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她85岁高龄,却赶时髦学习年轻人创业。在江西省瑞金市邮政分公司的帮助下,她创办了“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
廖奶奶,真名叫廖秀英。
2019年,在她的带领下,92户贫困户由贫困迈向富裕。“廖奶奶咸鸭蛋”脱贫案例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廖奶奶成为“国际脱贫网红”。
“一斤粮食送军粮,一块盐巴送伤员,一个娃儿上战场。”在革命战争年代,瑞金人民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由于地处欠发达地区,瑞金的发展仍然严重滞后。截至2014年底,瑞金还有省定贫困村49个,贫困人口8209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4.3%。
江西省邮政分公司联合江西省扶贫办和省商务厅,共同打造了江西电商扶贫工程,吹响了邮政精准扶贫的集结号,首战就在瑞金。
2015年以来,数千名江西邮政电商业务人员深入贫困山区。他们精准地找到适合乡亲们种植养殖,便于电商物流、销售,城市居民普遍接受的农副产品。
瑞金凤岗村水源丰富,当地的咸鸭蛋蛋白细嫩、蛋黄油亮。在品尝完廖奶奶腌制的咸鸭蛋后,时任瑞金市分公司电商业务负责人杨雄找到了能让老区百姓过上好日子的“金蛋蛋”。
在杨雄的指导下,廖奶奶把自家的咸鸭蛋放到了邮乐网上卖,成为凤岗村电商销售的先行者。
不到两个月,原来卖8毛钱一个的咸鸭蛋,就卖到了4元到5元一个,月销量也从原来的几百个增至上千个。
2015年12月,瑞金市分公司注资30万元,成立“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通过采取“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贫困户可向合作社出售鲜蛋,务工、入股分红。
一年后,首批加入合作社的2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成功脱贫!
蔡运生是第一个加入合作社的专业养殖户,加入第一年就养殖土鸭480只,孵化鸭苗5万羽,年收入达10万余元。每当有人问他通过合作社赚了多少钱时,他总是不好意思地挠头微笑。
从最初的28户贫困户到第二年的56户贫困户,再到后来的92户贫困户,越来越多的凤岗人加入了合作社。
55岁的杨人芙、56岁的杨秀英、57岁的钟科福,很多上了年纪的贫困户主动到合作社务工,想依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富裕的生活。
江西省扶贫办社会扶贫与对外联络处处长吴路宁说:“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改变的不只是贫困户的生活,而是教会他们本领和技能,让大家主动依靠双手去脱贫致富。”
20世纪70年代,廖奶奶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铺。自打小卖铺开张,乡亲们来买东西,如果钱不够,廖奶奶就少收一点,有时甚至是白送。
作为廖奶奶扶贫路上的“亲密战友”,瑞金市分公司积极为廖奶奶提供帮助。先是将廖奶奶在村里开的小卖铺升级改造为邮乐购店,成为江西电商扶贫站点;2017年,又协调壬田镇政府,在镇农民电商运营中心开辟出2000平方米,用于“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建设新厂房。
新引进的生产设备,让合作社告别了纯手工作业,咸鸭蛋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质的提升。2017年底,“廖奶奶咸鸭蛋”年产值超过300万元,2018年、2019年年均产值逐年翻番。
2019年10月,“廖奶奶咸鸭蛋”从全球820份减贫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了由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评选的“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共110例)。“廖奶奶咸鸭蛋”在投资市场的估值已经接近1000万元。廖奶奶本人火遍大江南北,受到各类媒体记者的关注。
为了让乡亲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廖奶奶选择急流勇退。如今,懂管理、脑子活、有拼劲儿的孙子张杨被廖秀英选为合作社的接班人。“我信他是真心实意帮乡亲们过好日子。”廖奶奶说。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合作社发展萎靡不振。瑞金市分公司再次伸出援手,助力“廖奶奶咸鸭蛋”销量实现150%的增长。
面对以“廖奶奶咸鸭蛋”为代表的江西电商扶贫工程,江西省商务厅电商处副处长潘茂栋饱含深情地说:“每当我们驱车七八个小时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庄里见到由中国邮政打造的电商扶贫站点时都非常激动。每一个站点都像是一面红旗,承载着乡亲们脱贫的希望,宣告着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截至7月底,江西省分公司累计建成电商扶贫站点761个,对接走访产业合作社5001个,对接培育农产品产业基地19个,累计上线农产品3800余款,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4.6亿元,带动11.9万余贫困人口受益增收。
我国农村正从以个体经济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向以生产组织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农村是邮政生存之根本,也是邮政当下优势之所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转换,对此,江西省分公司总经理李金良说:“未来,我们要协同邮政金融、电商、寄递业务,在打造更多‘廖奶奶’的基础上,提高‘廖奶奶们’的规模经营水平,有效推动合作社社员从贫困——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由江西邮政提供)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