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8万人现场品购美食 第三届中国赣菜美食文化节火爆宜春

首日8万人现场品购美食 第三届中国赣菜美食文化节火爆宜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1-02 21: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1日,第三届中国赣菜美食文化节暨第二届江西米粉节在宜春明月山开幕。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吴忠琼出席活动并宣布开幕。江西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谢一平,宜春市委书记于秀明,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方建生分别致辞。江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熊科平,宜春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南吉等市领导,江西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饶芝新,部分设区市政府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上,赣菜文化宣传片《山水江西出美食》首次播出,成为赣菜品牌推广的“新名片”。

活动期间,吴忠琼现场视察赣菜、米粉展览展示情况,与参展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参展企业产品,听取展位设置等介绍,对赣菜、江西米粉展览展示给予充分肯定。吴忠琼还会见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方建生一行。她对阿里巴巴集团积极支持举办赣菜美食节、促进餐饮消费表示感谢。希望阿里巴巴集团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协调配合,合作开展各类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共同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

谢一平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举办第三届赣菜美食文化节既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冲刺四季度、打好收官战、夺取双胜利”的具体举措,更是打造赣菜品牌,促进赣菜产业发展,助力餐饮消费全面复苏的务实行动。谢一平简要介绍了活动总体情况和创新举措,表示全省商务部门将在筑牢赣菜发展基础、提升赣菜品牌价值、加强赣菜宣传推广、加大发展政策支持等采取务实管用的举措,进一步做强赣菜产业,努力建设美食强省。

本届赣菜美食节由江西省商务厅、宜春市人民政府、中国饭店协会联合主办,江西文化演艺发展集团、宜春市商务局、宜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共同承办,以“品赣菜美食 过硒式生活”为主题,设立文化、宴席、食材、小吃、米粉等5大板块,330家企业带来2000款产品进行线上线下展销,将举办赣菜美食峰会、烹饪大赛等12场活动。本届活动在活动安排、组织方式有不少新突破、新亮点:一是注重推动餐饮与文旅融合发展。首次在知名旅游度假区——明月山温汤镇举办赣菜美食节,还安排“赣菜+文旅”暨夜间经济发展座谈会等特色活动,推动餐饮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实现美食美景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活动现场人气火爆,11月1日共有8万人到场品尝采购。二是注重促进赣菜产业链联动发展。将举办赣菜峰会、食材对接、展览展示、美食品鉴、技能竞赛、文化体验等系列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联动发展。三是注重推动赣菜“双线”展销。搭建云端展示平台, 330家企业采取现场展销、直播带货、线上展示,推动赣菜推广向线上延伸。

本届美食文化节展览还特意开辟了一个赣菜文化馆,让观众品尝赣菜美食的同时,也能了解赣菜文化。江西是知名的“鱼米之乡”,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鄱阳湖水产、井冈山山珍、景德镇瓷具、江西厨师称誉全球。在赣菜文化馆,莲花血鸭、余干辣椒炒肉、三杯鸡、袁州慈化鸡等30道各地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赣菜名菜陈列其中。赣菜名菜展示台整体形状是江西省地图,不同菜品根据所属地市进行展示,呈现的赣菜是各地市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名菜。江西米粉文化展区,展示了江西米粉的发源和变迁轨迹,正中间的江西美食地图展现了江西各个地市最具特色的米粉美食。现场还有米粉手艺传承人展示手工榨粉的制作过程,该制作技艺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赣菜美食节开幕首日,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整个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名点名小吃展区,精选了来自江西各地的特色地标美食、非遗美食,全省各县市区的特色名点名小吃现场制作,吸引了吃货们纷纷排队试吃并抢购。一家来自萍乡的柴火腊味摊前人满为患,有位顾客自愿当起了推销员,他告诉铺前的游客,自己刚买的萍乡腊味现场就到组委会的检测区进行了品质检测,结果各项指标都非常优秀。有着近500年种植历史的新余罗坊湖藕已列入中国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库,制成的藕丸,让吃货们大呼口感弹力十足、鲜嫩。利用竹筒烹饪的客家传统美食竹筒鸡,制法独特,既有鸡肉之鲜甜,又有青竹之清香,滋嫩软糯。来自瑞金的饭包肉圆是当年老一辈革命家十分喜欢吃的经典百姓小吃,不油不腻,弹性适度,松软可口,清香怡人。

此外,赣菜美食节上还举办了“第八届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竞赛”江西选拔赛,来自全省的厨师选手们,利用富硒食材各显神通地烹制着一道道美味佳肴。当厨师们精心烹制和细心设计的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摆上观赏桌时,色泽鲜艳的美食,如盆景般漂亮的摆盘,真是叫人垂涎欲滴,游客们纷纷纷拿起手机,记下这“美味”时刻。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