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   本网专稿

江西在天然湖泊和城市规划区内湖泊设立湖长 实现河长制与湖长制有效衔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6-19 13:35:06
分享

江西在天然湖泊和城市规划区内湖泊设立湖长 实现河长制与湖长制有效衔接

江西省河流湖泊众多,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86个,拥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江西省也存在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萎缩、湖泊水体污染、水体环境变差、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江西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经过几个月的酝酿、修改和完善,已经正式印发实施。

6月19日上午,在“深入推行河长制 全面实施湖长制”新闻发布会上,江西省河长办专职副主任姚毅臣并对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进展做了通报,并对《工作方案》做了解读。

江西在天然湖泊和城市规划区内湖泊设立湖长 实现河长制与湖长制有效衔接 

江西省河长办专职副主任姚毅臣发布新闻

江西省河长办专职副主任姚毅臣告诉记者,江西省自2015年底启动实施河长制,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构建了党政同责、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实现了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域河长制的全覆盖,基本完成了“每条河流都要有河长”的要求。在制定《工作方案》时,既延续了江西省现行河长制的体系框架,又进一步明确了在天然湖泊和城市规划区内湖泊要设立湖长,实现了河长制与湖长制的有效衔接。

《工作方案》既进一步明确了总湖长、副总湖长、湖长,以及湖长制省级责任单位、各级河长办公室在湖泊管理和保护方面的具体职责,又重点强调湖泊所在的设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要按照行政区域分级分区设立湖长,确保湖区所有水域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湖长要统筹协调湖泊与入湖河流的管理保护工作,确定湖泊管理保护目标任务,组织制定“一湖一策”方案,协调解决湖泊管理保护中的重大问题,依法组织整治围垦湖泊、侵占水域、超标排污、违法养殖、非法采砂等突出问题。乡、村两级湖长要做好湖泊管理保护的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处理,处理不了的,上报县级人民政府进行处理。

在具体目标确定上,《工作方案》与江西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方案相衔接,提出通过全面实施湖长制,确保湖泊面积不缩减,湖泊水质不下降,湖泊生态不破坏,湖泊功能不退化,湖泊管理更有序。到2020年,鄱阳湖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城市规划区内湖泊水质达到IV类及以上。

组织体系构建方面,一是按河长制工作做法,明确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湖长制组织体系;二是省市县乡四级设立总湖长、副总湖长,由总河长、副总河长兼任;三是跨行政区域的湖泊原则上由上一级领导担任湖长。其中,跨设区市的湖泊由其所在流域的省级河长担任省湖长;四是明确湖长责任,湖泊最高层级的湖长是第一责任人,湖区涉及的设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及村级(社区)组织为责任主体。

《工作方案》明确了7项主要任务。力争年底出台施行《江西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条例》。

目前共设立五级河(湖)长2.5万人,配备河湖管护人员9.42万人。其中,鄱阳湖由分管农口的副省长担任省级河(湖)长、环鄱阳湖的3个设区市14个县(市、区)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县级河(湖)长。在全国率先设立河长办副厅级专职副主任及省河长制工作处,10个设区市、80个县(市、区)级河长办设置专职副主任,有效提升了各级河长制工作机构的执行力。

先后出台会议制度、信息工作制度、工作督办制度、工作考核办法、工作督察制度、验收评估办法、表彰奖励办法等7项制度,其中,国家批准的河长制省级表彰项目为全国首个。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纳入省政府对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省政府对省直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并把河(湖)长履职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述职的重要内容,河长制湖长制考核结果由省政府办公厅进行通报。

持续两年开展10多个河湖“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清河行动”。两年累计排查出各类损害河湖水域环境问题1963个,整改完成率达94%以上。通过“清河行动”“消灭劣V类水”等集中整治行动,河湖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省地表水质达标率由2015年的81%提升至2017年的88.5%,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15年的93.8%提升至2017年的99.1%,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保持在100%。

强化了部门联合执法,特别针对鄱阳湖区,形成了以省综治办牵头,水利、公安、海事、交通、林业等涉水执法部门共同联合执法的固定模式,联合执法成效显著。创新“河长制+精准扶贫”,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省1.7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被聘为河道保洁员,占全省河道保洁员总数的35%。

全省130条示范流域或河段规划治理项目289个,总投资272亿元。其中,环鄱阳湖区共确定19条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示范流域或河湖段,开展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26个,总投资约41.62亿元。通过综合治理,鄱阳湖南矶山等地生态环境优良,当地群众已从中收获生态红利。

江西在天然湖泊和城市规划区内湖泊设立湖长 实现河长制与湖长制有效衔接

据了解,这几年江西通过责任单位联席会议等平台解决问题。江西省水利厅河长工作处处长邹崴说,一是进一步明确部门治水职责任务。其中,省级确定24家省直部门为河长制省级责任单位。每年通过制定印发河长制湖长制年度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各责任部门的治水职责和任务。二是建立沟通机制。通过河长制责任单位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及信息简报等平台研究解决河长制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开展联合行动。省委农工部、省公安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工信委、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住建厅、省国土资源厅等责任单位牵头开展相关整治行动,梳理并解决了一大批影响河湖健康的突出问题。四是联合开展督察检查。五是强化考核。2017年起,省政府将河长制省级责任单位承担的河长制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到对省直部门绩效考核责任体系,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履职尽责。

邹崴说,与河流相比,湖泊的管理保护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一方面湖泊水域较为封闭,遭受污染后治理修复难,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大。另一方面因湖泊一般有多条河流汇入,河湖关系复杂,必须因地制宜、因湖施策,统筹做好湖泊管理保护工作。为此,出台的《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工作方案》结合江西省实际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对湖长制具体工作予以细化。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抓紧摸清湖泊基本情况,组织制定湖泊名录。建立包括湖泊名称、位置、面积、容积、水质、调蓄能力、主要功能等内容的“一湖一档”抓紧划定湖泊管理范围。加强对湖泊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

江西在天然湖泊和城市规划区内湖泊设立湖长 实现河长制与湖长制有效衔接

江西省河长办专职副主任姚毅臣说,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对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工作机制、部门职责、河长办公室设立、河长办职责、总河(湖)长职责、河(湖)长职责、巡河要求、三员设置、社会参与、河湖长日设立、表彰奖励、公布公示、投诉举报、信息报送、信息共享、专项整治、考核机制、督察机制、责任追究等内容予以明确。条例的出台,将使河长制湖长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江西在天然湖泊和城市规划区内湖泊设立湖长 实现河长制与湖长制有效衔接

江西省环保厅副厅长曹永琳说,江西省针对湖泊的水质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环保部门有以下具体的应对措施。一是加强源头控制。是严格环评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二是加强水环境监测预报预警。加快建设包含总氮总磷等水体富营养化指标的水质自动监测站。严密监控企业污染排放。三是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四是加强生活污水污染防治。五是加强工业污水污染防治。排查湖泊周边工业区企业。依法淘汰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落后生产线,依法关闭淘汰非法生产经营或资质证照不全的生产企业,环保设施不全、污染严重的企业。今年下半年可以通过手机APP查到所有河流水质情况。

江西在天然湖泊和城市规划区内湖泊设立湖长 实现河长制与湖长制有效衔接

江西省林业厅副厅长胡跃进说,江西省明确在湖泊实施湖长制后,林业部门在湿地保护工作方面做了周密考虑。一是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2016年和2017年,全省共完成造林面积350.1万亩,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造林年度计划任务。二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三是加快制度和体系建设,推动湿地保护与修复。四是开展了打击非法侵占林地、破坏湿地和野生动物资源专项整治“清河行动”。下一步,一是进一步加大造林绿化力度,积极构建山青水绿的自然美景。二是全面加强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努力维护流域生态安全。今年,将在全省全面推行“林长制”,把每一片森林的管理责任落到各级领导肩上。三是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河湖沿岸优良的乡村生态环境。大力推动乡村风景林和乡村森林公园建设,实施乡村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一批小微湿地。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