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印发《关于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的意见》 提出分三步走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的路线图

江西省印发《关于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的意见》 提出分三步走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的路线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4-08 15: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3月8日上午,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近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的意见》,也就是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分三步走的战略要求,描绘了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的路线图。

第一步,到2022年底,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扎实起步开局,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制度和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样板创建“十百千”工程,结合划分的先进示范县、整体推进县、重点帮扶县“三类县”和选定的1841个重点帮扶村,分类创建10个乡村振兴样板县、100个样板乡镇、1000个样板村。

第二步,到2025年底,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全面完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面构建,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3079万亩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8: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村庄道路硬化占比达到99%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万元左右。

第三步,到2035年底,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基本形成,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县域内农村基本生活要件与城镇大体相当,农民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江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江枝英表示,文件包括8个部分30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六大样板、三项保障”。

“六大样板”:

一是打造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样板。文件提出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659.3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439亿斤以上。开展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水稻机械化育种中心建设,构建农民种粮合理收益保障机制,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高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同时,要统筹抓好油料、蔬菜、畜禽渔等重要农副产品生产,确保“菜篮子”“油瓶子”有效供给。

二是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样板。文件提出要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落实脱贫地区帮扶政策。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实施常态化监测,定期排查、及时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新增问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建立脱贫地区农产品滞销应对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是打造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样板。文件提出要抢抓省部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契机,完善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实施“硒+N”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战略,打造一批富硒重点县、产业、基地、企业和品牌。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林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唱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设改造一批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商贸中心、村级便民商店。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巩固提升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成果。

四是打造建设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的样板。文件提出要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数字农业园区、农业物联网基地和智慧农场,打造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改造提升智慧农业平台和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推进各类数据共网共享。有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按需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因村施策进行微改造、精提升。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和污水治理,健全完善“五定包干”长效管护机制,扩大“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覆盖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村庄整治向功能品质提升迈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能力,让江西的乡村更加宜居秀美。

五是打造改进乡村治理的样板。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树一批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和担当作为好支书,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创新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村民理事会等治理方式和载体,探索“互联网+”治理模式,维护乡村社会安全稳定。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推进全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六是打造深化农村改革的样板。文件提出要持续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促进承包地经营权规范流转。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和规范管理三年行动,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国家和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让乡村振兴活力十足。

“三项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文件提出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投入保障。文件提出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总体稳定,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结果运用,保持涉农贷款总量持续增加,推动农业保险品种创新扩面,确保“三农”投入持续增长。

三是强化人才保障。文件提出要选优配强农村干部队伍,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推行职业农民职称评审,落实县以下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支持农业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投身农村发展,打造过硬乡村人才队伍,筑牢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江枝英说,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以占全国2.13%的耕地生产了3.21%的粮食。“2021年,我省粮食种植面积5659.2万亩,产量438.5亿斤,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其中早稻产量134.6亿斤,同比增加5.3亿斤,占全国增量的36.6%,增幅居全国第一;双季稻面积3718.8万亩,比重达72.5%,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一。在这里,我也跟大家分享一组数据。我省有4500多万人口,每年大概要吃掉大米167亿斤,而我们年均产粮在430亿斤以上,加工成大米就是260亿斤左右,也就是说,我们一年生产出来的粮食足够全省人民吃上一年半。”

据介绍,目前,江西全省已翻耕冬闲田约1100万亩,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破坏病虫越冬环境;已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8个,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217个,累计服务小农户面积达2500万亩次。

江枝英表示,今年春耕生产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春播意向企稳向好。各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千方百计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春播意向面积尤其是早稻面积企稳向好。据农情调度,全省早稻意向播种面积1830万亩,同比增加1.8万亩。二是春播年景正常偏好。据气象部门预计,今年春播期全省气温略偏高,降水略偏少,虽有轻度春寒天气,但春播年景属正常略偏好年份。三是春播物资储备充足。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虽然高位运行,但农资市场进货备货情况总体正常,可满足春耕生产需求。同时,全省已准备春耕备耕农机具65.5万台(套),指导农户开展机具维修38.28万台。目前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622.7万亩,317万亩在建项目春播前将完成田间工程建设,2022年度290万亩建设任务已分解落实到各项目县。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全省建设了四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一大批水稻优质高产多抗品种落地生根。省市县共有化肥商业储备66.4万吨,为春耕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年前,我们还会同财政部门,下达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类支粮助粮资金76.3亿元,进一步稳定了种粮农民积极性。”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