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好心人: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沈启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9-08 06:30:54
分享

都市好心人: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沈启华

沈启华荣获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荣誉(摄影:王健)

9月5日,沈启华获得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奖。

沈启华,1943年出生,是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的一名退休教师,曾任上海大学文明办副主任。在新上海大学成立后,沈启华担任了上海大学精神文明办办公室副主任,成功组织了“四院一系与四镇一街道”活动,之后沈启华又组织了“两地三方共建精神文明”的活动。退休之后的沈启华一直奔波在慈善助学的道路上,期间,他因为心脏搭桥曾在生死线上徘徊过,却从未停止过爱心助学事业。2014年9月,沈启华荣登“中国好人榜”。

1994年的暑假,上海大学嘉定校区照例开始筹划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年的活动领队任务临时落到了沈启华身上。于是,52岁的沈启华怀揣上海大学师生捐助山区贫困学生的2万元钱,带领一批大学生到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经公桥镇社会实践。

“即使是今天回想起来,那里的所见所闻都让我感到震惊和心酸——房子千疮百孔,嘉定地区养鸡、养猪的房子都比它好。特别是有一家,四个人一张床,四个人一床破被子,床脚是用石头垒起来的,上面是板。吃什么呀,我们一看,锅里就是地瓜叶稀饭,菜就是地瓜的茎。”破烂透风的教室、满身补丁的衣裤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深深地刺痛了沈启华的心。他将带去的所有钱和衣物都送给了村民们,仅仅留下了回家的路费。那次沈启华资助了计文娟、施秀琴两个女孩,一直帮助她们完成义务教育。两个孩子成绩都很好,如果仅仅因为贫穷而放弃学业,这是做了几十年教师的沈启华不忍看到的。

1994年正是希望工程刚刚兴起的时候,沈启华等人的善心如同一缕凉风,吹散了七月小镇湿热的空气。临行时,依依不舍的村民们一直送到村头的车站,在车辆刚刚启动的瞬间,一对不知该如何表达谢意的祖孙,竟然双双跪下。震撼中,一种责任感与同情心从他心底油然升起。沈启华说,“在那一瞬间,我意识到,这里的人们太需要帮助了,自己的后半生,也许从此再也割舍不下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

回到上海后,薪水不高的沈启华将做班主任每学期70元的津贴、监考一次5元的费用一点点攒起来,都寄给了孩子们。不仅如此,每年他还主动再多捐助一两个贫困孩子上学。2003年,沈启华退休了,但助学的热情一点儿没减退。他决定自己每年结对帮助10名困难孩子,打算在退休10年后帮助100个小孩。2012年,他圆了这个梦,十年助学,百人之梦。

沈启华资助的孩子越来越多,慈善助学形成了爱心连。1996年,洪水冲垮了景德镇市昌江区丽阳镇余家小学,已与沈启华成为好友的当地区委书记给他写了一封求助信:“沈老师,您好!今年夏天,江西遇上了百年不遇的洪水,余家小学被水冲毁了,312名小学生无学可上。希望沈老师能想想办法,帮助孩子们重返校园。”接到来信,沈启华就傻眼了。重建一所小学至少要二十万,这对一个普通教师来说,谈何容易!去哪里筹这么多钱呢?他只得寄希望于社会。

正值三伏天,沈启华顶着烈日,跑遍了上海市各个慈善机构,整整一个星期的早出晚归,进展却十分缓慢。有一天,沈启华满身大汗的找到上海市共青团委,接待他的工作人员,竟是他的一个学生。

小伙子既惊讶又敬佩,他以前从不知道老师助学的事。感动之余,他和老师一起奔波,联系了很多社会慈善人士。一趟趟奔走,一次次求助,他的爱心终于感动了友邦保险的徐正广老总,对方乐意出资20万元帮助余家小学重建,几个月后,景德镇市昌江区丽阳镇建起了一所崭新的学校,也是景德镇市的第一所国家级希望小学——余家希望小学。新学校开学那天,沈老师受邀参加开学典礼,还被聘为名誉副校长。从此,余家希望小学成为沈启华魂牵梦萦的地方,在沈启华的指导关怀下,余家希望小学已经成长为了江西省农村示范学校、江西省文明校园、国家足特色学校、国家乡村学校少年宫。

第一所希望小学建起来了,沈启华的心愿只完成了一半,他还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亲自捐资建希望小学。时隔10年,沈启华的助学梦终于圆满了——身为上海一家企业副总的大女婿出资20万元,帮助丽阳中心小学重建,真正圆了沈老“亲自捐资建希望小学”的梦。

沈启华最初助学是瞒着家人的“地下工作”。当年教师待遇并不高,沈启华每月工资也就两百多元钱。一家四口住的还是二十多平方米的简式公房,连卫生间都是和邻居合用的。妻子以前是农村户口没工作,大女儿刚刚毕业,小女儿还在读大学,到处都要用钱。他怎么敢把助学的事说出来呢?直到读大学的小女儿沈磊读读到一封来自江西的信,了解到父亲寄钱去江西扶贫助学,他的事才被“揭穿”。沈磊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爸爸的一张汇款单,“想不到爸爸平时一向俭省,对外人却那么大方,一给就是200元。”沈磊有点不高兴,就将此事告诉了妈妈。

沈启华的妻子想到家里还有2个正在上学的女儿,她劝丈夫放弃助学。沈启华二话不说,带着妻女来到了江西景德镇市山区,看到那里贫困的情景,妻子流泪了,背着丈夫偷偷塞给孩子50元钱。沈磊说,“那是96年,我们和爸爸一起去了一次山里,触动特别很大,那种穷困不是我们这些大城市的孩子能想象的。现在我们都很支持爸爸。在爸爸的影响下,我也积极参与爱心助学活动。”女儿们工作后,继承了老爸的慈善爱心,积极参与父亲的爱心助学事业,这让沈启华极其欣慰,自己的“希望事业”后继有人了!

不仅是女儿们,随着沈启华事迹逐渐被传开,他一个人的“希望事业”变成了更多人的“希望工程”。“当时有不少人找到我,都表示要献爱心。有一个女同志,说要捐助一个学校,但是不肯张扬。愿意献爱心的人很多的,不一定很有钱,也不图回报。”沈启华说。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上海各界已在景德镇结对帮扶了1000多人次。在这批爱心人士中,汇集了上海的教师、医生、公务员、学生、农民等各界人士。随着一个个助学对子的结成,沈启华用真情搭起了一座沪赣“爱心桥”,孩子们口中的“上海爷爷”名副其实了。

2007年景德镇市举行首届“感动瓷都十佳人物”评选活动,上海好心人“沈爷爷”成为入选“十佳人物”的唯一一位非当地人士。2011年9月,沈启华同志被上海市文明办授予“上海好心人”称号,2012年被评为嘉定区十大杰出人物提名奖。2013年获得“嘉定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提名奖”荣誉称号。2014年与2015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身边好人’”。

为解决余家希望小学和丽阳中心小学缺少体育、艺术类教师,沈启华四处奔波,2009年促成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与丽阳镇中小学校对接,建立长期共建关系,每年组织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的大学生们前往江西景德镇市昌江区丽阳镇支教,为孩子们义务开设美术、英语、音乐等艺术类课程。从此,他的爱心助学之旅不再孤独,从2011年起,经他联络,嘉定区启良中学师生们也加入到了爱心助学马拉松接力赛之中,嘉定镇街道花园弄社区的居委干部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希望小学的困难孩子们捐钱捐物。

2014年,嘉定区文明办牵头开展了“助圆好人梦,感动身边人”共建结对牵手活动。沈启华第一时间联系到了区文明办,在区文明办的协调下,嘉定区公证处拨出专项资金,并专程派人和沈老师一道来到江西,结对资助了20个困难小孩,直到完成学业,实现山里娃们走出大山的“梦想”,让山里人的教育观念发生改变,有了重视教育的觉悟,让孩子们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因为一次心灵的触动,沈启华的生命中从此多了一份“给予”的炫彩和温情;因为山区孩子的健康成长,沈启华晚年增加了无限激情与奉献。但是沈启华说,个人力量是单薄的,他的爱心助学事业离不开当今美好的社会,孩子们真正应该感谢的,是整个社会,是这个时代。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