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鲵同行:让科技成果转化在江西井冈山落地生根

与鲵同行:让科技成果转化在江西井冈山落地生根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5-21 16:3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1 16: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南昌大学“与鲵同行”团队在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简少卿的带领下,再次来到江西井冈山大鲵科技小院,为当地大鲵养殖繁育和增殖放流提供技术指导。

团队先后来到井冈山市华宝珍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井冈山市茅坪乡杨亚娃娃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当地个体养殖户家中,询问近期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仔细查看大鲵生长情况,并对大鲵体表黏液进行采样。

养殖户杨玉庭说“原来咱也不懂啥高科技养殖方法,就是凭着感觉养,结果老是有娃娃鱼生病、死亡,产量也上不去,愁死人了!”杨玉庭表示,南昌大学团队来了之后可帮了大忙,通过他们的技术和设备,将体力活变得轻松多了,咱有了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大鲵别名“娃娃鱼”,作为我国两栖保护动物,也是江西井冈山地区长期以来的特色保护和利用品种。团队学生骨干黄培荧说,“养殖户不断出现的新需求,就是我们始终坚守的奋斗目标。”她2018年来到生命科学学院成为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后录取为2022级硕士研究生,七年来始终立足于江西大鲵开展学习和研究工作。在实验室中紧锣密鼓地检测、鉴定是她的常态,在乡村一线奔走于养殖户之间更是她干劲十足的事情。

团队与江西井冈山大鲵科技小院养殖人员共同来到井冈山市茅坪河八角楼水生生物放流平台,开展大鲵增殖放流,以此作为一种保护大鲵物种、增殖野外种群数量的有效途径。团队希望能够借此活动,一方面提升大鲵野外生存的种群数量,更希望呼吁社会各界能够持续关注、关心、关爱濒危水生生物资源,维护好、保护好自然水域生态平衡,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南昌大学“与鲵同行”团队以首批国家卓越农林计划、生命科学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师生为主体,依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井冈山水产科技特派团的支持,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

团队构建江西省井冈山大鲵种质资源库1个,建立井冈山大鲵种质快速鉴定方法1种,集成大鲵生态繁养殖技术6项,研发专利19项。近3年来,团队带动龙头企业3家,12个村的农户150余户,以“政府+科研团队+企业+农户”形成送苗种、送技术、回收产品的“两送一回收”产业帮扶模式,探索出一条大鲵产业产教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唐莹 赵睿楠)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