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为基 合力为本 动力为源 携手共创南昌电子信息产业美好未来--2022南昌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会于11月13日隆重举行

实力为基 合力为本 动力为源 携手共创南昌电子信息产业美好未来--2022南昌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会于11月13日隆重举行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1-13 20: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实力为基,合力为本,动力为源,携手共创南昌电子信息产业美好未来。2022南昌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会于11月13日隆重举行,共享思想碰撞新盛宴,共启价值发现新空间,共创产业发展新蓝海。

在大会上,南昌市委常委、副市长肖云介绍了南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成果、创业环境。

南昌是产业旺盛之地,已打下电子信息产业“最实基础”

近年来,南昌市将电子信息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发展移动智能终端、LED、VR三个优势产业,主动拥抱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兴产业,已然走出一条自强自信、守正创新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过去十年,南昌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从“小而弱”到“大而强”的精彩蝶变,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177.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957.7亿元,实现了十倍以上的飞跃,稳居江西省前两位,今年上半年位居全省第一。现已聚集365家规模以上企业,包括5家超百亿企业、20余家超十亿企业、18家2022年度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拥有华勤、龙旗、天珑、欧菲光、同兴达、兆驰、联创电子、黑鲨、合力泰等一批优秀制造业企业,以及高通、微软、华为、阿里、联想、HTC等一批VR头部企业,形成了一支创新能力强、市场影响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梯队。移动智能终端产业一级零部件全部实现本地配套,手机ODM规模排名全国前二;LED实现了全产业链覆盖,LED芯片制造和封装产能均位居全国前十;VR产业也构建了上中下游企业抱团集聚的发展格局。

南昌市LED产业多项原创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硅衬底蓝光LED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硅衬底黄光LED电光转换效率达到27.9%,打破了美国、日本在半导体照明领域的技术垄断;掌握了全国为数极少的MO源生产技术,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突破了VR光学元器件、近眼显示、感知交互等VR共性关键技术,等等。昨天,在世界VR产业大会开幕式上,工信部正式向南昌VR研究院授牌“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除此之外,南昌市还汇聚了省级硅衬底LED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高通、微软、华为、联想、北大、浙大、北航、北理工、中科院、中国信通院、中国工联院等一批实力强劲的研发创新机构。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将达到 2020 年的 3倍左右,巨大的市场给南昌市带来广阔空间。从当前看,南昌市已拥有多个在全国甚至全球市场上叫得响、立得住的品牌,欧菲光的摄像头模组全球出货量第一,联创电子的高清广角运动相机镜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菱光科技的接触式影像传感器占全球市场的40%,晶能光电手机闪光灯出货量占全球市场的30%,中微半导体多个设备在各自领域位居全球市场前三,凯迅光电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物理电源唯一的供应商,等等。

南昌市拥有高新区、经开区两个核心集聚区和红谷滩创新引领区,以及新建区、青山湖区、南昌县(小蓝经开区)、进贤县等配套支撑区,构建了“两核一新、多点配套”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尤其是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移动智能终端)基地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拿下了“国字号”招牌。通过不断提升平台承载功能,加速汇聚各类资源,南昌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从“产业链”到“生态圈”的拓展。

南昌是创业兴盛之地,已凝聚电子信息产业“最强合力”

优质普惠的政策环境确保企业“舒心”。江西省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两个万亿级产业进行重点打造,提出要做强南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核心区”,引领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南昌市按照“精准发力”的原则,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企业培育、招大引强、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加码支持。近期根据南昌VR产业“求才”信号,编制了《2022年南昌市VR产业紧缺人才目录》,为优化南昌市人才政策提供依据。此外,还筛选出一批“链主”企业,精准制定“一企一策”。南昌市也将紧握市场脉搏,紧贴企业需求,及时为服务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的政策支持。

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确保企业“省心”。南昌市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工作制和市级领导挂点帮扶企业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特别是针对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落实“六个一”协调推进机制,对每个重点项目配备工作组,提供保姆式的跟踪帮扶。南昌市还大力推行一个机构管审批、一枚印章发证照、一个大厅办成事,全力打造行政审批“六多合一”的南昌品牌,大大缩短了审批办理时限,让数据“多跑腿”,企业“少跑腿”“零跑腿”。

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确保企业“安心”。南昌市坚持将“法治”与“诚信”打造为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为来昌投资兴业的各方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南昌市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维权工作服务平台,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成立了中国(南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减少企业知识产权授权、维权的成本和办理时限;此外,聚焦中小企业重点群体,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共清偿132件,清偿金额达1.9亿,全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积极向上的创业环境确保企业“暖心”。一直以来,南昌市倾力为企业提供资金、土地、厂房、人才等全方位要素保障。南昌市正抓紧设立规模200亿元的南昌市现代产业引导基金和20亿元的南昌现代产业基金,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各县区精心建设标准厂房、邻里中心等,让企业拎包即可入驻、装机便能生产;同时,致力打通产学研通道,用好用足人才10条政策,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住购房补贴,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特别是疫情期间,南昌市有针对性地指导华勤、龙旗、美晨、兆驰半导体、欧菲光电等重点企业实施封闭管理,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企业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用电稳定、外籍人才入昌等问题,保障企业做到了不停工不停产,防疫生产两不误。

南昌是前景昌盛之地,已描绘电子信息产业“最美蓝图”

展望未来,南昌将深锚定目标再出发,笃行实干勇争先,奋力书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南昌市正对标国内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制定追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围绕“打造一流平台、聚集一流企业、攻克一流技术、推动一流应用、唱响一流品牌”五个方向重点发力,全力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国家级电子信息制造基地”和“世界级VR中心”。南昌市有信心有决心,到2025年电子信息总体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其中,移动智能终端产业聚焦ODM制造,形成完整产业链,打造全国重要的移动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力争突破3000亿元;LED产业深耕芯片制造和封装,打造以硅衬底LED为特色、蓝宝石衬底LED为基础的“南昌光谷”,力争突破500亿元;VR产业着力构建泛VR产业的“产、学、研、用、融”生态圈体系,力争突破1000亿元;此外,还积极布局5G、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物联网、汽车电子、工业互联网等新兴电子信息领域,朝着打造多个百亿细分产业的目标迈进。

为提升南昌市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和集聚力,南昌市将持续优化平台承载体系,全力打造“4+4”产业发展平台(第一个“4”指的是高新区、经开区、小蓝经开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南昌市计划倾力建设的南昌未来科学城,第二个“4”指的是新建经开区、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安义高新技术产业园、进贤经开区四个省级工业园区),切实做强做优发展主阵地。

南昌市坚持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有机结合,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建立完整的产业创新生态链体系,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科学城科研平台、总部办公、工业厂房总体入驻率超过50%,聚集20万以上未来产业相关人才,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实现“一年成势、三年成形、五年成城”。

南昌市将找准定位,全力探索更富活力的发展新路线、新航标。未来科学城的“功能布局定位”是全市推进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平台,是产研融合、产教融合、产城融合的标杆和典范;未来科学城的“产业布局定位”是重点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VR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更加融合,积极谋划布局大健康、高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并探索建设研发型综保区;未来科学城的“创新发展定位”是依托产业发展需求,全力打造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南昌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浙江大学南昌研究院、中国移动VR创新中心、中国电信元宇宙研究院等一批行业顶级创新平台;同时,积极吸引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入驻,推动省、市高校在昌新建校区集中布局科学城,从省外引进的科研院所集中布置在九龙大道两侧,着力构建未来城人才支撑体系。

南昌市将凝聚合力,全力提供更有温度的发展新机制、新服务。南昌市将着力夯实四大支撑,在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上不遗余力,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管理机制谋“新”招。计划成立南昌未来科学城管委会,探索高新区和红谷滩区合作的模式,共同推动科学城的开发建设,通过“一区多园”的模式,以产业链带动生态圈、以生态圈打造共同体、以共同体延展共富图,推进产业空间“横拓”和产业项目“外联”,走出一条具有“红谷滩特色、高新区特点”的产业共富之路。二是建设区域出“实”招。科学城规划面积139平方公里,东至赣江,南至规划320国道,西至规划320国道-石埠大道,北至南昌大道、武功山大道,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三是建设进度亮“快”招。结合前期规划,南昌市将立即启动一批重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按照“能快则快”的原则,抓紧推进明月山大道、复兴大道、赣江南大道、九龙大道和新320国道等道路建设,为打造科学城奠定城建基础。四是项目开发见“真”招。一方面,计划启动项目开发建设工作,谋划一批为数字经济服务的新基建项目;另一方面,计划启动招商工作,迅速梳理并引进一批实实在在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和转化利用的重点项目、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持续为产业发展注入生机和动力。(张淑芳摄影)

(中国日报社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