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蒋巷镇环卫设施设备开始试运行 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

为推进南昌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南昌县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定在蒋巷镇,环卫设施设备已安装完毕,已开始试运行。

南昌县蒋巷镇环卫设施设备开始试运行 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6-13 20: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推进南昌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南昌县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定在蒋巷镇,环卫设施设备已安装完毕,已开始试运行。

干净整洁的应氏水灌桥村(王健摄)

水灌桥自然村村民户应学潮夫妇(王健摄)

村委会免费为每户村民家庭配备的小垃圾箱(王健摄)

6月13日,蒋巷镇柏岗山村水灌桥自然村村民应学潮告诉记者,现在镇委会免费为村里的每家每户户都配备了两个小垃圾桶。垃圾要干湿分离,村里有专人按价论斤回收垃圾。这样,控制了蚊蝇繁殖,整个村貌干净整洁。

南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龚三员接受记者采访(王健摄)

6月13日,南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龚三员告诉记者,南昌县重视农村村庄整治建设,始终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夯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抓手,高质量推进“整洁美丽 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近三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南昌县进一步加大了美丽乡村建设力度,仅财政资金投入就将近26.5亿元。全面启动了新农村建设“扫一遍”行动。共整治新农村一般村点2600个。通过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了综合服务水平,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面貌,使广大农民收获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蒋巷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王健摄)

在蒋巷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工人正将生活垃圾处理成为有机肥(王健摄)

据了解,为促进南昌县城乡环卫一体化上台阶、大变样,加快推进市场化管理,创新环卫管理模式。南昌县将对农村清洁实行市场化外包,全面实现我县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

6月13日,在蒋巷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浙江绿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浙江九益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总经理周德水告诉记者,九益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一站式为政府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难、管理难、长效化难的行业难题。公司将“九益久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当地量身打造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制度及流程,并打造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可有效解决当地生活垃圾处理难题。“九益久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不但能实现国家提出的“减量、资源、无害”三化处理,还能实现“就地化处理”、“信息化管理”,达到“五化”目标。

周德水介绍说,垃圾分类的核心是因地制宜实施“4×4”垃圾分类法,即基于“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易腐)垃圾和其它垃圾”的源头四分类,贯穿“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系统四分类,对城市/农村生活垃圾实施全过程和全链条的分类管理。源头四分类和系统四分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光有源头四分类,而没有系统四分类,那就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那就是先分后混的“假分类”,那就是欺骗老百姓的“耍流氓”。垃圾分类不能替代垃圾处理。在做好垃圾分类的同时一定要加快垃圾处理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重处理轻分类固然不可取,而重分类轻处理的后果更将非常严重。

6月13日,记者从南昌县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为全面贯彻落实南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要求,按照“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总要求,南昌县持续深入地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南昌县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共覆盖全县19个乡镇(管委会、管理处)、264个行政村(场)、2555个自然村、198132户、82.5万人。全县农村共设立3793个乡村清洁村点,建成清洁屋3319座,垃圾中转站23座,购置大型垃圾运输车18辆,人力板车3793辆,垃圾桶20多万个,聘请保洁员4953人。建立了“户集、村收、乡转运、县保障”的运作模式,保洁范围覆盖了农户房前屋后、自然村公共场地、各类道路,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2019年1月至5月无害化垃圾处理量5.9万余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据了解,为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南昌县财政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2014年,县财政一次性投入6200万元用于构建农村保洁和垃圾收集清运的设施设备,为每50户农户建设了一个清洁屋、每个乡镇建设了一座垃圾压缩中转站、购置一辆大型密闭式垃圾运输车,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一辆小型垃圾清运车,为每位保洁人员配备一辆人力垃圾车和必要的保洁工具。全县农村人口82.5万人,2018年全县农村清洁工程投入6500万元,按照乡村人口79元/人·年的标准安排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日常运行保障经费。用于支付保洁员工资,垃圾清运处理,月考核、年总评奖励及其它设施设备的运营等费用,实现了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费用村民零负担。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