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集团九江港务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记者 杨继红摄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4月初,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在九江市永修县、瑞昌市和湖口县调研时强调,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要求,坚持不懈推进长江大保护,努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为保护长江生态系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即日起,本报推出“江西打造长江‘最美岸线’”系列报道,集中展现我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与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有机结合的阶段性成果,共同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江西风景线。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拥有3960平方公里水面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拥有众多响亮的“头衔”:国际重要湿地,中国最大的“大陆之肾”,中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
在这里,拥有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濒危动物长江江豚。长江江豚对水质的要求极为严苛。鄱阳湖生活着约450头江豚,占全国数量的一半,且种群结构合理,成为长江江豚重要栖息地。
在这里,几乎汇聚着江西境内全部的水,鄱阳湖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97%左右,人均拥有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大河,如一条条灵动的水,在赣鄱大地奔涌不息,涌入鄱阳湖的怀抱。
长江赐给江西的岸线,虽然只有152公里,但是,经鄱阳湖年均注入长江的水量平均值约为1500亿立方米,约占长江径流总量的15.6%,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在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
江西是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环境最优的地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位居沿江省市第一位;全流域Ⅲ类以上水质保持在80%以上。打造绿色长江,江西如何担当?
“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把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有机结合,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鄱阳湖流域为重点,做足做好水文章,统筹推进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构筑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江西力量、展现江西担当。”省发改委主任张和平的话语掷地有声。
曾几何时,大量非法采砂船涌入长江干支流,河道伤痕累累,生态“账户”透支。
由乱而治,由浊到清。
两年来,我省创新开展了以清洁河流水质、清除河道违建、清理违法行为为重点的“清河行动”。“清河行动”重点实施工矿企业及工业聚集区水污染整治、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农业化学肥料农药零增长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整治、船舶港口污染整治、侵占河湖水域及岸线整治、非法采砂整治、非法设置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和全省渔业资源保护整治等十项行动。2017年,又增加了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非法侵占林地破坏湿地和野生动物资源等四项行动以及省政府重点部署的劣Ⅴ类水专项整治工作。
去年秋天,乐安河鄱阳及万年段,绝迹20多年的颌针鱼大量回归,让当地渔民喜出望外。
“这种鱼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一旦水质污染,它们就会迅速消失,可以称之为水质‘监测器’。”环保志愿者徐双泉说。这是乐安河沿岸实行河长制后带来的变化。
但是,要确保送入长江的每一滴江西水都是清澈的,还需要持之以恒付出努力。
去年,江西河长制工作迈向“升级版”——启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试点,全省已确定118条示范流域,估算投资226亿元,正有序推进试点建设。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告诉记者,我省把河长制工作纳入省直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并将河长履职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率先在全国设立河长制工作省级表彰项目。同时,推广民间河长、志愿河长等模式,让民间“掌门人”守江湖,成为我省“河长制”迈向“河长治”的重要一步。
这一年,江西水资源管理水平有效提高——抓好水资源“双控”行动实施,重点抓好水资源论证管理和取水许可管理,《江西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试行)》将正式实施。制定《江西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推进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拆除封堵140个入河排污口。编制完成《江西省重点入河排污口名录》。
水是流动的资源。任何一个省市都无法在长江生态环境破坏中唱“独角戏”。“共抓大保护”,要求长江流域各省市加强沟通合作,形成保护长江生态的合力。
不久前,湖北、江西、湖南三省签署了《关于建立长江中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标志着长江中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正式建立。三省还共同发布了长江中游湖泊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联合宣言,探索生态共治、区域协同的生态新模式。
一湖清水送长江。实现水美长江,江西正奋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记者 刘佳惠子)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