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烧水壶底总有一层白垢,心里直打鼓。现在你看,这水多清亮,喝着也甜!”家住万年县云海观棠府的王大妈拧开水龙头,满脸笑意。她感受到的变化,正是县里最近办的实在事。
万年县卫健委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变成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专盯大家关心的“水干不干净”和“娃的眼睛亮不亮”。
水干净了,心里才透亮!
“水是命根子啊!以前村里那水,偶尔发黄,烧开了心里也不踏实。”在村里集中供水点打水的陈大爷最有发言权,“现在可好了,听说县里查得紧,管得严,水清了,喝着放心,心里也透亮了!”
为了让全县老表都能喝上“放心水”,万年县卫健委下了真功夫:他们和县住房保障中心一起,把全县17个住宅小区的二次供水、街头那些饮水机都“体检”了个遍。对检查中8家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问题,当场就开卫生监督“整改单子”要求供水单位立行立改!现在新建的二次供水小区的水箱都装上了“杀菌灯”(紫外线消毒),饮水机旁边挂起了“明白牌”,卫生许可批件、水质报告、啥时候换的滤芯,清清楚楚,大伙儿心里也有底了。
农村的小水厂以前容易成“没人管的娃”。这次万年县卫健委联合县检察院、县疾控中心,把全县12个乡镇“千吨万人”、“百吨以上千吨以下”6家农村集中供水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对“百吨以下”农村集中供水单位,每乡镇随机抽查了2家。可谓是查了个底朝天,连最小的都没放过。水源保护、消毒干没干、水检做没做?发现问题,能立刻改的当场盯着改完,一时半会改不了的,限期必须完成。县检察院还把发现的问题直接报给了县里,“以前小水厂责任不清、设备老旧,现在有人管、有标准了,水自然就好了。”一位乡镇干部感慨道。
家里装修买水管、净水器,最怕买到“歪”货。万年县卫健委从去年4月起,对全县卖这些涉水产品的23家店挨个检查,揪出问题13家,严肃处理了3家。此外,他们顺藤摸瓜,发函到外地厂家去查源头,硬是把那些没有“健康证”(卫生许可批件)的“三无”产品,彻底清出了万年市场。“现在买这些东西,放心多了,不怕它影响水质害了家人。”正在装修新房的李先生说道。如今,县里市场上不合格的涉水产品已经全部下架。
教室灯亮了,家长心定了!
“孩子以前回家总揉眼睛,说看黑板有点模糊,我们当家长的揪心啊,就怕教室光线不好。”学生家长张女士说出了很多父母的心声,“听说现在学校都给换了新灯?孩子回来说看黑板清楚多了,我们这颗心总算放下了!”
孩子的视力健康是大事。万年县卫健委联合县检察院、教体局、疾控中心,给全县学校的教室灯光来了次“大摸底”。检查结果直接送到了县教体局和县政府手里,县检察院还专门提了建议。县委、县政府马上拍板:改!而且要快!
“动作真快!教室灯和黑板灯都换成了新的,光线柔和均匀,对娃娃们的眼睛好,我们老师看着也高兴。”一位小学老师亲眼见证了教室的变化。目前,全县33所学校的500多间教室已经完成了照明和黑板灯改造,剩下的7所学校也保证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全部换新。这件给娃娃们眼睛“保驾护航”的实事,赢得了老师、家长和学生们的齐声叫好,还被列为全县“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典型。
“这实事,办到咱心坎上了!”
从水龙头里流出的清澈“放心水”,到教室里点亮的新式“护眼灯”,万年县卫健委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真真切切地化作了解决老百姓身边难题的实际行动。“这些事,办得实在!看得见、摸得着,这才是真学习、真落实!”一位社区老居民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县卫监局表示,他们会一直坚持这样,把作风建设落到实处,继续盯紧大家伙关心的健康事,为守护万年百姓的健康站好岗、服好务。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赵睿楠 | 刘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