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江西崛起的脊梁——记改革开放40年江西电网变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9-20 09:18:18
分享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站在南昌八一大桥放眼一江两岸,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电能,让赣鄱大地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电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改革开放40年,江西电网规模不断壮大,联网范围不断扩大,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电网技术不断更新,用电质量不断提高,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挺起了江西崛起的脊梁。

挺起江西崛起的脊梁——记改革开放40年江西电网变迁 

朱珊-斗门220千伏线路的建成,标准着江西220千伏电网雏形的形成(摄影:李新伟)

(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从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这一年,南昌电网和赣西电网通过220千伏线路联在一起,结束了孤立运行的历史,显露出江西220千伏电网雏形。

在随后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借力改革东风,顺应江西经济振兴,江西电网建设吹响“进军号”,大踏步向前迈进。到1989年9月,以赣州220千伏虎岗变电站投运为标志的江西220千伏全省统一电网正式形成,再到2000年10月26日,江西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南昌变电站建成投运,标志着江西电网建设跻身500千伏超高压“俱乐部”。

进入21世纪,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2002年12月29日,正式实行“厂网分开”,组建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江西电网成为国家电网的一员,再次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挺起江西崛起的脊梁——记改革开放40年江西电网变迁 

江西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摄影:李强)

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江西电网建设突飞猛进,一座座变电站拔地而起,一条条银线飞越高空。随着500千伏赣州、石钟山等一系列重点输变电工程先后建成,到2010年,江西500千伏中部环网形成,标志着江西主干网架实现了从220千伏到500千伏的重大跨越。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电网跳出长期处于电网末端的发展定位,朝着“打造区域枢纽电网”的目标迈进,实现了发展思路的重大突破。这五年来,江西电网总投入高达592.8亿元,年均投资超过百亿元,创历史之最。这五年,“优主网、强配网”精准发力,加快构建安全可靠、坚固耐用的江西现代化智能电网。南昌、九江、赣州、吉安和上饶等地持续拓宽配电自动化建设覆盖面;共青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建成,率先跨入智能电网时代。

截至2018年,江西所有县域电网实现110千伏线路“双电源”供电,220千伏变电站实现“县县覆盖”,全省累计建成500千伏变电站22座,形成了“两纵四横五环网”的骨干网架。改革开放40年,江西电网规模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线路长度分别增长250多倍和170多倍。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

在电网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联网范围不断扩大。

省间互联最早追溯到1983年1月,220千伏下柘线建成投运,鄂赣实现220千伏联网,标志着江西开始接受华中电网的电力。到2009年,随着500千伏鄂赣三回线路投运,江西电网至此有了3回500千伏“大动脉”与华中电网相连。跨省输送电能形成新格局,三峡、葛洲坝等水电乃至千里之外的大西北的清洁光能都可输入江西,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显著增强。

跨区域更高电压等级的互联,也持续在酝酿和争取中。

江西是一个能源极度匮乏的内陆省份。“少煤、无油、乏气”,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自2001年以来,江西能源净输入比例均超过50%,2008年达55%,到2015年已超过70%。与此同时,改革开放40年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GDP从1978年的8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0818.5亿元,增长239倍;全省统调最高用电负荷由1978年的55.37万千瓦攀升至2018年的2106万千瓦,增长了38倍。

一边是一次能源匮乏,一边是用电需求飞涨。如何保障电力供应稳如泰山?新命题考验着政府、电网企业乃至社会各界的智慧。

自2009年以来,国网江西电力从没停下全力推进特高压建设早日入赣的脚步。“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把千里之外的电力引入江西”成为江西上下的共识。

2018年,国家能源局连续召开推进四川雅中水电外送工程会议,明确落点江西,要求加快工程核准。省政府也明确表示,坚持自建电源与外受电力并举,积极推进四川雅中——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使江西充分融入全国能源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大格局。至此,江西电网发展即将跨入更加光辉灿烂的征程。

电流奔腾,点亮赣鄱大地,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

伴随江西主网的不断壮大,江西农网也得到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亲历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时代变迁。

挺起江西崛起的脊梁——记改革开放40年江西电网变迁 

户户通电,圆了几代人的心愿(摄影:钟海燕)

改革开放初期,作为农业大省,江西农网由于底子薄、历史欠账多,农村用电水平普遍低下,不仅如此,农村电价高,农民负担重。

党心连着民心。1998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对江西农村电力管理体制与农村高电价现象做出重要批示。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江西省率先拉开了全国农网“两改一同价”的序幕。经过数年努力,2004年1月11日,江西全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同网同价,农村到户电价平均下降0.9元/千瓦时,下降幅度为全国之最。

紧接着,又一项“民心工程”在江西打响全国“第一枪”。2006年5月12日,国家电网公司“户户通电”工程在江西率先启动。江西电网员工与广大人民群众跋山涉水、立杆架线,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施工环境恶劣等诸多困难,提前九个月,把象征光明的电流送进了无电的偏远山村,让17.2万户、67.3万无电人口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照明靠油灯、碾米靠水碓的日子。“户户通电”,不仅送去了光明电,更送去了幸福生活的希望,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类家用电器走进寻常百姓家,广大农村的用电负荷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也出现了,在赣南苏区等不少偏远山村,一到用电高峰很容易出现低电压等问题。老百姓不再满足用上电,更希望用上放心电、富足电。人民美好生活的用电期盼,也是电网企业不懈努力的方向。

电亮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国网江西电力持续将电网发展重心向城乡配电网、赣南苏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将农网改造项目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抓实抓牢,畅通电力“最后一公里”,架起党服务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全力支持江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近两年来,江西每年投入配电网建设改造资金约80亿元,约占全省电网建设投资的80%,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这5年来,江西全省长期低电压问题得到治理,累计144.6万户受益,其中,仅赣南苏区有58.5万户农户彻底告别了“低电压”问题,用上了放心电,用电质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网改造升级,让城里和乡下用电几乎一个样。在赣州上犹县水岩乡古田村,一栋栋白墙黛瓦、具有客家特色的小洋楼鳞次栉比,矗立在乡野,让人眼前一亮。在村民黄瑜宽敞明亮的屋子里,只见楼上楼下,电视机、冰箱、电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无不折射着现代化的生活气息。说起用电的改善,黄瑜就打开了话茬。“过去,这边的电压低得很,别说看电视、用冰箱,晚上大家都用电时,连灯管都启动不了。现在,电放心地用,家里装了有电热水器,随时有热水洗澡,真是方便。”

受益的远不止黄瑜一家。从2014年到2017年,国网江西电力在全省完成了148个“整乡整镇”配电网建设改造,增加配电变压器6300多台。仅2017年一年,惠及农户28.27万户,近100万人口。

在2016~2017年新一轮农网改造“两年攻坚战”中,江西累计完成6396个自然村电网改造,实现村村通电力电,惠及590多万群众用电,直接助推226万人脱贫,助力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

农网改造升级,顺民意得民心。2018年,赣州会昌庄埠乡正坑村127位村民满怀深情,自发地向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寄送联名信,感谢电力帮扶全村脱贫攻坚。

农网改造升级,也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17年,江西统调售电量突破1000亿度大关,其中县域电网供电量占70%以上。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丽乡村舒展美好画卷,广大农村电网建设开启新篇章。

挺起江西崛起的脊梁——记改革开放40年江西电网变迁 

江西提前完成两年攻坚战任务,农网改造惠及千家万户,图为在扬之洲农网改造升级场景(摄影:李强)

改革开放40年,从主网到配网,从城网到农网,江西电网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西电网茁壮成长的每一步,与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铿锵有力,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展望未来,一个更加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展现在我们面前,为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贡献更大的力量。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