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邀请院士专家为航空产业把脉会诊谋求高质量发展

江西邀请院士专家为航空产业把脉会诊谋求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9-06 09: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5日下午,时值中国航空产业大会在景德镇举办之机,第二届院士专家共话江西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景德镇举办。

院士专家共话江西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现场(王健摄)

在研讨会上,江西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杨贵平表示,去年11月,江西省科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牵头举办了“院士专家共话江西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端对话活动,左鸣理事长和七位院士莅临江西,为江西省航空产业发展把脉会诊,提出了很多有质量、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意见建议,一年来,江西省在航空产业发展方面围绕五大问题,做了十五项重点工作。

完善产业规划

一是研究制定了航空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使江西省航空产业总收入达到1700亿元。按照省政府部署,江西省拟用几年时间打造2个万亿级、6个五千亿级和N个千亿级产业,其中航空就属于N里的其中一个产业,是省政府重点关注、大力支持的新兴产业。江西省工信厅抓住机遇制定了航空产业的行动计划,引领全省航空及其相关资源要素加速集聚,争取今年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

二是研究编制了《江西省航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制定了江西省航空产业的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等“四图”作业,明确了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和实施路径。

完善产业链条

一是建好重大产业平台。江西省工信厅充分发挥南昌和景德镇航空产业集聚优势,不断做实做强南昌航空城和景德镇航空特色小镇,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集聚,推动航空与教育培训、文化交流、产品技术展示等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航空城和航空小镇。现在航空城集聚各类航空企业35家,航空小镇落户企业37家,产业平台的集聚势头正在形成。

二是实施铸链补链工程。针对院士专家们提到的江西省航空运营、发动机、维修等薄弱环节,江西省工信厅积极推动江西航空购买运营国产ARJ21飞机,首架机将于年底前交付。中发天信等航空发动机项目已落户,还有飞机维修、航空发动机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特别是航空央企与江西的合作在不断深化,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项目已经落户并开工,并明确将南昌瑶湖机场作为国产民机重要试飞基地,正在开展两型飞机常态化试飞;航空工业集团明确将重型直升机项目总装布局江西。

三是完善投融资体系。组建了江西华赣航空产业投融资平台,为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CR929复材研制项目合作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注入资产和争取上级支持等方式,筹划设立省航空产业发展基金。

推动创新融合

一是搭建创新平台。批复建设江西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抢占大飞机先进复合材料的核心研发制造技术的制高点。推动建设航空应急救援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通用航空和应急救援的核心能力及技术装备的研发。

二是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在今年6月举办的2019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上,江西省工信厅推动与7个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航空产业和技术领域合作,南昌航空大学分别与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航空航天大学、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签署了3项合作协议。

三是推进航空军民融合。航空工业洪都公司和昌飞公司加快军民融合步伐,签约了航空标准件、航空电缆、无人靶机等一批军民融合型项目,航空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初步呈现出军民融合、一机多型、系列发展、有人机与无人机协调发展格局。特别是洪都“初教-6”飞机获得民航江西适航审定中心颁发的首张TC/PC证书,成为全国首款军转民飞机,迈出了军民融合的坚定步伐。

促进通航发展

一是强化通航服务能力。江西与中国民航局合作共建了全国首家省局共建民航江西适航审定中心,现在适航中心已具备了一定的适航审定能力。推动建立了全国首个低空空域管理暨通航飞行服务院士工作站。

二是完善通航基础设施。研究提出江西省通用机场建设模式,推进高安、靖安、安福等已获批选址的通用机场建设,推进江西省(靖安)森林航空护林直升机场项目建设,推动大余新城机场转为军民合用机场。加快直升机起降点建设,现已建设直升机起降点80个,年底前还将完成15个。加快完善全省飞行服务站以及其它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导航通讯、监视监管、燃油补给、航空维修等基础设施保障网络建设。

三是培育通航运营市场。全省通航运营服务单位增至10家,“江西快线”获得135部载客类经营许可和运行许可,并于2018年12月实现首飞,现已开通南昌至赣州、鄂尔多斯至鄂托克前旗通勤航线。开拓了无人机运营业态。江西丰羽顺途科技获得全国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许可证, 已运营飞行1.35万班,飞行时间 5624小时,飞行距离18.9万公里,运输货物约2.15万件。此外,“通航+旅游”“通航+运动”等通航服务新业态蓬勃发展。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人才政策支持。省委人才办牵头完成人才队伍专项调研,并联合8部门制定了《关于全省航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从人才计划、引进培养、税收待遇、住房福利、体制机制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政策。

二是加大航空人才培养力度。发挥南昌航空大学、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航空人才培养方面优势,为产业发展输送技术人才。积极推进江西飞行学院组建招生,大力培养飞行员、机务人员、机场管理等专业人才。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南昌航空大学揭牌成立“中乌国际学院”,南昌理工学院与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航空航天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合作协议,拓宽了江西航空产业人才国际化培养渠道。

院士专家共话江西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现场(王健摄)

杨贵平表示,在推进航空产业发展思路上,江西省工信厅提出要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体系发展,着力构建航空制造、民航运输、通用航空、临空经济“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航空产业体系,早日实现4600万江西人民航空产业大起来、航空研发强起来、江西飞机飞起来、航空之城兴起来和航空市场旺起来的“航空梦”。

在发展任务上,江西省工信厅强调要突出四大重点:

一是做强航空制造。围绕教练机、直升机、无人机、通用飞机以及大飞机等五大飞机项目,深入对接航空工业、中国商飞分工布局调整,积极参与全球航空制造业分工合作,大力吸引航空发动机制造和维修、航空配套企业落户江西。

二是做全民机体系。加强全国首个省局共建的民航江西适航审定中心能力建设,将瑶湖机场打造成国产民机重要试飞基地,构建从研发、设计、制造到试飞、审定的全产业链的民机体系。

三是做大通航产业。积极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加快构建基础设施网络,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做大做强通用航空业,提升空管保障能力。

四是做实平台载体。打造南昌航空城,建设景德镇吕蒙航空小镇、桐坪航空小镇、共青航空小镇,打造一批产业承载平台。同时引进北航江西研究院,打造一批创新平台。引进民航适航审定中心,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组建航投公司,打造投融资平台。

在发展举措上,江西省工信厅将从五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是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依托南昌航空大学、直升机研究所、洪都飞机研究所等省内航空科研机构,引进吸纳国内外优质航空科研资源,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航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江西省航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北航江西研究院、航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产业孵化器的作用,推动航空军民两用高技术的转移转化。

二是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对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江西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进行跟踪、调度,确保项目稳步推进,早日见效。继续深化与航空工业、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等航空央企的战略合作,推动各项合作协议内容的落实,争取更多重大项目的落户。同时,以南昌航空城、景德镇直升机研发基地以及各航空产业园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航空整机(含无人机)、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研制项目落户江西省。

三是坚持以平台为依托。江西省工信厅要打造产业承载平台、通航运营服务综合平台等五类平台。具体来说,就是以南昌航空城、景德镇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为载体,打造以航空制造为核心、航空运营服务为支撑的航空产业承载平台;以通航产业园为载体,打造涵盖通航运营服务各个环节的综合性平台;以昌北机场等有一定规模的机场为核心,打造临空指向型产业和临空配套产业发展平台;以航空小镇为载体,打造以航空文化和航空运营为特色的产城融合发展平台。以适航审定中心为载体,打造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服务平台。

四是坚持以人才为根本。突出航空教育培训,加快江西飞行学院的筹建,用好南昌航空大学、吉安航校等本土资源,大力培养飞行员、机务人员、机场管理等专业人才,开展技术工人培训,建设高素质的产业人才梯队。加大全球引智力度,吸引航空研发设计尖端人才和高层次管理运营人才来江西省发展创业。五是坚持以环境为保障。重点是做优三大环境,即可飞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积极与空军、民航部门协调,推动省域低空空域的开放,创造可飞的空域基础条件。抓紧制定教育、科技、金融、人才等领域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措施,建立健全促进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举办飞行大会、航空发展论坛、航空展览、通航体验等活动,培育大众航空文化,催生通航消费习惯。结合重大节庆活动,加强舆论宣传,形成全民关注航空、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杨贵平恳请各位院士专家聚焦本次大会“新时代、新趋势、新动能”的主题,围绕教练机、直升机、通航产业及航空小镇发展、航空发动机、航空产业投融资、航空产业国际化等热点问题,指点江西省航空产业发展;与江西省携手一道,联合洪都飞机研究所、直升机研究所、南昌航空大学等省内航空科研机构,引进吸纳国内外优质航空科研资源,在航空材料、机载系统等方面,共同加速推进建设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含院士工作站、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和国家级学会服务站组建运行;依托本届大会四个并行论坛以及五个产业对接会,利用“会、展、赛、现场考察”四位一体的形式,帮助推动航空重大科研成果在江西对接、转化、落地;与江西省携手一道,围绕江西省航空产业人才储备情况,面向海内外引进航空产业高层次人才,并指导企业、高校、研究院所、投融资机构等单位以多种形式对航空产业人才进行培养。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