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王健)
12月11日,在江西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11月30日,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省委、政政府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奋斗目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充分地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同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根据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注重高精尖缺导向,切实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的部署要求,今年12月17日,省人社厅将会同省委组织部、省政府驻京办在清华大学联合举办江西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专场招聘活动,面向北京地区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引进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这项活动得到了省直及中央驻赣单位、各设区市委组织部、人社局的大力支持,有关地方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参加,目前共有90家企事业单位参加。
江西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克琦。(摄影:王健)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克琦表示,《实施意见》的出台,是江西省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30年来的首次重大改革,备受全社会特别是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关注。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更加充分地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为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制度保证;坚持重品德、重能力、重业绩的评价导向,破除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羁绊,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打破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拓展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空间,让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更有奔头,激发他们投身本职工作的热情。
《实施意见》分为八个部分共28条。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等职称系列改革;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第二至八部分是重点改革任务,主要有7项任务:一是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包括完善职称框架体系、分系列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促进职称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主要内容体现在第三至五条。二是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包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创新能力评价,突出业绩贡献评价,根据不同人才特点,分类设置评价标准。主要内容体现在第六至九条。三是创新职称评价方式。包括探索多种评价方式,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特殊人才实行特殊评价,基层人才实行定向评价。主要内容体现在第十至十三条。四是加强评审组织建设。包括规范评委会设置管理,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下放地区、行业、用人单位职称评审权。主要内容体现在第十四至十七条。五是促进职称评审与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包括促进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流动有效衔接。主要内容体现在第十八至二十条。六是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推进职称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体现在第二十一至二十三条。七是强化监督管理体系。包括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职称申报、推荐、评审环节监管,维护职称工作秩序,加强对职称工作组织领导。主要内容体现在第二十四条至二十八。最后,《实施意见》对抓好贯彻落实提出了明确要求。
《实施意见》认真对标国家要求,立足江西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总结提升江西省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江西特色的改革创新举措,确保可操作、能落地、见实效。主要特色亮点体现在“四个突出、四个注重”上:
第一,突出服务发展,注重释放和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实施意见》将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职称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立足服务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地区、行业和用人单位下放职称评审权,扩大专业技术资格自主评审范围,进一步加大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对于开展自主评审的单位,人社部门不再审批资格,改为事后备案管理。目前,人社厅已累计向14家企业、37家院校和医院、5家科研机构下放职称评审自主权,全日制本科高校教师职称全部实行自主评审。二是细化职称系列专业,在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职称评审专业。三是畅通离岗创新创业专技人才职称申报机制,加大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倾斜力度,搭建高端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新兴产业人才打破学历、资历、常规,强化评价激励导向,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第二,突出科学评价,注重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按照职业分类特点,完善职称评价标准,促进各行各业的人才聚焦创新、脱颖而出。一是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评价标准体系,坚持品德在评价中的关键性作用;注重创新能力评价,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作统一要求;突出业绩贡献评价,增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横向课题等评价指标的权重,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三唯”模式。二是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实现“干什么、评什么”,鼓励教师上讲台、医生到临床、工程师到实验室和厂房工地、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在火热的基层一线建功立业,让干得好的人都能评得上。三是创新职称评价方式,探索多元评价方法,实行定性定量评价、特殊人才特殊评价、基层人才定向评价,提高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公平性和科学性。
第三,突出以用为本,注重人才评价与使用紧密结合。职称制度不是一项单一的制度,前面连着人才培养,后面接着人才使用,既检验人才培养成效,又为选人用人提供依据。为此,人社厅在制定《实施意见》时:一是合理确定评价与聘用的衔接关系,评以适用、以用促评,对于全面实行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一般应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审,健全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实现人员能上能下。对企业和社会组织实行评聘分开。二是促进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制度的有效衔接,发挥职称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作用,督促专业技术人才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素质。三是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在卫生、中小学等系统进行试点,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医生、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须有乡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
第四,突出问题导向,注重解决职称评价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实施意见》针对当前江西省职称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专技人才的需求,逐个破解,对重点环节进行改革创新。一是针对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机制不完善问题,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和体制内外等制约,畅通非公专技人才职称申报渠道。二是针对评价标准不够科学问题,对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创新。三是针对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明确构建政府监管、单位自律、社会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重点加强职称申报、推荐、评审各环节监管。四是针对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简化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加快建设职称申报评审系统,打造优质职称服务平台。
刘克琦说,下一步,江西省人社厅将继续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配套措施,分系列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加强舆论引导,强化政策解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尤其是对下放的职称评审权,采取随机抽查的办法,加大监管力度,对截留或变相设立评审权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落地,让改革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激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创新创业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提供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撑。
江西省人社厅专技处处长叶志忠。(摄影:王健)
省人社厅专技处处长叶志忠说,职称评价的目的是使用,评价和使用的关系主要体现为“评聘结合”与“评聘分开”两种模式。评聘结合与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相适应,评价与使用衔接紧密,符合因事择人、人岗匹配的原则,但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容易造成符合条件者评不上职称、地区单位之间不平衡等现象。评聘分开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符合条件即可参加评审,有利于提高职称的通用性,但容易造成评价使用“两张皮”、降低标准、引发单位内部矛盾等问题。按照国家要求,这次改革,根据不同职业、单位和岗位特点实行不同的模式,对于全面实行岗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一般应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审,即对事业单位职称制度推进评聘结合,以岗用人、竞聘择优、能上能下,促进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的有效衔接。人社厅已在中小学、卫生、高等学校教师职称推进。对于不实行岗位管理的单位,以及通用性强、广泛分布在各社会组织的职称系列和新兴职业,采用评聘分开方式。探索实现个人自主申报、业内受理评价、单位择优使用、政府指导监督的社会化评价机制。
叶志忠说,“放”是方向,这是推进“放管服”改革、激发人才主体活力的必然要求。《实施意见》明确下放行业、区域、用人单位职称评审权,人社厅将积极贯彻落实。一是向赣江新区、设区市下放具有条件的系列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权。目前已向设区市下放了卫生副高和中小学副高职称评审权,下一步将调研工程、农业等申报人数较多的系列是评审权下放问题。同时指导设区市向县(市、区)和用人单位下放中初级职称评审权限。二是向特色产业聚集区和人才密集、优势明显的行业下放职称评审权。三是向人才智力密集的院校、医院、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下放职称评审权。目前,人社厅累计已向34所院校、5家科研院所、14家企业下放自主评审权。计划明年所有省属科研院所、大部分高职院校、大部分大型三甲医院、部分大型骨干龙头企业推行自主评审。
据叶志忠介绍,本次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江西北京专场招聘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招聘单位多,规模大。通过前期组织,省内单位引才迫切,报名踊跃。招聘单位涵盖中央驻赣单位、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及高新企业,既有事业单位,也有企业单位;既有国有单位,也有民营单位,充分反映快速崛起的江西正全方位参与高层次人才竞争,也为人才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到目前为此,参加本次招聘会的单位共有90家,其中高等院校28家、科研院所11家、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高新企业和上市公司45家、医药卫生单位5家。南昌大学、江西师大、江西财大、江西农大等省管高校和洪都航空、江钨控股、江铜集团、新钢集团等知名大型企业都将参加本次引才活动。
二是招聘层次高,岗位覆盖面广。本次招聘共提供各类高层次人才岗位3806个,其中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岗位2236个,占整个岗位需求的59%;硕士836个,占整个岗位22%;本科毕业生734个,占整个岗位19%。提供的岗位专业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光电一体化、热能工程、生物医学、航空、通讯、金融、艺术、教育等,涵盖了江西省新兴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及传统优势产业方面急需的紧缺高层次人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事业单位引进硕士及以下人才的,应按照江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进行。
三是引才条件优厚,力度大。本次活动招聘单位提供了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待遇,不但有年薪、安家费、科研经费、住房补贴等传统项目,有的还提供股权激励。如:南昌大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的年薪可达120万元;江西师范大学引进优秀海归人才,年薪最高可达120万元,安家费100万元;江西财经大学引进首席教授,薪酬50万元、免费提供过渡性住房、10万元安家费、50万元住房补贴;洪都航空集招收博士后年薪12万起,考核优秀的予以发放18万元,免费提供两室两厅住房一套居住,同时提供50万元住房补贴;江西铜业集团聘请博士后提供年薪22-25万元,免费提供单身宿舍,缴纳五险一金;江钨控股集团引进博士提供年薪20万以上,给予一次性安家费20万元,给予住房补贴20万元,并安排配偶就业;新余钢铁集团招收博士提供年薪12万以上,五险一金,安家费6万元,住房补贴20万元,人才补贴15万元。
江西省人社厅专技处副处长闻建静。(摄影:王健)
省人社厅专技处副处长闻建静说,特殊人才是指具有特殊潜质、在某一专业领域成果显著、知名度高、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人才,包括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简称有突出贡献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江西省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对特殊人才评价人社厅要打破学历、打破资历、打破常规、打破条条框框限制,开辟职称“绿色通道”,按条件直接审定职称,鼓励他们脱颖而出。2013年、2016年江西省分别出台《留学回国人员专业技术资格审定办法》和《有突出贡献人才专业技术资格审定办法》,对他们不受学历、资历、外语等限制,按业绩和能力直接审定高级职称。突出贡献人才中有14类人可直接审定正高职称,有11类人可直接审定副高职称,2016、2017两年,有161人(正高89人、副高72人)按此审定了高级职称,其中企业人才137人。下一步,人社厅将进一步完善有突出贡献人才、留学回国人才等特殊人才职称直接审定政策,扩大范围,鼓励创新、超越和探索,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江西省人社厅专技处调研员胡平。(摄影:王健)
省人社厅专技处调研员胡平说,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尤其是人才引进工作,省委书记鹿心社同志强调:要把科技人才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省长刘奇同志要求:打开大门、敞开胸怀,要以引进人才的特许政策、特别机制、特优环境,加快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近年来,江西省先后启动实施了“赣鄱英才555”工程、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计划等一系列重大人才工程,每年面向海内外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今年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又启动了“双千计划”,计划5年内分别引进1000名培养1000名高端领军人才。各地、各单位积极发挥引才的主体作用,重点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和重点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江西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统一集中发布引才公告。每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江西日报、江西省人社厅网站等媒体上发布江西省引才公告和“双千计划”,发布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二是在北京举办引进高层次人才专场招聘会。从2014年起,江西省在北京举办专场招聘会。今年是第四次了。专场招聘会的效果较好。江西铜业集团技术研究院、江西省药物研究所等很多单位就是通过去年北京专场招聘会引进了高层次人才。三是组团到省外巡回招聘。今年组织省内企事业单位10批次到省外巡回招聘,初步达成意向的博士硕士以上高级人才已超过1000人。四是用人单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招聘人才。近三年,全省共引进博士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2000多名,仅2017年上半年,江西省省属事业单位就引进了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505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带动了一批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设,促进了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推动了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