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小城大爱 见证善良和温暖

抗疫日记:小城大爱 见证善良和温暖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2-14 20: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陈琴,自2018年12月,被萍乡市委选派到市红十字会挂职工作,任萍乡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挂职副会长。陈琴说,今年春节,疫情来势汹汹,萍乡市红十字会没有等待观望,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真正做到了尽责不缺位、尽力不越位、尽心不错位。“2020年2月13日,是我参与疫情防控一线的第20天。分享4个亲身经历的暖心小故事,感谢遇到的所有善良的人。” 截至2月12日,萍乡全市红十字会接收爱心款物达1800万元。一个只有200万人口的城市,平均每人捐款9元,小城大爱,是这座城市的温度。

暖心小故事一:

正月初十,爸爸带着孩子来捐款。

爸爸公司捐赠了123119元,很特别的数字,有两个美好的期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期待一切变得和谐;119寓意着快快将疫情消灭掉。太有心了!

爸爸捐完款,小朋友也害羞地拿出了一个红包,里面装着自己过年的2000元压岁钱。

爸爸有爱,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爱可以传承,也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暖心小故事二:

这段时间一直很忙,忙着接收社会各界的爱心和善意,也忙着迎接着抗击流言这场大考。

一天,一位戴着口罩看似面熟的志愿者来到办公室。我正在与捐方洽谈捐赠,就招呼她先坐下。回到办公室时,她提了一个塑料袋给我,说“最近红会事情多,送点自家的土鸡蛋给你加点营养”,转身就走了。

忙到忘记说谢谢。闲下来一想,心中既感动又纠结,要不要把土鸡蛋还回去?怀着这样的心情发了一条朋友圈。很快就有志愿者在下面留言:“收着!这是心意,更是最好的赞美!”。

与志愿者相处的日子里,每每被他们的善良、仁爱吸引和感动,这份感动滋养着我的心。我想,这项暖人心、聚人气的工作一定会有春暖花开的一天。

暖心小故事三:

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深深热爱着红十字事业,常常会在朋友圈发布工作消息。

一天晚上,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发微信给我,说看着疫情数字每天增加,总想着做点啥。她是非典那年结的婚,当时不怕。现在当了妈妈,却提心吊胆。她说她相信祖国,相信政府,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硬仗,请我帮忙捐款1万元。

朋友是个普通的公职人员,收入不高,这1万元相当于她两个月的工资了。我劝她别捐这么多,表示一下爱心就行。她却很坚持,“1万元可以给女儿交一个学期的补习费,给儿子买一年的奶粉。但我觉得捐出来更有意义,哪怕只能帮助到一个人”。

红十字会这个平台汇聚着如此多深爱着祖国母亲、深藏着慈悲之心的力量,让我觉得这个工作无比有意义。

暖心小故事四:

春节前,去看望了龚全珍老阿姨。她是江西省红十字捐献者之友协会的名誉会长,也是遗体捐献登记志愿者。97岁的老人是全国道德模范,时常挂在嘴边的却是:“我做的太少太少,常常感到很惭愧”。

近日,老阿姨在收看新闻后,委托女儿向红十字会捐赠了自己的一部分工资。并在集体商议后,通过龚全珍爱心基金会再向红十字会捐赠1万多元。她深情的说:“我经历过战争,经历过灾难,但战争和灾难从没有吓退中国人民。咱们中国是个大家庭,遇到困难,大家总是手牵着手战胜困难。我年纪大了,不能到一线去做事,只能给大家加油。捐的钱很少,但我有非常坚定的信念,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咱们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这样的榜样,是一座精神丰碑,激励着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红十字会工作,经常能接触到这些真善美,我想这真的是件幸福的事情。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