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临川:小流域治出绿色富民新路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大力开展小流域整治工作,将水土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相结合,初步实现了“治理一方水土,改善一方生态,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富民目标,治出了一条绿色富民的发展新路。经过全面治理,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变成绿宝盆。

江西临川:小流域治出绿色富民新路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3-20 10: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大力开展小流域整治工作,将水土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相结合,初步实现了“治理一方水土,改善一方生态,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富民目标,治出了一条绿色富民的发展新路。经过全面治理,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变成绿宝盆。

3月19日,在河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的荣裕果业基地,一片片果树镶嵌在如梯田般的山上,和山下的沟渠水塘组成了一道亮丽的田园风光图。“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山,经过小流域治理才成为现在的样子。”河埠乡干部介绍说,该乡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依托大户进行荒山治理开发,引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发展经济果木林,使当地300多名村民脱贫致富。

在果业基地,基地创办人叶全裕正在组织10余名农民为果树喷洒农药、清除杂草。说起以前,叶全裕再熟悉不过。“原来这里根本没有什么植被,一下暴雨,山上泥沙就如流而下,时常毁坏了山脚下的农田庄稼,而且影响过往行人的通行。”前些年,叶全裕在乡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将这片面积达1000多亩的荒山租赁下来,种上各种果树和中药材。随后,区水利局将他的果园列入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治理区,采取乔、灌、草混交生物措施与竹节水平沟、排灌沟渠、蓄水池、沉沙池、塘坝相互配套布设,从山顶至山脚,层层布设拦蓄工程,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改观,大大提高了果园的防汛抗旱能力。

在临川区,像叶全裕一样积极参与水土治理的农民有2000多人,近4万群众受益。在荣山镇下陈村的生态山庄,漫山遍野的桔子树让你仿佛进入了绿色的海洋。看着结满果实的果树,基地主人陈小华喜上眉梢。陈小华今年近60岁,为了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2015年,他承包了村里500多亩荒山栽种南丰蜜桔。经过老人的日夜操劳,荒山终于变成了果园。“苦点累点没有关系,就怕自己的辛苦白费。”陈小华说,2016年,就在老人刚刚栽种完所有的桔子树后,由于水保措施不力,山上蓄不到水,许多桔子树都干死了。镇政府了解情况后,当即报告了区水利局。一个月后,区水利局就在此启动了水保综合治理,帮助陈小华修建了水平台地、沟渠、水池、山塘和台地边坡,种上了宽叶雀稗。“自打有了这山塘,下雨时收集山上的雨水,干旱时放水排灌,小流域治理真的帮了我的大忙。”陈小华乐呵呵地说道。

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该区在实施生态综合治理中,创新思路,探索出一种“立体式”的水保综合防治模式。即在山上种植果树、山腰生态观光、山下水库养殖模式。每到周末或者假期,前来抚北镇龙琴生态农庄游玩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在山上,我种植了桔子树、梨树、桃树等果树,在山下挖了一个水库,养殖各种鱼类。在半山腰,建造了几栋古色古香的房子,用于接待游客。”农庄创办人邓龙华说,水土治理让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市民来到这里,上山可以采摘新鲜果子和蔬菜,下山可以休闲垂钓,中午可以在山腰的接待饭店吃上自己采摘的果实,其乐无穷。不仅如此,每天来邓龙华农庄上班的农民有30多人,每年人均能够增收近万元。目前,全区有100多个生态农庄受益农村水土治理。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