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2018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在南昌开幕。会议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在南昌和哈尔滨分两段举行,南昌段由江西省教育厅、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承办。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教育部副部长孙尧,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副校长巴哈诺维奇·亚历山大,俄罗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信息司副司长慕尔科娃·玛丽亚·弗拉基米罗夫娜,乌克兰哈尔科夫航空大学校长助理马尔科维奇·谢尔盖·叶夫格尼耶维奇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菊生主持开幕式。
会议围绕新材料与航空航天技术,探讨技术和产业的最新进展与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致力于落实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访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三国的成果,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和平台。
会议设1个主会场,3个分论坛,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国家的14个政府机构、39所大学、16所科研机构、34家企业的负责人、校长和代表共240人参会。
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在致辞中指出,创新需要开放与合作。江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协同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江西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是中国重要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特别是光伏材料、铜基新材料、稀土及钨合金材料、有机硅等产品技术及产能在国内领先。江西又是航空大省,是中国唯一同时拥有旋翼机和固定翼飞机研发生产能力的省份。江西还有坚实的平台支撑、专业的人才队伍和良好的机制保障,为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提供支撑,有力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江西省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共享、协同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强与中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研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和创新成果共享,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孙尧副部长在致辞中指出,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等参会国家与中国有着相似过去和很深渊源,有良好合作基础和态势。2017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率团访问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三国,深化了我国与三个国家间教育交流与合作。本次会议的召开,是落实陈宝生部长出访成果、推进多边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国际多元合作,要聚焦产业和经济发展,聚焦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是关键路径。中国将通过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创新,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实现多元主体合作共赢,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惠及世界各国的人民。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进入历史性的交汇期,这对中国的发展既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是严峻挑战。进入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创新、更重视创新。
在此背景下,此次会议可谓正当其时!
来自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代表,分别围绕各自优势领域,结合与中国的已有合作基础,表达了对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的充分肯定和今后深化合作的强烈愿望。
俄罗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信息司副司长慕尔科娃·玛丽亚·弗拉基米罗夫娜说,中俄两国在教育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两国的年轻人对对方国家的历史、文化、语言以及传统习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2012年赴俄罗斯学习的中国公民数量增加了两倍,达到了3万人,而来中国学习的俄罗斯公民数量增加了2.5倍,达到了1万8千人。她表示相信两个国家高等院校之间人才流动在2020年可以实现增长到10万人。慕尔科娃·玛丽亚·弗拉基米罗夫娜强调,“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正在积极发展中,例如我们与北理工大学在深圳成立了中俄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与中国当地企业合作,在浙江共同建立了研究院。两国高质量的教育合作是建立在共同的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我们都认同高尚的品德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我们诚挚邀请中方的同行一道开展相关领域的合作。”
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副校长巴哈诺维奇·亚历山大说,本次大会的召开对于促进中白两国在产学研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建立于1920年,是白俄罗斯历史最悠久、学术水平最高的理工科大学。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大部分院士出自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其众学科中的生物工程、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及商品检验、生态学、工业经济等专业在欧洲及全世界都占有领先地位。巴哈诺维奇·亚历山大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能够为中白两国高校和企业建立持续合作的机制和桥梁,我们也欢迎参会的代表来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访问和交流。”
乌克兰哈尔科夫航空大学校长助理马尔科维奇·谢尔盖·叶夫格尼耶维奇说,中乌两国有悠久的合作历史,哈尔科夫航空大学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就参与了中国高校航空学院的建设和组建。他说,“中国和乌克兰两国合作潜力巨大,并且迫切需要上升到新的高度,我们需要建立一些科研中心,需要认真地考虑我们新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研发,在教育领域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包括企业在职人员培训、双学历的推广等。中国古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就是迈向光明和胜利的第一步。”
据了解,会议主办方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在会前为各方编辑了参会意向洽谈手册,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各国代表经过前期的沟通和交流,已经达成许多重要共识,为今后深化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大会上进行了首批合作项目的签约,南昌大学与俄罗斯科学研究技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南昌大学与俄罗斯基轮斯基物理研究所、江西科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南昌航空大学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与白俄罗斯国立信息及无线电技术大学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主持。陈锋主任表示,“我们将不断深化合作创新机制、搭建平台、提供专业化的后续服务,不断推进已经签约的各方,孕育出更多的丰硕果实。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单位和组织参与进来,大家共同携手,推动产学研用国际合作迈向新高度。”
记者了解到,在主会场,中外专家学者也结合各自的专业做了主旨报告。
莫斯科大学核科学系前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萨维里耶夫·瓦列里·伊万诺维奇就“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做了主旨报告。他说,中俄合作历史非常长,在所有重大、基础类的科研方面都有涉及,这也包括医疗诊断和医疗康复领域。新的医学发展需要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支持,将大型的诊疗设备变得可移动化和便携式,使得全国各个偏远地区都能够用上。
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教授的报告是《从跟跑到领跑》。他说,LED具有光效高、寿命长、响应快、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在显示、显像、背光、照明等广泛应用。江教授以他所带领半导体照明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开展LED新材料新研发应用为例,介绍了该团队在LED领域从跟跑、到并跑、到部分领跑,成功发展了硅基LED技术,从源头避开了与国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例。该团队站在巨人肩膀上,另辟蹊径,在国际上率先突破了高光效Si基LED蓝光、绿光、黄光材料芯片及黄光专用设备MOCVD设计与制造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GaN/Si蓝光LED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GaN/Si黄光LED或2016-2017年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ISA新闻奖。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春安就“三元耦合”做了报告。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按照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的思路,由中心成员共同出资设立各中心专属的协同创新基金,由相关大学和企业按照行业分类组建若干协同创新中心,由大学和科研机构组建若干研究所,并采取独特的“基金-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所三元耦合”体制,即协同创新基金遴选项目及领投,政府投资及资助自动跟进,知识产权由基金、研究院、大学共享,收益按照投资人和团队各50%的模式分配,在组织结构上实现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市场配置资源,推动知识、技术、产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按照大学课程与研究院实践“双课程”,大学学术导师与研究院科研导师“双导师”,大学学术与研究院准科研人员“双身份”,大学考核理论与研究院考核绩效“双考核”,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开创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行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教授在“通用航空国际合作大有可为”报告中说,目前是中国进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布局的最佳时期。通用航空可实现人类交通方式“第四次革命”,这必将带来通用飞机、发动机、机载、空管、运营、服务的技术大变革。中国正成为全球通用航空最为重要的新兴市场,中国现在各方力量在推动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一是中央政府,政策信号非常强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二是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布局通用航空的发展,包括机场建设等。三是资本市场在关注、投资。四是国外产业主力开始布局产业发展。中国要与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开展通用航空发展的国际合作。在通用飞机的设计与制造,机场设施设备,飞行员、工程师及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培训,航空博物馆,航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南昌航空大学副校长杨晓光在“产学研用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报告中说,南昌航空大学形成了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核心的学科群,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在“航空动力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飞行器构件先进链接技术”、“航空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系统试验设计”、“航空构件精密成形技术”等五个学科方向形成特色和优势。1952年建校迄今,已培养14万毕业生。在我国从事“无损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中80%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对接国家和江西省战略需求,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同航空企业和研究院所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交流,不断助力国家航空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江西航空产业布局和地方经济发展。
据了解,2018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哈尔滨段聚焦材料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将于6月14—15日召开。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