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双修调研采访座谈会现场(章文 摄)
世界闻名的瓷都景德镇,2017年3月列入全国第二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简称“双修”)试点城市。11月7日,景德镇“双修”调研采访团走进景德镇陶溪川,在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景德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青山绿水”的重要精神,扎实推进以“改善生态环境、补齐功能短板、提升服务水平、转变发展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改革工作,提升城市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探索出了一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径。
强力高效推动,以机制保障“双修”
把“城市双修”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进,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组织机构到位。建立组长制的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任指挥长,相关领导任副指挥长,“强抽人、抽强人”,抽调了100多名精兵强将专职负责,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通过开展定期巡查和日常督查,确保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二是资金筹措到位。研究政策,用足政策,用活政策,争取政策性银行融资贷款,争取国家财政资金补助支持;做强做大做活国资平台,组建陶文旅集团,优化国控集团,改造城开投公司,资产规模过千亿,通过注入优势增量、盘活闲置存量、形成新的能量。三是实施方案到位。制定了《景德镇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景办发[2017]16号),明确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主要任务、行动措施和组织领导,将“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分为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重点推进整治建设“一带两城”,着力开展“六大专项行动”。四是工作机制到位。制定出台《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17年9月1日正式实施),城市管理有法可依;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机扫率达到90%以上;创新“公安+城管”联勤执法模式,成立了城市警察支队,全市划定100个网格,形成了“天上有云、地下有格、格中有人、人人有责”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五是广泛宣传到位。积极做好“城市双修”的宣传工作,做到全面动员、全域推进、全民参与。另外,通过报纸专栏、电视网络媒体、新闻发布会、市民参与等形式,对双创双修工作进行宣传。
科学制定规划,以规划引领“双修”
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同衡城市规划设计院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城市双修”专项规划,科学指导景德镇市的“城市双修”工作。一是开展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以问题导向,对四大水系、六大山体以及新老城区进行了细致的调查评估,广泛地征求市民意见,开展网上公众参与,梳理出生态环境受损、环境污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违法建筑存量大、城区风貌失序、环境卫生差等突出问题,明确“城市双修”工作重点。二是组织编制专项规划。积极开展了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功能修补、城市设计及风貌控制三大“城市双修”专项规划编制。其中《生态修复专项规划》以山、水为规划研究重点,包括山体修复、水体修复、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等;《城市修补专项规划》以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为研究重点,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研究、市政基础设施研究、公共服务设施研究、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等;《总体城市设计及风貌控制规划》以城市风貌特色为研究重点,提升城市形象品位。三是强化规划技术指导。为提高双修建设项目谋划论证的科学性,推动项目设计方案顺利落地实施,我们组建了双修技术营,由12家顶级设计单位3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涵盖城市建设领域八大专业(城市规划、水系治理、山体修复、道路交通、市政管线、园林绿化、遗产保护、建筑设计),切实加强项目技术指导力度和服务水平。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景德镇市山体修复技术导则》、《景德镇市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技术导则》、《景德镇市农贸市场建设技术导则》、《景德镇市广告店招设置技术导则》等技术指导文件,提高双修建设项目谋划论证的科学性,推动项目设计方案顺利落地实施。
细化六大行动,以项目推动“双修”
以工程项目为抓手,把“城市双修”工作细化落实到山体生态修复、水系生态治理、增加城区绿化、历史城区保护、补足基础设施、提升城市风貌六项行动中,推动“城市双修”各项工作任务落地生效。2017年完成双修项目共23个、61个单项,总投资估算约150亿元;2018年正在推进项目共67个(其中续建49个、新建项目18个)、478个单项,总投资估算约283亿元。
一是山体生态修复行动。为加强对我市城市山体自然风貌的保护,对因开山采石、破山修路、劈山造城等造成的城市山体生态破坏区域,进行了生态修复。全市约51万平米需要修复的山体面积被列入双修项目库,截止2018年5月已修复15万平方米山体,12万平方米山体正在修复中,约24万平方米计划2019年3月前全部需要修复完成。
二是水系生态治理行动。在指标体系建构下,重点针对我市昌江、西河、南河进行治理改造,已完成新昌南湖公园、西河湾湿地公园、宝石码头公园、南河蓄洪湖公园、昌江百里风光带(浮梁段)等重点项目,有效改善城市水坏境。未来还将开展西河湿地公园、天宝桥湿地公园、昌江百里风光带(城区段)等项目建设。未来通过对水系生态的进一步治理,将实现“让水清起来、让水留下来、让水动起来”的整体目标。
三是增加城区绿化行动。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优化城乡的开放空间布局。完成了10个公园和20处街头绿地,道路绿化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2018年还将启动建设凤凰山公园、马鞍山公园、昌江滨江带公园、西河湿地公园等项目,增加瓷都桥头、陶玉路南侧、恒大御景北侧等6处城市街头绿地。
四是历史城区保护行动。坚持把历史街区保护作为“双修”的重要内容,以创建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为抓手,以御窑厂为核心,以“三陶一区”为重点,对老街区、老厂区和老窑址实施了“点、线、面”的立体控制和保护。按照“修旧如旧、原地保护”的要求,重点对御窑厂遗址周边的老街区进行保护性修缮,提升周边环境质量,彰显文化遗产魅力。逐步实施老城区更新改造,对明清窑作群等一批古窑遗址进行了保护性修缮,一批老工厂得到就地保护性改造,其生产线退城入园,原汁原味地保护老城的风貌风格、文化肌理,再现了景德镇1000年陶瓷文化遗迹、600年御窑文化遗址和100年陶瓷工业遗存。其中,陶溪川文化产业园项目就是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利用为基础,融产业发展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发展为主业态,通过整合陶瓷老厂区资源,导入现代服务业经营理念,已打造成“陶瓷+”全业态、全产业链,融“食宿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创意街区,成功入选了住建部城市双修产业升级与园区整合规划示范样板。推动景德镇市文化复兴,人本回归。
五是补足基础设施行动。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住房、出行等焦点问题,谋划建设了公共设施配套项目248个;改造完善了一批便民利民配套服务设施,重点打造了30个步行15分钟便民服务圈;着力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34条57公里;大力推进国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投资30亿、总里程30多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基本完成。
六是提升城市风貌行动。以整洁治脏,重点清扫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死角,清除垃圾杂物。以整齐治乱,重点解决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摆乱设的问题,全市改造背街小巷239条,拆除违建30多万平米,拆除蓝顶棚700多处10万平米,拆除占道广告牌600多块。以整治治差,解决重要节点形象差、交通出行秩序差、公共场所管理差的问题。在农村开展“限高限大、治乱打违”专项行动,拆除农村“空心房”和违章建筑200多万平米。
落实项目责任,以督查促进“双修”
各责任单位建立项目管理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实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常抓不懈。一是建立项目建设模式。为了确保城市双修建设项目的稳步实施,各责任单位建立“六个一”的责任模式,将建设项目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级级落实,确保项目建设每个环节都责任到人。二是实行季度集中考评。建设项目巡查小组采取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和现场交流等方式,对城市双修工作和建设项目每季度进行集中考评打分排名,为保证督查工作成效,考评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体系,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及时跟进监督。三是专项督查突出项目。采取服务性督查与行政性督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对重点项目和施工场地困难项目等突出项目进行不定期专项督查,及时将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专报形式通报给建设单位,督促项目建设进展、提供工程技术服务、保障项目建设质量、提高项目建设品质。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