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   聚焦江西

会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深耕“风景独好”

作者:许远生 钟义勇 刘效江 来源:中国会昌
2018-06-05 07:02:49
分享

一幅山清水碧、风光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秀美图景,正在会昌大地铺展。 一场关乎民生福祉、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新程。

会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深耕“风景独好”

会昌县筠门岭镇芙蓉村鸟瞰  杨鑫摄

6月3日《赣南日报》用头版头条

记述会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点赞会昌深耕“风景独好”,共筑绿色家园

在绿色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会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深耕“风景独好”

深耕“风景独好”共促绿色发展会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一幅山清水碧、风光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秀美图景,正在会昌大地铺展。一场关乎民生福祉、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新程。

近年来,会昌县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耕“风景独好”,共筑绿色家园,在绿色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厚植生态底色

行走今日会昌,无论春夏秋冬,都是满眼青翠。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幅水碧、山青、林绿的美丽画卷尽展眼前。

中国宜居宜业示范县、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全省第三批生态文明示范县……一张张亮丽的“绿色名片”,彰显出会昌深厚的生态底色。

会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深耕“风景独好”

这里好山好水好空气,是金钱买不到的,我每天早上都要到这个‘城市绿吧’来运动。”日前,在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环湖晨跑、登山览景的该县文武坝镇居民李新告诉记者,一大早,他就带着妻子和孙子到此活动筋骨、享受美景。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席在此写下激情澎湃的名篇《清平乐·会昌》。去年,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该县整合会昌山、师公岩、洞头雪莲山、清溪盘古嶂设立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这对于保护江西母亲河赣江的源头生态将起到重要屏障作用。

回望过去,由于人口增长、采伐失限、开发过度,会昌的自然环境也曾遭到过严重破坏,永续发展遇上了生态短板。痛定思痛,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出台了《会昌县生态文明建设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和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矿企业环境综合整治、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水库水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森林质量整体提升、生态空间规划建设等17个分项工作方案,全面铺开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推进会寻安生态经济区建设,实施会昌母亲河湘江大保护、湘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补齐发展短板,厚植生态底色。

会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深耕“风景独好”

开展生态环境整治行动

——修复陆生生态。自2016年起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禁对天然林进行皆伐改造,并对停伐管护天然林实行补助。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提升了森林质量,增强了森林生态功能。到目前,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1.43万亩,封山育林0.6万亩,改造低质低效林和修复退化林3.47万亩,森林抚育面积达12.8万亩。

——修复水生生态。积极推进生态治理修复工程,争取国家试点奖补资金,实施贡水上游饮用水源地保护、小密乡小密村废弃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目前,该县总投资逾15亿元的水生态文明建设PPP项目、东江流域生态补偿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展了3个生态文明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2.81平方公里。

——总体规划布局。聘请知名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专家对全县生态建设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按照“自然化、景观化、生态化、人文化”的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县建设总体规划,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目前,该县结合总体布局,对生态安全体系、生态景观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森林生态体系、水生态管理体系等进行了系统规划,完善了生态建设管护组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系统网络。

深耕“风景独好”

“我每天都要巡查村里生态环境情况,肩负的责任比以前更重了。”站塘乡站塘村党支部书记罗启亮现在多了一个身份,就是担任村里的生态环境监督员。

据了解,像罗启亮这样的村级生态环境监督员,目前在会昌县243个村都已配备。在全县19个乡镇,该县还设立生态环境监督站,实现了生态环境监管全覆盖。

小康全面不全面,环境质量很关键。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会昌以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制度为核心,建立了考核奖惩制度、生态执法“黑名单”制度和举报投诉渠道,有力有效打击生态环境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对列入“黑名单”的失信被执法对象,在政府采购、行政审批、信贷融资、政府扶持等方面提高准入门槛,加大监管力度,使违法犯罪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石壁坑水库是该县城乡20余万居民的饮用水源地。长期以来,库区养猪场粪便、污水直接排放,非法捕鱼、违禁游泳现象屡禁不止,执法又存在“多头治水”问题,水生态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还城乡居民用水安全,该县从生态执法改革破题,做好力量整合文章,成立县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去年3月整合公安、国土、林业、水利、环保等11个部门力量,组建起县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强化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一体化管控,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给予及时有力打击。

县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成立一年来,共出动执法车辆725台次,出动执法人员3180人次,依法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类案件96起,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3起5人、刑事拘留1起4人,使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深耕“风景独好”,让山水颜值更高、城乡气质更佳,会昌全面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致力实现空气清新、河畅水碧、岸绿景美、土地产出安全等目标。为此,该县加快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大对县城建筑施工、道路扬尘和餐饮油烟污染的监管整治力度,完善PM2.5数据实时监测网络,提前超额完成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任务;深入推行“河长制”,对域内91条河流实施“一河一策”,扎实开展“清河行动”,目前全县禁养区需关停的养殖场全部关停到位;对危废产生单位实行严格管理,开展重点土壤污染源遥感核实工作,对29家企业进行摸底调查,确定了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会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深耕“风景独好”

共促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但要实现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永续共赢,仅靠抓治理显然不够,还必须在释放生态红利和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做文章。秉持这样的理念和共识,近年来,会昌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全面致力发展绿色经济,最大限度地给产业添绿,拓开了一条新常态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路径。

——抓实生态项目,发展绿色能源。在会昌县各乡村,到处可见一片片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伏板下,清洁电能源源输出。该县建立清洁能源工程与扶贫产业联接机制,去年全县村级光伏发电站扶贫项目全面建成并网发电,装机容量接近50兆瓦,每个行政村每年可因此实现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目前,该县引进的盘古嶂风电场项目也进展迅速。省天然气管网南支线(会昌段)项目顺利推进,县城铺设燃气管网30公里并开始试运营,乡(镇)管道天然气项目前期工作已启动。

会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深耕“风景独好”

乡村光伏发电站扶贫项目杨鑫摄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去年,该县建设稻虾共生农田面积1000亩、高标准农田1.93万亩、市级标准化生态示范果园6个,推广沼肥种植脐橙、蔬菜等农经作物13.7万亩,生态扶贫合作造林1.04万亩,带动6200余人脱贫。以汉仙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主打的生态旅游全面发展,洞头乡被认定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市级乡村旅游点。得益于农旅融合,全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2%。

会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深耕“风景独好”

会昌美丽乡村好风光

——处置利用固废,发展绿色经济。2017年,总投资1.5亿元的会昌红狮每年10万吨工业固废水泥窑协同处置综合利用项目通过省环保厅环评审批。该项目建成后,将解决红狮水泥固废处置乃至赣州及周边设区市固废处置难题,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严格环评审批,拒绝污染项目。该县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环评环测先行,果断拒绝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项目落户,从源头上杜绝新进项目污染环境。同时,该县强化环境污染源监管,近年来关闭实心黏土砖厂和搬迁污染企业154家,公共交通、城市亮化等越来越多的领域正成为新能源、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地。

——立足生态优势,推进碳汇交易。碳汇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该县注资1.02亿元,将拥有15.15万亩商品林的林场改制成绿源林业投资有限公司,进军林业碳汇交易领域。2015年12月起,绿源林业公司与北京盛达汇通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约林业碳汇合作开发项目,全县40万亩林地被列为开发对象,会昌因此成为全省少数几个在林业碳汇产业中“吃螃蟹”的县,目前全县每年可从碳汇交易中得到1000万元森林生态价值补偿。

... ...

会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深耕“风景独好”

产业添绿,发展加速。一幅“风景独好”新画卷,正在会昌铺展、延伸。

会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深耕“风景独好”

来源:综合赣南日报

作者:特约记者许远生 记者钟义勇 刘效江

编辑:杨鑫  编审:温著华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