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开展“乡村振兴”暑期调研活动

江西师范大学开展“乡村振兴”暑期调研活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7-26 10: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刘俊、小岗村第一书记李锦柱与调研组合影(王静摄)

实践队与大寨村村干部进行交流(王静摄)

实践队与南街村村干部座谈(陈浩摄)

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践行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日前,江西师范大学组织大学生开展“乡村振兴”暑期调研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先后奔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等五个村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社会调研,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刘俊全程指导调研活动。

调研中,实践队围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和粮食安全、绿色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乡村治理、深化改革和脱贫攻坚,深入当地政府、企业、学校和居民家中,通过参观、座谈、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调研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规划。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特色产业、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队员们直观感受了中国典型乡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所取得的新变化新成就,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凤阳小岗村,队员们见证了小岗村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实行“农民变股东”试点等农村发展的创新举措,再次踏上改革征程,充分体现了深化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法宝”,让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昔阳大寨村是中国农业的奇迹,实践队在大寨村了解到大寨人通过艰苦奋斗、治山治水,立足农业生产、依靠集体力量,大力发展农田建设,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旗帜与辉煌。在江阴华西村,队员们已经完全感觉不到这是一个农村,村里高楼林立,体育馆、电影院、豪华酒店等一应俱全,近年来,为了吸引人才,华西村依托村级经济的基础,在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配套和和村基础设施建设上花了大力气,用八个标准打造“农村都市”,使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临颍南街村是集体经济的代名词,他“外圆内方”的乡村治理模式给实践队留下深刻的印象,村里学雷锋、讲奉献蔚然成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成为乡村治理的典范。在井冈山神山村,实践队充分体会到党中央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刻含义,神山村因地制宜全力发展多元产业,成为脱贫样板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江西师范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副校长刘俊表示,开展“乡村振兴”暑期调研活动,是学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鼓励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增长智慧才干,锤炼意志品质的具体体现,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