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镇注重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2-24 09:13:26

 1221,虽然下着毛毛细雨,但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丰泉村,傩舞传承人温合宏仍在教授江西萍乡上栗丰泉小学傩舞队的孩子们傩舞。

赤山镇注重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221日,丰泉小学傩舞队的学生在表演傩舞(章文摄)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丰泉小学从2002年开始,聘请当地傩文化传承人定期到学校开展培训。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建学生傩舞队训练并外出表演,传承推广傩文化。

赤山镇注重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221日,丰泉小学傩舞队的学生在表演傩舞(章文摄)

赤山镇宣传委员叶小玲告诉记者,近年来,赤山镇对傩文化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尤为重视,大力筹集资金修建了傩文化展示馆,让群众有了专门的博物馆去了解傩文化;同时邀请了傩文化专家撰写了《石洞口》傩文化一书,经常组织石洞口傩舞队参加各种传统文化交流活动,让赤山镇傩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邀请省级傩文化非物质遗产传承人走进镇域中小学,坚持每个月至少教授丰泉小学孩子们一节傩舞课,让小孩子们能够接受到古老神秘的傩文化,有兴趣去学,有老师去教,自愿去传承。

赤山镇注重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傩文化展示馆展示的傩面具(章文摄)

据悉,赤山镇丰泉管理处傩舞曾参加广州中国文化百绝博览会,连续演出200余场,获良好赞誉。还赴港赴台表演并制成了古典傩舞艺术片播放,产生过很好影响。

赤山镇注重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傩舞传承人温合宏在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赤山镇石洞口傩神庙前(章文摄)

“先春三月,乡人乃傩,玄衣朱裳,执戈扬盾。”这是《周易》对傩的记载,这里的傩自周朝始而盛于明,流传至今。

赤山镇注重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石洞口傩庙内供奉的各种傩面具(章文摄)

丰泉管理处支部书记王根萍告诉记者,赤山镇的石洞口傩庙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29年,距今已673),重修于清,由正殿、后殿、厢房、戏台、风雨亭以及附属房屋组成,历史久远,傩文化丰富。1995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依托古老的傩神庙,赤山镇镇域傩文化盛行,逐渐形成了以“傩庙、傩舞和傩面具”为表现形式的独特赣西傩文化传承。

其中,傩面作为傩文化重要的标志,是一种充满神力的象征。站在傩面具陈列墙前,汉代十二兽面人面獠牙,牛角牛目,面目狰狞让人心生畏惧,明清面具安详古朴,极大的保留了唐宗造像的风韵。傩面把乡民的喜恶表现得淋漓尽致,承载了乡民们热切的期盼。

记者了解到,石洞口的傩舞(旧时叫仰傩神、踩傩神或跳傩神)历史上就誉满萍城,并逐渐从娱神演化成人的文化活动。清乾隆年间有一位就任萍乡知县的绳武,写过一首咏傩《竹枝词》:“五隅年例扮迎春,忙煞城里城外人,所幸太平有个事,顽随衡去跳摊神。”石洞口傩舞,音乐古朴,舞姿粗犷,色彩神秘,且呈现出不同层次,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痕迹,不仅有着深奥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观赏价值,给现代艺术以借鉴和启迪,还为宗教学、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人类学乃至东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活教材。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