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育青禾: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朱谋俊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9-08 06:30:54
分享

倾心育青禾: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朱谋俊

9月5日,朱谋俊获得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奖(摄影:王健)

9月5日,朱谋俊获得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奖。朱谋俊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在教育投入上做到“五个优先”,即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优先保证、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人才优先引进。八年多来,朱书记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吉州的教育投入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财政增长的速度,用“小财政”办出了“大教育”。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他对教育有着特殊的真挚情感。每年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他都会坚持作为全区性重大会议来召开,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和安排部署教育工作,这成了吉州区雷打不动的惯例。八年多来,坚持教育工作一年一个主题,一年做几件实事,“两堂两化”“两场两房”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名校长和名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教育资源均衡优化配置和教师待遇均衡优先落实稳定提升了教师队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党委政府抓教育工作的构架和体系。

“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些年来,他狠抓学位规模化建设、校园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推行“七个一”服务和“百万”工程,实施了教育惠民工程和教育扶贫工程,有力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在他的带领下,该区教育工作呈现出了“义务教育更均衡、高中教育争先进、职业教育上档次、学前教育有亮点”的良好发展态势。

朱谋俊,自2011年在吉州区任区长、区委书记以来,全区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逐年稳步提升,呈现出了“义务教育更均衡、高中教育争先进、职业教育上档次、学前教育有亮点”的良好发展态势。吉州区先后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等荣誉,2017年被评定为全省县(市、区)党政领导履行教育职责综合评价优秀等次,今年被推荐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试点区。

倾心育青禾: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朱谋俊

朱谋俊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摄影:王健)

抓教育就是抓民生

吉州区作为吉安市的中心城区,在2000年由原县级吉安市撤市设区成立。成立以来,面临着一边是财政基数锐减,另一边是财政供养人员、民生事业倍增的局面,区级财力并不宽裕,教育投入更是捉襟见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周边各县创业务工人员不断向中心城区集聚,大部分子女随迁到吉州区就读,导致吉州区日趋紧张的教育资源和群众日益增长的“有学上”转为“上好学”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再穷不能穷教育,对教育的投入再多也不为过”。面对新形势,这位对教育倾注大量心血的区委书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他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优先谋划、优先保障、优先发展。具体表现为“五个优先”,即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每年的教育经费全部优先保障、优先拨付,近五年财政教育支出约2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6%。教育用地优先保证,吉州地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非常紧张,但教育用地是按需应保尽保,即使别的项目先搁一搁也要先确保教育用地。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建立完善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全区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待遇优先落实,确保教师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水平,对教师的各项待遇都优先落实到位。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每年都是优先按需补充,采取优秀教师“绿色通道”、定向招聘和公开选调等途径,近五年共引进各类优秀教师680名。

在他的带领下,吉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百姓们在家门口不断感受着教育的变化:校园更美了,设施更先进了,入学更便利了,校园及周边环境也更安全了。朱谋俊用心谱写出了用“小财政”办成“大教育”的华美篇章。

每年都为教育办好几件实事

朱谋俊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通过“十年寒窗”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因此对教育有着特殊而真挚的情感。每当谈及教师、学校、教育,内心总会多一份亲切,多一种情怀。他经常对吉州的干部说:“我们基层的领导干部,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能只在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行动中,要千方百计为教育、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多办实事。”

八年来,他坚持教育工作一年一个主题,一年做好几件实事,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全面有序有效提升全区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一是全力解决好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八年来,吉州的教育投入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财政增长的速度。特别是近5年来,全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15亿余元,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了7所中小学和18所独立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2.2万余个,有效缓解了“城区挤、乡村弱”“大班额”等问题;将农村学校打造成微缩版城市学校,80%以上的农村学校成为市级美丽校园,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尤其是针对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朱谋俊想了很多办法。在城区大力推进新建小区配建幼儿园,公办、民办“两条腿”来缓解;在农村,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实现2000人以上村公办幼儿园全覆盖,搅活了农村学前教育这池春水。同时,克服起步晚、基础薄弱、资金不足等困难,立足本地实际,坚持校企办学的思路,大力发展好职业教育。目前已发展职业学校3所,普职比高达59:41,高于国家标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国家级重点专业,机械制造、模具电子等专业被列入省重点建设专业。吉安市中等职业学校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达标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二是努力解决好城乡不均衡的问题。曾几何时,农村师生外流严重,困扰着吉州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空心化”如同一个巨大的“抽水泵”,抽走了乡村的文脉和生机,也抽走了群众的公平感。在一次与农村中小学校长进行座谈时,朱谋俊了解到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业务骨干流失的现象。一些校长反映说,新毕业生分到农村学校,呆了两年业务刚有点成熟,就想着法子往城里走,农村学校几乎成了培养输送教育新兵的基地,教学质量普遍较差。对此,他认为,农村教育涉及到广大农民和农村孩子,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会后,他立即召集有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实施以支援农村教育为重点的教师对口交流工作。通过互派教师、结对帮扶、轮岗交流、专题讲座、信息共享等方式,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为确保对口交流工作常态化,探索推行了一系列制度政策。每年,区教育局对各校督导三次以上,各校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争先的好态势;规定新提拔的校长,必须要有三年以上农村工作经验;职称评聘优先向农村教师倾斜;实施关爱工程,即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名校长名教师奖励、教师培训、教师体检、边远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和生活补贴、困难教职工帮扶、村小炊事员和门卫工资;还每年安排200万元为农村教师提供完备的工作生活配套,有效激发了农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朱谋俊每年都要身体力行开展教育调研考察工作。这些年来,他跑了多少所学校,调研了多少个教育课题,召集教育行政领导、教师开了多少次专题座谈会,他自己已经记不清了。经过多年的摸索,他心中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党委政府抓教育工作的构架和体系。在他的带领下,吉州教育美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朱谋俊反复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就是吉州区义务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他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推进。一方面,推进教育惠民工程。落实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招生网络服务平台为支撑”的随迁子女入学机制,严格执行“就近入学、划片招生、排序录取”的招生原则,重点保障好民工子弟、留守儿童和弱势群体子女的入学零门槛、无差别入学。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建设“乡村少年宫”“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从生活、学习和心理上给予细致关爱。发展特殊教育,确保适龄残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另一方面,推进教育扶贫工程。结合吉州城镇困难群众脱贫解困工作,深入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国家补助、政府扶助、社会各界资助的帮扶机制,将全区建档立卡户适龄受教育子女全部纳入资助范畴,动态管理贫困学生,确保家庭困难学生“零失学”。创新举措多方筹集帮扶资金,主动对接社会公益组织资助帮扶困难学生,组织慈善机构捐款捐物,确保每个学生有学上,上好学。

吉州区这些年来教育的喜人变化,群众看眼里、喜在心上。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几年,是吉州教育投入最多、进步最快、变化最大、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人民对教育事业的美好需要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吉州区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对表对标上级要求,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速推进教育强区战略,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贡献吉州力量。”这是朱谋俊谋俊书记近日在接受江西教育电视台专访时说的话,也是对36万吉州儿女做出的“庄严承诺”!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