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

2019年1月10日,在江西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新闻发布会上,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小平说,江西省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创特色、争一流”的工作思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初战告捷。

江西省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1-10 13: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闻发布会现场(章文摄)

2019年1月10日,在江西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新闻发布会上,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小平说,江西省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创特色、争一流”的工作思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初战告捷。

新闻发布会现场(章文摄)

空气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2018年,全省空气质量比2017年明显好转。一是全省PM2.5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超额完成44微克/立方米的年度考核任务,同比下降17.4%,降幅居全国前列。二是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88.3%,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9个百分点,全年优良天数增加18天。三是全省空气中的SO2、PM10、NO2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且同比改善明显,下降幅度分别为26.1%、12.3%和3.8%。四是全省11个设区市首次全面完成年度考核目标任务。五是南昌市和景德镇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南昌市空气质量列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在2017年《水十条》考核为“优秀”的基础上,2018年江西省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0.7%,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其中,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2%,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高于国家年度考核目标9.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21个百分点,无劣V类水。主要河流断面达标率为97.4%,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信江﹑饶河﹑袁水﹑长江九江段﹑东江和环鄱阳湖区河流水质优良比例均为100%。

江西省287个水源地问题全部整治到位;设区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为94.1%,同比上升6.2个百分点。44个重点断面水质得到改善,在消灭劣V类水考核月份(2018年5-7月)连续3个月未再出现劣Ⅴ类水。全省8285个地下油罐已完成防渗改造7761个,完成比例93.68%。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715个,完成率为102%。

净土保卫战成效初显

农用地土壤详查已形成初步成果报告,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全面启动,11个设区市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完成全省固废、危废大排查和危险废物规范化检查,现有省级重点监管产废单位723家,重点监管经营单位138家,全部纳入危险废物监管平台管理。全省新增危险废物处置能力28.4万吨/年,处置总能力达到34.25万吨/年。

生态示范创建持续推进

在2017年江西省3个县被评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县被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基础上,2018年,又有井冈山、崇义、浮梁3个县(市)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婺源县被评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江西省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选,并于12月24日在婺源县召开全省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婺源县、井冈山市、庐山西海风景区、浮梁县、湾里区等首批5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获得表彰,为江西省加快打通“两山”双向转换通道、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做出了示范引领。

与此同时,江西省自动水站建设率先与国家联网,得到生态环境部肯定并转发省政府有关文件,推广江西省做法,在赣召开现场会。江西省机构改革、环保垂改、流域改革、综合执法改革等环保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得到生态环境部的肯定。每月例行新闻发布、环保系统“双微”矩阵建设、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等环境宣传工作在全国保持领先,多次在全国性的会议上介绍经验。省级环保督察实现了“全覆盖”。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小平发布新闻(章文摄)

陈小平表示,江西省积极配合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审计和国家组织开展的饮用水源专项检查、“清废”行动、黑臭水体检查、污染源普查、“绿盾2018”等专项行动,并狠抓问题整改。同时,江西省组成25个组对长江江西段及赣江干流沿岸的25个县(市、区)开展了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综合执法检查,对其他75个县先自查再抽查。综合运用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手段依法从严处罚环境违法行为,坚决用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卫蓝天。2018年,全省利用新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共查处案件1057起,同比增长19%。

陈小平说,在蓝天保卫中江西省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年初下达了“禁燃令”,筹集9200万元财政资金,建立秸秆禁烧奖罚机制,出台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决定。2月份,组织召开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部署会,下发《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安排》。4月份,在全国率先下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10个方面、33项工作任务,明确了量化指标和时间节点,并逐一落实了责任部门。

2018年全年共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1123台。完成4台合计130万千瓦机组装机容量超低排放改造,完成钢铁、水泥等行业40个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达标排放改造。建成省市两级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并与国家联网;全省新增新能源汽车20716台,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328台。大力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整治,推动餐饮油烟企业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不断强化执法检查,整治餐饮企业近两万家,处罚1379起。

将全省110个县区(含开发区)纳入空气质量考核体系,以PM2.5浓度进行排名,通报空气质量排名前十名和后十名的县区,同时将通报抄送至省市县各级党委、人大、政协和纪委,倒逼责任落实。针对空气质量改善不力的县区,分两批对5个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督促地方政府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强力整改突出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陈小平表示,2019年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将按照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部署,大力创新“八大体系”:

一是创新一个领导体系,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经过这两年的摸索和总结提炼,江西省构建了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成立了由书记、省长为“双主任”、多位省委常委和副省长为副主任的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重大问题由书记、省长牵头,一般问题由分管副省长调度。在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架构下设立绿色发展、自然资源保护、城市污染防治、交通运输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河湖水库生态环境保护等10个专业委员会,由对应行业、领域的分管省领导担任第一主任,相关厅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分专业、分领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是创新一个组织体系,释放生态环境领域改革红利。领导体系建立后,要有一个好的组织体系来推动。我们大力深化改革,积极构建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体系和监管模式。一方面,统筹推进机构改革、环保垂改、流域改革、综合执法改革等四大改革,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监管,督促党委、政府夯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完善督察工作机制,从9个省直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专班,分成7个小组,负责督察环保督察发现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督导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生态环境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三是创新一个目标体系,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到2020年的目标任务按年度细分到设区市,分约束性指标和期望目标,约束性指标必须完成,期望目标力争达到。在大气方面,国家下达江西省的约束性指标必须完成;在此基础上,我们期望在巩固去年2个市达标的基础上,今年新增2-3个市达到二级标准,明年再增加2个市达标。在水方面,国家要求江西省今年国考断面Ⅰ-Ⅲ类水比例达到84%,明年达到85.3%;我们设定的期望目标是巩固在90%左右。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任务,我们将对标中央要求,结合江西实际,着力打好八大标志性战役、实施30个专项行动。其中,打好蓝天保卫战,包括城市扬尘治理、城市餐饮油烟治理、工业废气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农作物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城市烟花鞭炮禁放6个专项行动;打好碧水保卫战,包括饮用水源地保护、消灭Ⅴ类及劣Ⅴ类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入河排污口整治5个专项行动;打好净土保卫战,包括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农用地污染防治、建设用地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处置4个专项行动;打好自然生态保护攻坚战,包括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矿山开发整治、湿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4个专项行动;打好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包括工业集聚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化工园区整治、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淘汰落后产能、散乱污企业整治5个专项行动;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包括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农药化肥污染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4个专项行动;打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战,着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百里长江“最美岸线”;打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攻坚战,着力改善鄱阳湖水质,守护“一湖清水”,确保到2020年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四是创新一个制度体系,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将通过创新和完善10项工作制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1.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一岗双责、党政同责。2.实施企业承诺与双随机抽查制度,企业向生态环境部门、向社会承诺守法经营,如没兑现承诺、没达到排放标准,将严惩不贷。3.实施环委会工作调度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根据需要开到市、县一级,研究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4.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约谈制度,对生态环保重点工作推进不力、敷衍应付的进行约谈,倒逼责任落实。5.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生态环境重点难点问题,由领导牵头“包案”、一抓到底。6.实施整改销号制度,建立以县(市、区)为单位的问题清单,强化销号审核把关,重大问题由党政主要领导签字负责。7.实施典型案例剖析制度,编印了10个正、反面典型案例,从中学习好的,对反面典型引以为戒。8.实施媒体曝光制度,在主流媒体开设专栏,曝光一批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环境问题,并持续追踪,直至问题解决。9.实施培训与指导制度,编印了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饮用水源保护战等4本作战手册,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10.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没有落实、推诿扯皮、未完成任务的,依纪依法严格问责。

五是创新一个责任体系,全面夯实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为落实部门监管责任,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涉及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省直单位“三定”方案中,明确其“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使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做到“管发展的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的必须管环保”。

六是创新一个奖惩体系,全面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每年拿出部分资金,设立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各地加大工程性措施,强化污染治理。每年还将安排一部分地方债券,用于支持地方环保基础建设,发挥政府资金引领作用,动员全社会投入。

七是创新一个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既严格执法、科学治污,又讲究方式方法,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杜绝环保“一刀切”。着力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组建一个培训学院,对行业、园区、企业进行分类培训;实施“一企一策”,针对重点行业、重点监管企业,推行“环保管家”服务。

八是创新一个保障体系,锻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查摆生态环境领域“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加快形成“严、真、细、实、快”干事创业氛围。持续深化“五型”机关建设,组织开展创新型、主动型、落实型、被动型、懒散型、糊涂型“六型”干部测评,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为打大仗、硬仗、苦仗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