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报考电力职院有未来

今年的高等院校的录取工作正在进行中,考生及其家长都在密切关注。一边是“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一边是国家战略对制造业劳动力的刚性需求,二者之间所形成的焦虑,是政府此次出台高等职业教育扩招计划的根本动因。

为什么报考电力职院有未来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19-06-20 15: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什么报考电力职院有未来

消费日报网(记者郝海霞)今年的高等院校的录取工作正在进行中,考生及其家长都在密切关注。2019年高招的最大热点是什么?不是985,不是211,也不是一本、二本,而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前所未有的大面积扩招。

2019年3月,在全国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今年的高等职业教育要扩招100万。对此,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随后有一解释:中国要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就必须要加强高等职业教育。

这个100万的扩招指标,分解到江西是4.4万之众。

在此背景下,记者日前走访了江西省的一些机构和部门,尤其重点走访了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据了解,这所国家电网所辖的12所院校之一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今年的招生规模较去年翻了一倍。

通过走访,记者特别想和考生及其家长交流的一点心得是:当你在为自己,或者为自己的下一代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定不要局限于过去和现在的经验,而应着眼于未来。

高等职业教育扩招100万的背后

江西人才人事网是江西人才市场、江西省人才流动中心唯一官方网站,记者从该处得到的一份人社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前两个季度的求人倍率均为1.23,创下历史新高。但是报告并未将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14个城市纳入统计,而在201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北京市人社局公布北京的求人倍率分别为7.85和10.12。

上述数据意味着什么?所谓“求人倍率”,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岗位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当求人倍率大于1,说明职位供过于求;如果求人倍率小于1,说明职位供不应求。据此,我们不难明白上述数据意味着目前中国的就业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用工荒,越大的城市用工荒越严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年末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为90199万人,同比减少了600万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自2011年达到顶峰后已经连续六年减少,减少总量达到2500万人。这意味着经济学界时常提起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在2011年的中国就已形成,我们的人口红利正在逐年消失。

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有个20字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在这份蓝图中,体现“人才为本”的一项质量效益指标,就是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据《中国制造2025》描述,我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增速远远高于仅为0.5%-2%的美、日、德等发达经济体。未来十年,随着我国工业经济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将逐步放缓,而制造业就业人口规模将相对稳定并突出结构优化,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正相关并略高于后者增长速度。预计“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分别为7.5%和6.5%左右。

一边是“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一边是国家战略对制造业劳动力的刚性需求,二者之间所形成的焦虑,是政府此次出台高等职业教育扩招计划的根本动因。

蓝领在未来中国的逆袭

中国现在的问题不仅是劳动人口越来越少,而且愿意从事蓝领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少,导致市场上的各个工种供不应求。

受传统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的影响,当下中国社会普遍认为脑力劳动才是被认可的体面工作,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则向来被有色眼镜附上不读书、不体面的标签。在社会习惯性的思维偏见里,坐办公室的白领是读书人体面的标志,如果是当一名日晒雨淋的蓝领,十几年寒窗苦读就白费了。

而在已经成为制造强国的欧美发达国家里,蓝领与白领社会地位的平等却是一普遍现象,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蓝领的薪资甚至比一般白领都要高。

在美国,据《福布斯》今年提到的10个蓝领工种的年薪中位数显示,排名前三的核电站操作员,电气维修工,电梯工,年薪分别为94350美元、77770美元、77130美元。全美全职工作男性实际收入中位数为51640美元,女性为41554美元,可见这些蓝领的收入,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美国人。

在德国,技工薪资高于全国平均薪资水平,技校毕业生的工资普遍比大学毕业生要高。大学毕业的白领平均年薪约为30000欧元,而技工的平均年薪高达35000欧元,有些技工的薪资甚至比公务员和教授还高。

人口红利的消失,加速推动了蓝领工资的上涨。蓝领工资逆袭上涨直追白领,已经成为近年来的一大趋势。

劳动力人口逐年缩减,导致了蓝领人群变得越来越抢手。招聘市场的天平正在向基层求职者倾斜。一面是每年接近千万的应届毕业生,在白领就业市场挤得头破血流,一面是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对于蓝领工作的巨大需求,所以蓝领赚得比白领多,绝对是理所当然。

未来社会里,无论是蓝领还是白领,都是以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劳动生产力。只有充分开发、利用自身掌握的多项技能,才能在就业市场上维持你的高竞争力,确保你获得一份体面的收入。

什么样的蓝领才能逆袭

从欧美的经验来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蓝领工作也会分出普蓝、深蓝和锐蓝三个层次。

普蓝是指那些年纪偏大、收入不高、对于未来预期较低,且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较低的工作人群。深蓝堪称蓝领阶层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往往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有较好的发展机会,因为从事的是目前社会较稀缺的技术工作,所以收入也相当可观。锐蓝是蓝领阶层中年龄最轻、受教育程度较高、劳动技能丰富的群体,他们不仅在收入上远超普通白领,本身也有转化成为白领甚至金领的潜能。

在中国,类似的分层也正在进行中,传统的那种靠亲朋老乡带路,纯粹出卖劳力的蓝领,确实越来越少,而掌握一定技能、拥有一定职称的蓝领,则成为各个行业的香饽饽。所以,当你在为自己,或者为自己的下一代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定不要局限于过去和现在的经验,而应着眼于未来。

在未来,本科学历将高度普及,硕士博士也会满地跑,想要在高大上的写字楼当一个安安静静的白领的代价也会越来越高。而伴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人口结构的持续老龄化,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拥有一技之长,绝对比拥有高大上的文凭更为管用。

电力业是不是有未来的职业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创建于1958年,在其61年的办学历史中,为江西乃至全国的电力行业培养输送了大批管理和高技能人才,被业界誉为“电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这所学校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开宗明义,他们最重要的办学理念与目标,就是为电力行业培养更多的“蓝领工匠”。

投身电力行业,是不是一个有未来的职业选择?

对这个问题,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洪明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复。他告诉记者,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

电力是国家基础行业之一,尽管现在已经是互联网的时代,但我们仍然对电力有着持续增长的需求,因为我们发明了电脑、家电等更多使用电力的产品。不可否认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电力成为人们的必需品。

在《中国制造2025》中,电力装备是中国未来制造业十大领域之一: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形成产业化能力。

我们也注意到,在前面提到的美国《福布斯》排行榜中,10个蓝领工种的年薪中位数显示,排名前三的都属电力行业,它们分别是核电站操作员,电气维修工和电梯工。

电力职院的供给侧改革 

章小莲是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办主任,她告诉记者,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公司等世界500强大型国有企业一直保持很高的就业比例。

这次电力职院扩招,对考生及其家长来说也许是个福利和机遇,而对于电力职院则是一份责任,一份压力。李洪明院长告诉记者,为了落实“产校融合”、“校企联盟”,江西电力职院计划在本月底之前和国网在江西的所有地市公司都签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学校要求,在今年8月底之前,完成所有的扩招前期配套工作。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一场教育改革和教学思想解放的大讨论正在江西电力职院中如火如荼,学校自上而下统一思想,明确未来的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有适应新形势下电力行业新发展、新方向的职业养成与新技能。李洪明院长告诉记者,国电江西公司有近60位获得“大国工匠”或“技能大师”的生产能手,“我们要把这些在工作一线中的大拿请进课堂,形成现代新型师带徒关系,让学生在求学期间就有过硬的技能与技术。”

如此思路与行动,正是一场典型的为了响应国家战略、策应市场需求而实施的供给侧改革。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