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让城市更有温度——“城市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的“奉新模式”探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2-01 15:02:14

近年来,奉新县以社会问题和民众需求为导向,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先后推出“百米智慧服务圈”、社区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等一系列党建项目,延伸服务内涵,升级人才队伍,探索出一条以城市基层党建推动社区治理的新路子。

体制创新:“三级四层”促进“共建共享”

2005年之前,奉新城区仅设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四个社区,隶属城关冯川镇管理,社区治理面临管理人员少、权责划定不清、管辖界限不明等问题,居民诉求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城市管理矛盾日益突出。

在问题的倒逼下,该县以城市基层党建为统领,在2005年开启社区管理改革之路,将社区管理职能从城关镇剥离出来,专门成立社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直接隶属县委、县政府。同时调整社区布局,“撤大设小”,裁撤原有的4个“大”社区,按地域以一个社区1200—1500户为标准设立14个“小”社区。相应地调整党组织设置,形成了“社区党工委—社区基层党委、党(总)支部—居民小组党小组”“社区管委会—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院”的“三级四层”管理体系。

如何让新的管理模式长效、高效运行?该县坚持人财物和权责利向基层倾斜,在人员、经费、场所等多方面给予社区支持,在社区事务、城区规划、重大事项等方面赋予社区党工委“参与权”和“话语权”,同时优化社区党工委职能,使其不再承担财政税收、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工作任务,让基层党组织集中精力抓党建、搞服务、优治理、谋创新,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目前,社区党工委共有62个在编人员,同时每个社区有7到8个公益性岗位职数,还有108名居民小组长、565名楼院长,每个社区工作经费平均达12万—15万元。

需求导向:“党建聚合”延伸“精准服务”

奉新县社区人口超过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但信访量仅占全县的4.5%左右,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同感较高。

这得益于该县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做好资源对接与聚合,创新党建服务项目,变“单枪匹马”为“联动作战”,建立县直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机制,每个社区安排5个左右结对共建单位,配合社区共同做好共建事项。组织在职党员八小时外进社区领岗履责,设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12支,不断充实社区服务力量。在每个社区都开通党员志愿服务‘110’热线,按照‘接听—派单—服务’流程,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就近的党员志愿者上门服务。目前社区志愿者人数达到12580人,已服务居民265人次,解决各类公益、民生问题124个。

为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需求,该县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精准对接服务,开启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加速度”。“线下”按照“百米之内有服务,十分钟之内有对接”的标准,建立服务圈108个、服务点565个,快速响应居民的各种诉求,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线上”建立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等微服务平台,在线提供政策咨询、问题反映、信访、微心愿等服务,实现党组织与居民群众“无缝对接”。通过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居民自治,做到了社区服务有广度、城市始终有温度。

激发潜能:“人才升级”驱动“品牌党建”

做好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离不开一支政治理论强、专业素质高、工作有热情的基层干部队伍。该县牢牢把握“提升基层党建关键在人”的原则,持续发力社区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社区工作队伍战斗力,先后遴选14名副科级干部担任社区书记。同时不断优化社区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通过培训、考核等手段提升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方面,对新进人员,要求是高中以上学历、“80后”、懂电脑、热爱基层工作,把好入口关;另一方面,对现有人才队伍实施“社区大课堂”培训,开展“两长”述职、“最美社区工作者评选”等活动,最大限度调动社区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奉新模式”不断创新发展,该县投资3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社区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将采取参观、教学、体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个性化定制培训学习内容,对全县现有的社区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系统培训,同时以开放共享的精神,面向全市乃至江西省社区干部。目前,已举办两期市县社区干部培训班。

该县还注重畅通上升通道,将在职党员进社区的服务情况作为个人提拔、晋级考核的重要依据。在严格的考核和培训下,一批优秀的基层干部成长起来,金沙湾社区干部李红不仅在各项考核中表现优异,还通过自主学习考取助理社会工作师,并提拔重用到了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