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乘”法 打造“人在画中”城市

全面推动地下停车,所有新建小区一律按1:1比例配置地下停车位,年代最久的文化广场也经过改造增设了地下停车场。全面推进道路“白改黑”工程,豫宁大道、建昌路、古艾路、交通路、人民路、前进路等交通主干道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做好“加、减、乘”法 打造“人在画中”城市

来源: 人民网
2019-06-02 08: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的战略部署,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武宁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做好城市建设的“加、减、乘”混合运算,不断夯实城市基石、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活力,进一步彰显“最美小城”特色,奋力打造一座“人在画中”的城市。

生态理念做“减法”,城市功能做“加法”

做精规划设计。重点打造“城市四条天际线”,即:水面线、湖岸景观线、低层建筑线和高层建筑线,把山、水、城融为一体,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城市空间。做好规划设计上的“留白”,明确划定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所有开发活动远离山体、水面;考虑不成熟的地块绝不盲目卖地和草率开发,为城市发展和后来者留足余地。

守护生态之本。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全面清退污染企业50余家。持续开展“四尘三烟三气”治理,实行城区全时段禁燃禁放,2018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4%,环境空气PM2.5浓度均值为26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市第一。健全升级“河(湖)长制”,开展生态清洁流域综合治理。投入2亿元全面清理庐山西海2.5万个养殖网箱和345座库湾,实施大水面清水渔业,改“拦水养鱼”为“放鱼养水”。严防畜禽养殖污染,关停不达标养殖场所67家。持续开展砂石采运销专项整治,保持严厉打击非法盗采、违规开采高压态势。城区朝阳湖、沙田河、庐山西海等重要水域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深化完善“林长制”,严格执行“禁伐二十年、呵护原生态”,扎实做好“增绿、护绿、用绿”文章,森林覆盖率达到75.5%。

腾换发展空间。累计投入资金26.86亿元,实施棚改项目31个,征收房屋11022户,征收面积116.8万平方米,大力释放城市发展空间。大力实施人退湖进、还绿于民,坚决拆除朝阳湖、西海湾等沿湖岸线建筑,斥重金打造朝阳湖公园、八音公园、沙田湿地公园等一批免费市民公园,见缝插针建成小游园、小广场、小绿地共73处。在城区黄金地段兴建便民停车场30多个、临时停车场6个,划定免费停车位8000余个;科学设置路边临时停车位728个,并实行智能收费。积极开展划行规市工作,有序引导部分空间占用多、经营种类杂的行业退出中心城区,优化城区功能、完善城市布局。现已完成钢材、石材两个行业,汽车电动车贸易、汽修汽配、石材钢材加工、物流快递、仓储、废品收购、货运停车场等行业划行规市正在积极推进。

工匠精神做“加法”,实现城市从“面子”到“里子”的品质提升

拓展“地下空间”。项目建设,地下先行。重点实施雨污分流,初步构建了脉络清晰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实现了“雨水排河、污水进厂”。目前城区污水收集率达85%以上,污水处理厂年平均进水COD浓度超过每升130毫克。积极推进各类管线下地,采取“政府统一布管、统筹部门穿线”的办法,协调自来水、燃气、电力、通讯等部门同步施工、同步穿线,实现“一次开挖,集体埋管”。全面推动地下停车,所有新建小区一律按1:1比例配置地下停车位,年代最久的文化广场也经过改造增设了地下停车场。

打通“城市经脉”。沿西海湖打造武宁之窗城市门户风光带,以“山水武宁”“运动武宁”“舌尖武宁”“长寿武宁”为主题,重点打造四大功能分区和八大主要景点,通过16公里生态慢行绿道串连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运动、健身于一体的城市环湖健康生活圈,将西海湖纳入了城市内湖,为城市增添了灵气。武宁由此迈进了“西海湖时代”,实现了城建核心由“朝阳湖-沙田河-西海湖”三步转移的战略宏图。全面完成湖滨路防洪景观工程、县城防洪南市堤、豫宁西护岸工程、豫宁北防洪工程等一批防洪工程项目,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稳固的生态基础。建成环城大道、西海大桥和湖滨桥等,群众期盼已久的沿湖“外环”全面通车。全面推进道路“白改黑”工程,豫宁大道、建昌路、古艾路、交通路、人民路、前进路等交通主干道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激活“城市细胞”。全力推进98个老旧小区改造,硬化面积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12万平方米,其中心怡水湾“三清四改五提升”改造提升经验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并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市推广;今年已安排资金1亿元,重点推进天水名都等10个老旧小区整体改造提升,力争到2020年实现所有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全覆盖。逐步推进老城品质提升外立面改造,将人民路、古艾路等打造成功能完备、品质一流、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精品示范街。坚持教育为本,新建三所小学、一所幼儿园,对县城所有“老旧”小学进行翻新扩建,并引进江苏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尚美学校。高标准建设了新人民医院、新中医院,并顺利完成整体搬迁。新建垃圾压缩站19座、旅游公厕22座。

群众意识做“乘法”,化“群众力”为“主动力”

“心连心”强组织活力。常态化坚持“路长制”和网格化管理,每个小区、道路由片区责任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双重管理,片区责任单位定期组织干部与群众交流,集中解决群众反映问题。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桥头堡作用,成立23个“心连心”社区联合党支部,全面提升社区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和引领示范作用。在整治城市“牛皮癣”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再一次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按照“清、疏、堵、控、抓”的工作模式,社区党委会及广大普通党员干部带领群众积极参与清理、举报城市“牛皮癣”,最终实现城区“牛皮癣”的动态清零。

“产加城”强经济活力。新打造西海湾亮化工程、桥中桥项目、大型实景水秀《遇见武宁》等,西海湾景区全面提档升级。武宁通航旅游常态化飞行开启旅游“海陆空”新时代。艺邦康养风情酒店、华夏水上乐园、国际网球中心室外球场等一批项目投入运营。武宁大剧院加入江西省演出剧场联盟,武宁人足不出县即可欣赏到国内外各类精品芭蕾舞剧、话剧等;半程马拉松、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武宁站等体育赛事也实现常态化举办。引进了联盛快乐城、鳌鱼商业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推动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型。近年来,全年接待游客总量持续以20%以上的比例爆发式增长,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财富,也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维护城市环境、共建武宁的热情。

“手牵手”强群众活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扎实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制定社区居民文明公约、组建小区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增强民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意识。鼓励群众参与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支持各类文化体育协会发展壮大,武宁徒步队、冬泳协会等公益队伍积极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展现出中国最美小城的良好生活面貌。坚持“专业城管+全民管城”模式,始终注重发挥群众主人翁和主力军作用,充分激发群众当好“城市主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责任编辑:朱月红】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