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黄:三产融合 小艾草变“金香叶”

江西宜黄:三产融合 小艾草变“金香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6-04 17: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不起眼的小艾草已裂变成为大产业:从订单式规模化种植,到精深加工为90余种衍生产品,再到热敏灸技术的全民推广,当地艾产业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好局面。记者了解到,今年,宜黄县艾产业产值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当地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宜黄县,不起眼的小艾草是如何变成人见人爱的“金香叶”呢?

艾草种植 亩均纯利可达2500元

过去不起眼的艾草,如今在抚州市宜黄县落地生根,成为当地农户致富的“金香叶”。村民们一边闻着馥郁的艾叶香,一边享受着艾草产业带来的“钱包鼓鼓”幸福感。

宜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艾草资源丰富,田地、荒山均适宜艾草种植

“艾草在种植后的第二年,亩均产量一般可以达到1.3吨,第三年能到1.5吨。后期会有公司用每吨保底价2200元收购,这样算下来,第二年亩均纯利2000多元没问题,第三年能拿到2500元。”在艾草种植基地,宜黄县富众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杨振宝高兴地向记者算起了收入账。

为推动艾灸养生文化产业发展,宜黄县政府引进了江西艾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合作方式,与农户、合作社签订艾草生产购销合同。目前,我们已和50余户农户签订了2800亩艾草产销合同。”江西艾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订单式种植让农户有了定心丸。杨振宝告诉记者,合作社今年计划种植300亩艾草,现在已种植了150亩。

底气十足的背后离不开政策支持。“为鼓励农户种植艾草,支持农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艾草种植基地,宜黄县政府对新建的艾草种植基地每亩补助400元。”宜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余娜介绍说。目前,宜黄县艾草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年底将达到5000亩,力争两年达1.5万亩。

艾草种植不仅让种植大户发家致富,也让贫困户搭上致富顺风车。“平时我就在基地除除杂草,捆捆艾草,累了少干点儿也没事儿。”70多岁的艾发英心满意足地说道。艾发英的丈夫丧失劳动力,儿子又患有精神病,一家人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现在她每月能从合作社拿到近3000元的工资。如今,富众种养专业合作社成员有近100人,其中25人来自贫困户。

艾草加工 衍生92种养生产品

订单式种植的小艾草,铺就农户的致富路,而从农田走进生产车间的小艾草,则化身为“百变天使”。

走进艾草生产车间,浓浓的艾香味儿扑面而来。“现在,我们的艾草加工车间占地约1万平方米,生产的艾草加工制品有艾绒、艾柱、艾贴、艾包等。”宫绣堂公司负责人黄高如数家珍地说。

宜黄县艾草加工车间内,工人正在制作艾条

据介绍,目前,宜黄县以宫绣堂、鄱艾堂品牌为引领,形成了药物、艾条、灸贴、精油、沐足、美容、养生、保健等18个项目92个品种的产品。

“未来,宜黄县将进一步加强艾产品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建立艾产品集中仓储配送网络,形成集采收、产地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为一体的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余娜向记者表示,宜黄县将同时大力发展艾产业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艾产业”工程,加强艾产业生产信息搜集、价格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

艾草的加工,同样带动了宜黄县当地人的就业。“孩子太小,老人又上了年纪,所以我今年没有外出打工,在家门口上班挣钱、养家两不误。”在宫绣堂的生产车间,小郑边说边熟练地用白纸将艾绒卷成艾条。

艾灸推广 医疗费用支出同比降9.8%

在将艾草种植和艾草加工产业紧密连接的同时,宜黄县也通过热敏灸小镇示范、专家培训指导等方式普及推广新型艾灸——热敏灸技术,将产品升级成服务业态。

据了解,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灸法。

在宜黄县中秋热敏灸小镇,宾馆服务员正在接受热敏灸培训

在宜黄县的中秋热敏灸康养小镇上,处处弥漫着艾香。“作为热敏灸技术推广示范地,小镇热敏灸体验区占地约3000平方米,设有艾香馆、艾灸坊、艾足堂等六个功能厅和艾博园,提供热敏灸、艾草泡脚、艾文化展示等一系列体验服务。”宜黄县卫健委工作人员欧阳健群介绍说。

截至目前,中秋热敏灸康养小镇共接待全国各地游客6000余人次,体验热敏灸的群众达3000多人次。

与此同时,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激发热敏灸产业发展活力和潜力,宜黄县开展全民艾灸五进活动,即进机关(含事业单位)、进学校、进社区(村)、进企业、进家庭等“五进”活动。

根据全民艾灸五进活动实施方案,2021年,宜黄县全民艾灸将实现覆盖100%的镇街区、村卫生室,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开展常态化全民艾灸活动。

目前,宜黄县热敏灸技术的知晓率已达82%,使用率达65%。“热敏灸技术的推广普及,大大减少了群众的医疗支出费用,提升了宜黄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慢性病、常见病医疗费用支出同比下降9.8%。” 余娜介绍说。(图片由宜黄县卫健委提供)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