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暑期思政教育“不放假” 助力学生成长

南昌航空大学:暑期思政教育“不放假” 助力学生成长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8-08 15: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身在河南省洛阳市东庄村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90121李超隆同学和父亲端坐在电脑前,一起收看学校暑期线上思政教育课《变局中开新局——与大学生谈理想信念》。课后,在辅导员老师和父亲的鼓励下,李超隆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到工地去体验了一次父亲工作的艰辛。他说,“确实很苦,但让我明白了凡事都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为积极回应学生思想关切,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确保思政工作不断线,暑假期间,南昌航空大学开创“1+7+1”暑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通过完善辅导员线上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切实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连续性,增强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推进全程育人体系建设,构建家校协同工作格局,促进学校学生思政工作改革创新。

“1+7+1”,即放假伊始,学校面对全体学生发布 “致学生的一封信”,通过对暑期思政教育的总体性介绍,实现学生暑期教育发展成长的意识唤醒;“7”是七个主题微课,通过思想引领、成长服务、安全稳定、家校互动等版块凝练7个专题微课,实现暑期教育内容的系统全面覆盖;第二个“1”是学生至少开展一项实践体验,通过这个“1”,引导学生学思悟、知信行相统一。

如何真正让思政教育从“云上”走入“心底”?如何克服以往主题班会老师“满堂灌”、学生“听无味”的弊端?学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及不同年级学生实际,以问卷调研、典型引领、案例教学、互动交流等多种有效形式,每周结合一个专题微课开展一次在线主题班会,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帮助学生解疑释惑,让学生从生动的思政教育中用心体验、感悟道理。软件学院肖李静老师、国际教育学院钟华老师开展《成长与规划》主题班会时,邀请优秀校友现身说法,朋辈示范效果佳;经济管理学院胡从坤老师召开《消费与诚信》主题班会时以案说理,安全教育 “接地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胡远老师创新授课方式,邀请家长与学生共上微课,直播微课结束时点赞数高达120430人次;土木建筑学院蔡毅老师用心用情设计互动话题,与学生充分交流沟通,令学生直呼“这样的主题班会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建班建课、考勤签到、过程引导、关心帮扶、小结优化,云端“五步法”将校内老师与校外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非常感谢燕姐暑期的这些班会课,让我开始有点清晰自己的弱点与短板。从现在开始,我要迎头赶上”,2019级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徐海燕通过《成长与规划》主题班会课,让一学年来个别沉迷游戏的学生有了改变的动力。学校学工部部长罗来松介绍道:“学校通过加强学生思想动态的研判,增强暑期思政教育的计划性和设计性,不断强化辅导员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突出‘深’‘实’‘准’‘活’,进一步掌握了学生思想动态,解决了学生实际问题,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学,是为了更好地做。在暑期思政教育的正确引导下,广大学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主题班会的学思践悟转化成爱国爱乡爱家的具体行动。学校积极引导每位学生至少开展一项实践体验,全心投身抗“疫”抗洪、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劳动最美、“学好民法典”宣讲等实践行动中,把“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彰显了南昌航空大学学子的使命与担当。如今,暑期已过半,全校近500个学生班级、15617名本科学生,总共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时长近30万小时。

身处大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车晓涵同学,不顾危险,帮助医护人员采集核酸检测样品,和同事连续工作29个小时不停歇,累计取样近3000份;文法学院艾斯凯尔·吾拉伊木同学,在新疆爆发疫情期间主动参与社区服务,辅助工作人员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信息工程学院赵智宸同学加入群众抗洪团队,同当地的党员干部、村民群众一起加固堤坝,日夜轮班值守;体育学院陈岚森同学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将无人机巡堤与人工巡堤相结合,助力防汛抗洪工作更具速度、精度与力度;艺术与设计学院徐文轩同学制作“民法典小剧场”视频,发布到地方公众号进行宣讲,普及《民法典》相关法律知识;土木建筑学院喻子宜同学跟随扶贫工作队员,参与了两次“创建文明城市网格化管理”志愿活动;软件学院姜润骐同学和扶贫干部一同下乡,前往贫困户家庭了解情况,商讨扶贫方案;学校“筑梦支教团”今年继续开展暑期支教活动,为兴国县白石村小朋友义务辅导,通过查漏补缺强化知识结构、科普航空知识。

“通过‘1+7+1 ’暑期思政教育新模式,让学生在思政微课上‘采花’,在社会实践中‘酿蜜’,把主题班会‘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集体中成长、在参与中塑造、在组织中凝聚、在行走中感悟,真正把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在平常、做到个人,更好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和时代发展要求”,学校党委书记罗嗣海如是说。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