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   本网专稿

江西省美术馆6月初将举办“多彩非遗,美好生活——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5-25 08:54:11
分享

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方位展示江西省非遗风采,省文化厅定于6月1日至2日,在省美术馆举办“多彩非遗,美好生活——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5月24日,江西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新闻发布会上,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池红表示,这是一次全方位展示江西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盛会。

据悉,开幕式将在6月1日上午9时举行,省文化厅将组织近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欢迎广大新闻媒体朋友参加,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

池红告诉记者,近年来,江西省文化系统奋发有为、扎实工作、狠抓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据最新统计,目前有一处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一处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两项展览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684处文物被评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人获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江西省美术馆6月初将举办“多彩非遗,美好生活——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 

江西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王健)

江西省美术馆6月初将举办“多彩非遗,美好生活——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王健)

两处遗址引发世界关注

一是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区总面积约13.1万平方米,已发现明初葫芦形窑炉遗迹7座、馒头形窑炉14座,明永乐和宣德早期官窑落选贡品的掩埋瓷器小坑(窝)30个,以及成化、弘治时期瓷片5处,晚清江西瓷业公司发行所建筑遗迹1处,出土瓷器碎片“十数吨、上亿片”,整理、复原出官窑瓷器2000余件。

御窑厂遗址是研究景德镇御窑厂历史沿革、管理制度、烧造工艺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城市发展脉络的重要基础。它对全世界陶瓷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目前,《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条例〉的决定》已经审议通过,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二是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入选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26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江西省继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发现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占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历时4年发掘,已探明18万平方米。现已发现、保护的各时期与道教有关联的遗存、墓葬、窑址、崖洞等29处,发掘面积逾4500平方米。2017年,又发现相关遗存20多处。所涉面积之大,为现阶段发现的道教宫观之最。考古发现大上清宫建筑体现了皇家建筑等级的特点,代表了同时期道教宫观建筑的最高艺术水平。它是迄今我国发掘的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等级最高、时代序列较清晰、揭示遗迹最丰富的道教宫观建筑遗址。专家普遍认为,大上清宫不仅是道教正一派祖庭,还是宋、元、明、清全国道教系统最高管理机构。(道教的皇家之地,全国道教总部。)大上清宫考古发掘对进一步理清中国道教发展史的脉络,填补我国大规模宗教考古研究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两项展览同时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今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南昌起义 伟大开端”展览、省博物馆的“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从25个入围终评展览中成功突围,同时摘得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这一中国文博界“奥斯卡”奖项。这是自2013年以来,时隔5年,江西省两项展览再次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也是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自2009年之后第二次摘得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最高奖项,创文博界同一展览题材两次获奖的先河。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起义 伟大开端”展览,以南昌起义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为契机,贯彻“讲好八一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理念,重点宣传南昌起义的历史功绩,将传统历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运用大写意的手法,使展览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观众。

展览自对外开放以来,广受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至2018年4月底,参观人数达189.32万人,单日最高参观人数突破2万人次,免费讲解共4309批次,观众留言8万多条。

省博物馆“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自2016年10月起在省博物馆作为固定专题陈列推出,共展出文物922件(套)。在保护文物安全、限制参观人数的情况下,已接受132万人次观众参观。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围绕国家文物局“一流的考古、一流的保护、一流的展示”要求,全面系统展示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现汉代文化,讲好海昏侯故事。围绕展览,省博物馆立足“多元观众+多元需求+多元服务”,开创“考古+展览+保护+研究+教育”的新模式,通过热点文化事件向公众传导正确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通过文博工作者的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幅增加

今年3月9日,省政府公布了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共有684处(其中古遗址类44处,古墓葬类26处,古建筑类216处、石窟石刻类1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383处、其他类2处、与现有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合并1处)。目前全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量为949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位居中部六省第二,仅次于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幅增加为江西省更好地进行文物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

江西省美术馆6月初将举办“多彩非遗,美好生活——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池红(摄影:王健)

池红表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取得重要进展。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江西省有34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六大种类:一是口头传说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二是表演艺术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三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活动;四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五是传统手工艺;六是传统节日。

目前,江西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0项、省级56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0名、省级478名。此外,江西省还拥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徽州文化(婺源)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2个(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庐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省级2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9个、传播基地10个、传承基地19个,已基本构建起体现江西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