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南康区浮石乡圳玄村: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是亮点

赣州市南康区浮石乡圳玄村: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是亮点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9-10 09: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圳玄村原来有64户贫困户,242个人,今年全部脱贫,我们村的老表都讲,我们圳玄村没想到这几年能够过上比城里人还好的生活,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发自内心感谢党和政府的这种关心和关怀。”9月9日,赣州市派直属单位驻村工作队的队长兼村第一书记何允祥告诉来村里采风的记者。

据了解,赣州市南康区浮石乡圳玄村2016年还是省级十三五贫困村,当时基础设施、房屋破、危旧破房多,进村道路只有一条,人均环境比较恶劣。尽管有山,但是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通过党和国家扶贫政策以及近几年来的脱贫攻坚,现在用翻天覆地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何允祥告诉记者,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是圳玄村脱贫摘帽过程中的两大亮点。

2017年的8月25日,圳玄村成立了一个教育基金会,当场筹集资金21.96万元,开创了南康区的先河。从2017年到现在一直坚持教育扶贫,每年为了激励村里面学生多出学生、多出人才,村里对考取大学的村民子弟进行奖励:本科5000元,二本3000元,对高中生也实习奖励。近几年进行对口扶贫圳玄村的赣州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万元左右为村里建起教学点,旨在让村里的孩子就近上学,从小享受国家的教育资源。

何允祥说,从长远来看,要实现真正的脱贫,关键要有产业,有产业才有可持续的收入。驻村工作队和村里、乡里一起想办法,引进江西中平科技农业有限公司在村里发展脱贫产业。这家公司的到来流转土地将近200亩,用它种植粮食、蔬菜等需要的产业原料,同时村内有36个人在这里就业,其中贫困人口有11个。村里24户贫困户的土地在流转时还享受到政策奖补,贫困户的就业每个月能有2400元左右的收入。针对村内闲散、年纪比较大的村民,村里还建立藤椅产业,工作方便灵活的同时增加村民收入。

浮石乡圳玄村党支部书记林万鑫告诉记者,圳玄村在山上建成200千瓦的光伏电站,年收入约18万元。山上搞油茶低改,对130亩低效油茶林进行改造,每亩月300元受益年收入3.9万元。种田了120亩优质稻,一亩一季受益约200元,年收入约4.8万元。收购了2台农机,卡站农耕服务,年收入2万元。盘活了一块闲置土地,引进烫皮加工厂,村集体土地入股,年分红3万以上。改造水塘出租,维修加固7口水塘,公开竞标出租,年收入约1.5万元。利用山泉兴办自来水厂,出去日常开支,年收入0.6万元......

在抓农村集体经济方面,浮石乡圳玄村党支部书记林万鑫个人也有几个非常深的体会。他说,“事在人为,只要想干肯干,就能因地制宜利用好我们的资源,像我们这样的贫困村,也可以把村集体经济抓起来。通过抓村集体经济,一是把量化的土地解决了,还有为农民群众办事了,村干部的威信也更高了。原来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也得到了解决。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村干部也得到了锻炼,素质也提高了,脑子也更灵活了。市委区委也给了我们好政策,去年就把我们村集体经济经济新增了20%用来奖励我们这些村干部。现在抓村集体经济也越来越有动力了,当干部当然越来越有劲了。”

甜柚(斋婆柚)是南康的传统农业特色产业,至今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康区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有力提高了南康甜柚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推动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逐年稳步提升。目前,南康甜柚种植面积达5.76万亩,年产量约4.3万吨,产值约2.58亿元,这一老产业不仅保住了,更焕发出勃勃生机。江西冠农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健个人有700亩的种植基地,加上合作社的基地有几千亩的种植面积。700亩年产值大概在700万元左右, 加上帮助周边果农销售,总的年销售额能达到1000万元左右。合作社有120多户的成员,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的质量去销售,带动周边农户脱贫奔小康。

农户平时在果园务工,日薪可以达到80-300元不等,尤其是果园套袋的特殊时期是按件计费,熟练的工人一天收入最高能达到600元左右。

当地66岁的村民刘惠华是果园周边的农户,现在在果园务工。刘惠华告诉记者,他之前的生活很贫困,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农,孩子上学都负担不了学费。在果园工作后,刘惠华于2016年成功脱贫,每年都能有几万元的收入。

在脱贫摘帽奔小康的过程中,圳玄村从多方面进行改造,效果显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还有自己的文化活动中心、农民丰收广场、居家养老中心,还建立了老年学校,当地村民过上了和城里一样的生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