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唱山歌志 传播客家情

立唱山歌志 传播客家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2-08 13: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客家山歌嘞名声响,天籁之音传四方,支支山歌表情义嘞,祝福大家幸福长……”12月6日,一阵阵稚嫩的客家山歌声从龙南市桃江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飘出,赖奕璇在老师的指导下带领小朋友们练习着新曲。一声声“哎呀勒”,一曲曲古朴的韵律,既是客家先民表达思想的方式,更是客家文化传承的一种符号。

对于客家山歌,龙南市第二中学八(5)班赖奕璇有着独特的感情。作为该市众多客家山歌爱好之一,她也凭借近年来在客家山歌领域的优秀表现,被龙南市文化馆授予“客家山歌传承人”称号。

赖奕璇和父亲在进行音律练习

爱上山歌,源自父亲的感染

赖奕璇的父亲是个山歌爱好者,经常会和歌友一起唱山歌,家里也时常成为他们的练习场地。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赖奕璇被这种独特的歌声感染,“所见皆能唱、我口唱我心之所想”这种独特的歌唱方式,在赖奕璇看来是那么亲切与自然。再加上自己父亲的喜好,父女俩闲来无事,对哼几句,生活也多了不少乐趣,也增进了父女之间的感情。

“客家山歌是一种口头文学,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反映的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以语言都很通俗,调子也很古朴,和现在的流行音乐比起来,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听,会唱客家山歌的人也很少。但越是这样,我们更不能让客家唱歌在我们这一代就结束了。”从父亲的口中,赖奕璇了解了很多客家山歌的前世今生,对客家山歌的兴趣与日俱增。赖奕璇不自觉间就练起了山歌,爱上了山歌,山歌也成为了她平日里休闲消遣的必选项。

赖奕璇在围屋前唱响山歌

唱响山歌,来自多年的付出

为唱好山歌,赖奕璇8岁开始跟随龙南市文化馆研究馆员、客家山歌专家廖小凤老师学唱山歌。要练好一门技艺,吃苦是免不了的。自拜师学艺那刻起,赖奕璇就坚定了不怕苦、不喊累的思想准备。

客家山歌里有很多方言,咬字清晰是基本功。赖奕璇从小讲得是普通话,比较少接触客家方言。因此,如何将山歌里的方言一字一句地唱清唱准,成了她学唱山歌必须克服的最大障碍,其难度不亚于重学一门外语。她上课认真记录老师的发音便于下课后反复念唱,有时为了唱清楚一个字,一遍一遍练习,舌头都被牙齿磨起泡了。赖奕璇不放过任何能够练习方言的机会,平时和同学交流,也改用龙南方言,每次放假到乡下游玩时,她总爱去找年纪较大的阿公阿婆,用方言和他们唠嗑,碰到自己没听过的方言,及时记录到随身带的本子上。

赖奕璇跟着龙南山歌大王陈科发学唱山歌

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让赖奕璇的唱功得到巨大进步。“围美龙南多彩非遗”客家山歌演唱、龙南首届旅游文化节、“客家亲,全南情”全球客家山歌走进全南演唱会、龙南市"围美龙南客家千年"旅游节各景区山歌巡演……从2017年起,她频频亮相登台民间文化艺术舞台,深情献唱客家山歌,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山歌小明星。在2019年6月中国音乐学院第八届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大赛赣南赛区声乐复赛中,赖奕璇荣获六级一等奖,并进入全国总决赛。此外,她还参与龙南山歌大王陈科发山歌集锦一、二集拍摄,并担任女主角。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次成功而精彩的演出,都凝聚着她台下的努力与汗水。她用这种方式让客家山歌走进大家视野,为人们熟悉,也让众多游客记住了龙南山歌。

赖奕璇在围屋前唱响山歌

传播山歌,发自不变的初心

“将山歌唱给每一个人听!”这是赖奕璇在刚开始学唱客家山歌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赖奕璇不会忘记,当她刚学会一首山歌,兴致满满的将山歌唱给同学听,不曾想却换来同学的嘲笑。尽管很难过,但也间接刺激了她。不服输的奕璇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她要传唱客家山歌,让更多人知道客家山歌,了解客家文化。

“客家山歌”已经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名龙南市客家山歌传人,赖奕璇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沉重使命。在她看来,一首客家山歌,其背后就是一个客家故事,只有在客家文化的滋润下,客家山歌才更灵动,客家山歌同样承载着一段段客家文化。因此,她的课外时间基本泡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客家文化、客家山歌的资料书籍。她希望借此能更了解客家文化,唱好客家山歌。她希望自己不仅能当好客家山歌的传唱人,更是能够讲好“客家文化故事”的传承人。

赖奕璇也深知,要让客家山歌真正传承下去传唱山歌,单靠她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传唱山歌,需要一群人、一代代人的努力。在平时,她十分关心与她一起唱歌的小伙伴,每次练歌,她都主动承担起“大姐姐”的角色;还和老师一起到各个学校,教同学们唱山歌。

现在大家听到她唱山歌,不再嘲笑她了,同学们还亲切地称她为“小老师”。这些变化也让赖奕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我将继续唱好客家山歌,讲好客家故事,传播客家文化,让客家精神代代相传。”赖奕璇说。(叶波、邹逢春供图)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