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组建文艺队义演十余载

凌桂兰,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人,今年78岁,是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刚退休时每月工资不过数百元,到现在也不过1500元,却每年平均拿出近万元,投入到自己组建的文艺队中,带领队员深入乡村义演已经12年。

七旬老人组建文艺队义演十余载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3-18 14: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凌桂兰,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人,今年78岁,是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刚退休时每月工资不过数百元,到现在也不过1500元,却每年平均拿出近万元,投入到自己组建的文艺队中,带领队员深入乡村义演已经12年。

凌桂兰出生在一个戏剧世家,父母都热爱戏剧,凌桂兰7个兄弟姐妹从小都有一副好嗓子。凌桂兰从小爱唱歌,尽管以前生活条件不好,但她走到哪儿,歌声就飘扬在哪儿,一天到晚唱,从来不知道累,身边人称她为“流动的歌唱机”。

凌桂兰带领队员练习唱歌,左边电子琴弹奏者为凌桂兰(刘霞摄)

2005年,凌桂兰退休后,报名参加县老年大学音乐班,刻苦学习,学会了识谱、打节拍等音乐知识。有了音乐理论基础后,她的歌唱得更好了,在当地有了一定的名气。也因此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喜爱音乐的同学和朋友,并经常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文艺表演。2007年夏天,该县潭溪乡团村举行传统庙会,同学史素珍的嫂子代表该村,邀请他们前去表演。凌桂兰等人简单商量后,一致同意,并精心准备节目。庙会当天,她们的演出活动获得巨大成功,很多陌生人都对她们竖起大拇指。

这件事让凌桂兰认识到自己唱歌的价值,唱歌不仅仅是自娱自乐,还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的心灵也能得到更大的愉悦。不久,她在老年大学发起成立“四季常青”文艺队,不定期免费到全县各地表演,得到一部分老年大学同学的支持。凌桂兰挑选队员非常严格,既要求队员形象好、有歌舞理论基础,还要责任心。她说,“尽管我们不是专业表演队的,但既然在表演,就要以最好的形象带给人们最大的快乐。”尽管队员都是免费参加演出,但演出要器材、服装,下乡还要租用汽车,队员还要吃饭,所有这些费用,凌桂兰都自己掏腰包。凌桂兰利用赶集、庙会还有传统节日,带着文艺队深入乡村或来到敬老院,为人们表演,送去快乐。

四季常青文艺队表演舞蹈(刘霞摄)

从2007年成立之初不到20人,发展到现在的70余人,这支全部由老年人组建的文艺队免费演出200多场,表演水平越来越高,服装和音乐器材都有极大的改善,这完全得益于凌桂兰的无私奉献。刚退休时,凌桂兰的退休工资每月不到千元,却每年要拿出数千元给队员买演出服,买音乐器材。2017年,为了提高表演效果,她又花5000为表演队买了个大音响和4个耳麦。为追求节目的多样化,她自编小品,请音乐班老师和队员出主意编排歌舞剧。如今,“四季常青”文艺队每次义演,都能拿出黄梅戏、歌舞、小品、话剧、合唱等10多个不同形式的节目,演出水平越来越专业。

身为老人,凌桂兰对老人有更多的关爱。2013年重阳节,她带着文艺队先后来到该县综合福利院和日峰镇敬老院,陪老人过节。不仅为老人们送上精彩的文艺节目,还自掏腰包3000多元,为每位老人送上1箱牛奶、10个面包。看着老人们灿烂的笑脸,她比谁都高兴。此后的每一年重阳节,她都自掏腰包为老人准备食物,带着表演队为老人表演。身为老年大学音乐班的学员,凌桂兰对老年大学有更多的关心。2015年,她捐款5万元给学校用来购买音乐器材和演出服装。去年“三八”妇女节,她又花1000多元,为音乐班的全体学员过了一个有意义的集体生日。

凌桂兰带领四季常青文艺队走进日峰镇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穿黄衣者为凌桂兰(刘霞摄)

在凌桂兰的带动下,黎川老年大学涌现出了一批批像她一样乐于奉献的人。72岁的李培卿,心灵手巧,自制表演道具、布置场地样样不落人后;邓少华和黄黎明用自家小车免费接送演员;音乐老师潘孝珊学校工作繁忙,却总是抽出业余时间指导文艺队排练。大家说,“凌大姐这么大年纪,为了文艺队付出这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我们做这些事情又算什么呢?”

凌桂兰说,“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带着文艺队一直免费表演下去。”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