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丘壑 造化天成——漆伯麟书画艺术研究展” 在宜春美术馆开幕

“胸怀丘壑 造化天成——漆伯麟书画艺术研究展” 在宜春美术馆开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5-13 09: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呈现江西国画艺术创作成就、彰显江西绘画艺术特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和宜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主办,八大山人纪念馆和宜春美术馆承办,“胸怀丘壑 造化天成”——漆伯麟书画艺术研究展于2020年5月12日下午三点在宜春美术馆开幕。展出地点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宜春美术馆第一、二展厅。展览将于6月12日结束。

漆伯麟,江西南昌人,生于1942年,2018年4月去世,享年76岁。漆伯麟一生淡泊名利,创作了无数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精品画作,对当代“江西画派”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览共展出了漆伯麟先生70件艺术精品,以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之“师法前贤”“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策展指引,以艺术实践为参照,进行分类梳理研究。以此分类,意在突破题材的制式,在时间和空间的交互中,在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相互印证下,以笔墨精髓为研究对象,阐述漆伯麟先生毕生领悟并遵循的传统精要,即师古、师造化、师心。谨以此线索探究漆伯麟先生“变古为新”的艺术道路,以窥中国画之本质。

“师法前贤”乃效法前人。从“清四僧”到“元四家”,上溯至宋人诸大家,取诸画本,一一临摹。其写意花鸟画,出入八大山人、金农、吴昌硕、潘天寿等名家的章法笔墨,因取法乎上而格高趣足,有其独特个性。而后,师从黄秋园,于山水画法有所启悟。新中国成立后的时代大背景下,美术界对中国画的“改造”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漆伯麟坚守中国画内核精髓,潜心向古人学习,承其师黄秋园衣钵,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

“外师造化”乃道法自然。漆伯麟先是游历了庐山、龙虎山、井冈山,继之到黄山、张家界,饱览山川形胜。他非常重视对丘壑结构的研究。其一:重视表现的方法,不同的山水不同的皴法。其二:敏感地捕捉自己的心灵,不同的山水,不同的气节,不同的时间,所产生的不同感受。他的作品,变化无穷,对自然山水的观察体验,进而消化的过程。重在体验、感受、默记、提炼、再造。

“中得心源”乃“胸中丘壑”。漆伯麟山水画画胸中风景,大多灵活运用古人作品中的林壑泉石,参以来自真山水的感觉,构筑充满自由的精神“胸中丘壑”,他所创作的山水画,既有古人,也有自然,但更重要是他自己,是一方自已所创造的宁静的心灵家园。漆伯麟历经“师人”、“师物”、追求“师心”。所谓“师心”,即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胸中的丘壑,是经历了提炼、取舍、概括而形成意象的丘壑。

此外,此次展览是八大山人纪念馆与宜春美术馆共同策划的重量级研究型展览,配合展览推出《胸怀丘壑 造化天成”——漆伯麟书画艺术研究文集》及专门设计制作了影像视频、场景布置,通过立体化的展示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漆伯麟先生书画艺术。同时展出的还有漆伯麟先生文献、手稿、题画诗等。力争在学术上全面梳理漆伯麟先生书画艺术脉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当日下午四点在博物馆,相关专家、著名艺术家及研究学者在宜春美术馆召开研讨会,努力理清漆伯麟艺术渊源与学术高度,通过观展与研讨会的方式加强展览地学术性及影响力。研讨会后,艺术家们还参加了笔会。

这次展览是在疫情特殊时期全国上下有序推进全面复工复产的背景下精心策划的。经历长时间筹备、调整、丰富,沉寂了四个月的纪念馆、美术馆,迎来这次全新大展。这是文博系统和艺术界共同的盛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获得观众一致好评。(李梓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