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专家深入德兴铜矿 齐商矿山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专家深入德兴铜矿 齐商矿山生态修复技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6-03 15: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现场考察(图片由江西省生态学会提供)

6月3日,记者从江西省生态学会获悉,围绕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江西省生态学会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6月1日至2日,学会组织常务理事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及省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资源和科技等相关部门的40余位专家学者、管理者,深入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德兴铜矿,调研矿山废渣治理、污染防治、植被恢复现状,考察铜矿开采、废石场生态修复和废水循环经济利用等,并召开“江西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暨省生态学会常务(扩大会议)”,为企业生态修复问诊把脉,提供科技咨询和决策咨询服务,献计献策。省生态学会理事长、省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熊绍员,德兴铜矿矿长管勇敏等领导参加了现场考察及研讨会。

江西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现场(图片由江西省生态学会提供)

6月2日“江西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上,德兴铜矿副矿长吴启明在致词中,恳请省生态学会以及省内外相关专家一如既往地支持铜矿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植被修复科技创新工作。省生态学会理事长熊绍员在会上指出,生态修复是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要内容,省生态学会自2005年以来,陆续有专家积极参加铜矿生态修复技术等科研工作,为企业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今后还要充分发挥省生态学会在学术交流、科技咨询与科学普及的积极作用,与企业需要相结合,开展生态科学技术创新,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兴祥、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刘苑秋、德兴铜矿高级工程师占幼鸿、广东桃林生态环境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金桃等分别在研讨会上作“镉污染农田土壤钝化及关键生育期施用微肥联合调控技术”“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国内外案例分享”“德兴铜矿生态恢复实践”“重金属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治理”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围绕江西有色金属和稀土废弃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积极交流生态修复技术与生态文明思想,并对今后江西省生态修复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创新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会上,江西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处副处长刘清梅对主办单位以企业考察、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学会活动方式表示称赞,认同铜矿重视生态环境科研、因地制宜恢复植被并注重效益的理念,及着眼长远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建议江西省生态修复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设计、申报生态恢复方面的科研项目。

2005年,江西省生态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在德兴铜矿水龙山废石场进行植被恢复试验,并于2006年2月在德兴铜矿召开第一次矿山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当时有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至今,考察专家一致认为,铜矿水龙山的生态修复的植被经历14年的自然演替,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采用“草—灌—乔”为一体的生态修复模式,极大地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随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山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先后也在德兴铜矿水龙山废石场探索生态修复技术。与会专家通过6月1日现场考察,专家充分肯定德兴铜矿非常重视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引发的地质灾害等问题的解决,应用“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植被技术”从源头上控制矿山废渣的重金属污染等,并在矿山植被恢复中不断追求把植物种活、种好,并出效益,即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