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发生三大根本性变化

吉州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发生三大根本性变化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9-19 18: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西省吉州区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扩大对外开放不止步,工业和开放型经济走过了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奋斗历程,发生了“三大根本性变化”:一是从小到大,规模总量大幅扩张;二是从无到优,工业平台不断拓展;三是从加工到创新,技术水平不断增强。

吉州新貌(图片由瑜雯提供)

在近日举行的聚焦吉州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媒体行活动中,记者了解到,建国初期,吉州工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目前,全区共有工业企业300余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97家,工业产品小到精密元器件、大到数控机床,涵盖21个行业、400余个类别,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装备、食品医药三大产业为主导,建材、纺织、化工等协同发展的工业产业体系。201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237.4亿元,约是1949年的3715倍、1978年的168倍、2001年的19倍。吉州区先后被评为全省30家样板工业园、省生态工业园、省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出口基地、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省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并纳入了国家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体化发展,综合实力跨入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同时,单独规划建设了1000亩的机械装备产业园区、1300亩的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和526亩的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一园四区”工业发展格局。2018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24家、“瞪羚”企业1家(摩比通讯公司)、科技型中小企业20余家,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摩比通讯公司5G天线技术创新团队和吉泰环保公司李少荣入选首届江西省“双千计划”,杰克机床公司胡建华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吉州工业和开放型经济的70年辉煌成就,是吉州发展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吉州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给出了从“零”起步的辉煌答卷。

探索产城融合“新路径”,推进园区提档升级

吉州区坚持按照城市的标准来开发建设,大力实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智慧化、绿色化、服务化园区管理提标提档行动,尤其是深入推进工业园区与城北新区、樟山新区一体化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路子,被列为全省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

一是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一园四区”开发面积突破1.5万亩,建成路网60公里、水电管网80公里,绿化亮化美化同步到位。园区“六个一”功能配套项目全面启动,员工之家·惠民家园、工业园区公租房、人才公寓、地下停车场、农贸市场、综合商场等建成投入使用。高标准打造了党工青妇“四位一体”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成立工业园区社区,工会职工书屋列为全国示范点。

二是大力提升园区“亩产效益”。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为导向,全面开展“节地增效”行动,提升企业用地效益,被列为全省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首批试点。一方面,严把入口关,强化工业平台项目入园管理,建立了入园项目联合会审机制,对新引进项目的供地条件、租赁厂房条件、规划建设等方面严格把关。另一方面,疏通出口关,全面推动“僵尸企业”、低效企业“腾笼换鸟”和小微企业“腾院上楼”,近两年来盘活园区700余亩土地、5.9万平方米厂房,实现产值20多亿元。

三是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思路,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建、支持企业自主建、盘活资产政府投资建、鼓励村集体合力建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让企业进园“拎包入驻”“直接投产”。近两年,新开工建设标准厂房150万平方米,已建成60万平方米,和盈电路、赛科电子等标准厂房建成后,当年就落户企业生产。

瞄准产业集群“主方向”,挺起工业发展脊梁

坚持“项目为王”,全面落实新经济发展“二十一字”要求,大力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全力打造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食品医药“三大主导产业”。

一是聚焦壮大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实施“首位产业、首位培育、首位支持”工程,现已聚集世界500强日本住友电装、全国行业龙头摩比通讯、液晶及触控显示领先企业合力泰、上市企业深圳立讯电子、锂电池龙头企业深圳华立源和惠州铭记光学仪器等知名电子信息企业60多家,高端线路板产业园已落户宏瑞兴、宏业铜箔、和盈电路、华浩源科技等高端线路板企业16家,形成了集铜箔、覆铜板、线路板、电子元器件、通讯终端为一体的上中下游完整产业链,通讯传输产业被列为全省首批60个重点工业产业集群之一。2018年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64亿元,增长25.6%,占全部规模工业的67.8%。

二是加快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机械装备制造是吉州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吉州区大力推进靠大联强,培育了江西电缆、杰克机床、吉安电机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数控机床、电线电缆、水轮发电机、变压器等生产能力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特别是杰克机床公司今年新增智能缝制设备项目,将打造全球最大的工业缝纫机台板产业化制造基地。同时,依托龙头企业,规划建设机械装备产业园,现有美吉罗汽配、胜泰实业、宝润联科技等企业落户。三是培育壮大食品医药产业。近年来,吉州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高起点规划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已集聚19家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庐陵糯米粉、吉州薄酥饼等特色地方品牌名扬省内外,将“小作坊”培植成为“大产业”,堆花酒业、新赣江药业等老牌企业实现“老树发新芽”。

抓住招商引资“强引擎”,增强工业发展动能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以主攻大项目、好项目为招商方向,实现由单打独斗向行业招商转变、由招企业向招产业转变、由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由优惠政策向优化环境招商转变。

一是配强招商力量。建立了“全民提供信息、专业队伍跟进、领导高位推动、部门跟踪服务”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每年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招商一线,近年来在深圳、东莞、惠州、广州、苏州等发达地区设立驻外招商分局,选派50余人次开展挂职驻点招商。

二是创新招商方式。深入开展“三请三回”“三企入吉”活动,每年举办和参与招商活动60余场次,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产业链招商和“轻资产、重资本”招商,积极探索“产业基金招商、商学院招商、展会招商”等新模式。三是强化招大引强。瞄准国内外500强、大型央企、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强企业投资信息收集,加大走访对接力度,对重大在谈项目实行专业研判、专人跟进、专门调度。近三年,共引进投资30亿元的珠海晨新科技TFT产业园、投资20亿元的华耀光学仪器产业园、新加坡万德电子等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50余个,总投资额达200亿元。2018年全区引进省外项目资金43.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027万美元,分别增长11.2%和9.5%。

建好营商环境“聚宝盆”,厚植工业发展土壤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着力打造“四最”( 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营商环境示范区,2018年获评全省十佳营商环境县(市、区),2019年入选全国县级政府政务诚信百强。

一是下好“放管服”改革“先手棋”。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门一窗一网一链”改革,73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次不跑”或“只跑一次”,450项依申请类政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内。尤其是今年以来,全面推进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一事一专员、多证一次出”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从企业注册登记到开工建设实施“一对一”的专员帮办服务,实现并联审批,合并审查,多证齐出,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二是打好企业帮扶“组合拳”。每年筛选50家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围绕帮用工、帮盘活、帮扩产、帮政策、帮增效“五帮”,安排区领导和部门单位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结对帮扶,筹建了总规模2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近三年,累计为企业减负9亿多元、帮助企业招工2万人、帮助企业融资10亿余元,1200余人入住园区公租房和人才公寓,为100余名企业管理人员解决子女入学问题。

三是撑起企业维权“保障伞”。在工业园区设立了法庭、派出所、检察联系室,依法高效处理涉企案件,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服务联系监测点,及时受理办理企业意见建议和诉求。近三年,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90个。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