打通服务困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职党员梁国嫔说:“除了工作,我们更多的时间是把社区党员组织起来,一方面让党员的组织生活更好的得到了丰富,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利用各行各业党员的专业优势,服务于社区。”

文山街道仅志愿服务协会就有党员志愿者200余名,同时辖区6个社区均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团队,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各志愿者团队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思源社区依托宜家帮忙团和天马艺术团,开展“五色光”党员志愿联盟活动,为党员干部参与志愿服务提供平台;新村社区依托“七彩”义工之家定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辖区留守孩子送去温暖;“西苑帮客”是西苑社区志愿者自发组织的一个爱心团队,每两个星期组织一次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送去关爱和温暖;仓口社区电动车协会党支部定期到中心广场等繁华地段开展免费维修电动车行动,为居民提供便利;仁山坪社区每月15日在指定地点开展义诊、义务维修;平安里社区的平安夕阳红、搭把手邻里互助会、阳光爱心社等志愿团队,经常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帮助残疾人等志愿活动。

4万多人志愿者队伍成“社区精准扶贫”重要力量

今年40岁的吕强是吉安市吉州区自主创业者,2009年开始从事志愿者服务工作,先后动员百余名党员志愿者加盟,帮助200多户居民远离家庭纷争,使几十位心理疾病患者从精神崩溃边缘回归正常生活。他们还筹集救助资金20多万元,开展微心愿活动。2014年吕强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评为首届全国十佳优秀志愿者。

志愿者的努力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吉州区委、区政府2015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推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 8月成立了吉州区志愿者联合会,截至今年9月,注册志愿者组织达599个,注册志愿者已达41337人。

为了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吉州区创建了“志愿吉州”网络平台,与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标准化对接,和北京等地40多个城市的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团体合作交流,成为全区统一的志愿者实名注册和志愿服务需求信息发布、服务对接的网络平台。这一平台的特点一是实名认证,网站信息与公安部门联网,志愿者注册身份必须真实有效;二是标准对接,与中国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对接,所有志愿者注册后均由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进行审核;三是全国通用,申请人的有关信息统一录入中国志愿者数据库,发放全国统一样式的志愿者卡。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和应急志愿服务,由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对志愿者服务时间进行计时,经常性志愿服务由服务对象或志愿者服组织进行计时。志愿者如工作调动,志愿者可凭志愿者卡转移志愿者关系。

各社区广泛开展以送家政、送餐饮、送保健为主要内容的七彩义工“结对三送”活动,以党员志愿者为骨干,组织引导广大志愿者奉献微力量,点亮微心愿,每月5日组织宜家帮忙团、党员志愿者为困难群众、残疾人、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开展送家政服务;每月15日组织社区网格内医护人员、志愿者为居民开展免费体检服务;每月25日,在社区讲堂开展健康、养生、政策解答等讲座,为居民送上精神食粮;每月30日上门或电话问候孤寡空巢老人。

2年满足困难群众1.6万微心愿

“我想买一双板鞋,40码,家里爸妈只靠打零工维持生活”

“我想要一双溜冰鞋,妈妈得了重病不给我买”

两年点亮困难群众1.6万“微心愿”——江西吉州区“社区精准扶贫”践行“弱有所扶”

奉献微力量 点亮微心愿榜

走进古南镇街道火头门社区,一面红色的爱心墙颇引人瞩目。上面贴满了各色的便笺纸,纸上是许多贫困家庭的小小心愿,以孩子居多,按照我的心愿、我的情况、我的联系方式三栏填写。

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进社区之外,吉州区还通过征集困难群众微心愿,组织党员志愿者认领。他们通过网络和在各乡镇街道、社区、窗口单位、便民服务中心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开辟心愿墙、微心愿树或微心愿展板,向全区困难群体、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广泛征集“微心愿”,组织全区党员和市、区各级文明单位学雷锋志愿者自行认领。

2015年8月20日,吉州区举行了以“奉献微力量,点亮微心愿,汇聚大爱心”为主题的微心愿活动启动仪式,当场就有260余份困难户的“微心愿”被迅速认领并很快得到实现,在全区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据吉州区文明办副主任刘明华介绍,这些“微心愿”大多控制在300元左右,从电饭锅、电风扇、电视信号接收器到书包、文具等,涉及群众生活及留守儿童的方方面面。“微心愿”征集到了之后,志愿者们利用休息时间,精心挑选,仔细比对,采购所需物品,再自驾或拼车挨家挨户送至每一户帮扶的贫困户手中。

在这个大量公益平台涌现的互联网时代,行善事虽然越加便利,帮助了有需要的困难人士,但普通群众很难区分是真慈善还是诈骗。吉州区开展的“微心愿”活动,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搭建了一个权威、便利的平台,也为社区居民打开了圆梦的窗口。梁国嫔就是到文山街道平安里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热衷公益的他,在吉州区开展的“微心愿”活动之前一直苦于没有献爱心的渠道。现在他是社区居民心愿“圆梦人”之一,“初到社区报到,就有一种终于找到组织,找到家的感觉!”他感叹道。在社区在职党员微信群里得知社区一位老党员雷金生大爷,84岁高龄无法下楼,因老伴生病,急需买一袋大米。梁国嫔立即认领了这个任务。随后和雷大爷联系,确认好他喜欢的大米种类和送米的时间,周五一早,就把大米送到老人家里。

一件件小礼物贴心实用,一个个微心愿传递温暖,搭起了党员和群众的“连心桥”。微心愿活动已成为“党员进社区”、“机关单位联系挂点社区”,进而推进社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